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苍龟探穴名称来源、古代医家对苍龟探穴法论述、现代医家对苍龟探穴法论述、现代临床应用、刺法注意事项等5方面入手探讨苍龟探穴古今针法,指出古今针灸学复式针刺手法种类繁多,"苍龟探穴"属"飞经走气"针法之一,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首见于徐凤《金针赋》,后世医家对其理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现多将其用于治疗临床各种顽疾痛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古今针灸治疗失眠处方规律之不同。方法收集古今针灸治疗失眠处方文献,运用频数、百分数对针灸治疗失眠常用穴位、所用穴的十四经分布及取穴部位、特定穴应用情况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比较。结果古代医家选穴较为分散,取穴主要集中在胸腹部、下肢部;现代医者选穴相对集中,处方相对固定,取穴主要集中在头颈部、下肢部;取穴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古代医家还多选用任脉穴,现代医家则更多选用督脉穴。结论古今医家组方选穴差异较大,但在用穴的归经、类型上较为相似,选穴多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均看重俞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背俞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历代医家认为背俞穴多用于脏腑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背俞穴还可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妇科疾病、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肿瘤相关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但目前的临床研究普遍样本量偏小,相应的实验研究亦不够深入,日后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探究刺激背俞穴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4.
委中穴被历代医家作为治疗腰背部疾病的首选穴位之一,尤其是腰背部疼痛病症,其疗效显著。本文列举了委中穴用于治疗腰背部疼痛的两则医案,并引出其中医医理、解剖结构及现代研究,希望能够对读者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点刺委中穴临床运用补遗段军(四川省遂宁市东禅人民医院,629007)委中穴是临床常用穴之一,运用颇广,一般医家多用于急性腰扭伤,膝关节屈伸不利,半身不遂,筋挛急,癫疾,衄血,小便难,满体风痹等病的针灸治疗。本文介绍笔者针刺委中穴治疗热汗不出、痧毒人血...  相似文献   

6.
在针灸发展的历史上,十三鬼穴的提出有二:一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孙真人十三鬼穴;二是宋代医家徐秋夫的秋夫疗鬼十三穴。在孙真人十王鬼穴歌中有“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以及“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的描述。从中不难看出.在古代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不能够全面地、科学地去认识癫狂痫等精神、神志疾患的发病机理,而认为精神、神志疾患是由鬼邪作祟而引发的。故将能够治疗癫、狂、病等精神、神志疾患的腧穴称为鬼穴。孙思邈、徐秋夫两位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各自总结出了治疗这类精神、神志疾患的…  相似文献   

7.
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本文通过梳理近现代文献,总结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所选针具多为三棱针、梅花针、针刀、火针,选穴多为手三里穴、委中穴、人中穴、后溪穴、养老穴、腰痛穴、腰阳关穴等,有的医家认为针刀或三棱针刺络放血疗法较适合于急性腰扭伤的早期治疗,有的医家则认为梅花针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针灸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临床研究较多。但各医家选穴不同、方法多样。现将临床取穴的概况综述如下。1按部位取穴1.1近部选穴某些医家针灸治疗本病单纯选取近部输穴。邵立原针刺"面瘫穴"(锁骨外1/3斜  相似文献   

9.
十三鬼穴为主治疗癔病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君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5):215-216
十三鬼穴为古代治疗精神异常的十三个经验穴。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扁鹊所创,唐·孙思邈将其正式记载于《千金要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间使、后溪两穴,但后人仍习惯称十三鬼穴,为历代医家主治癫狂证的主要选穴。癔病中医学认为是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所致。多年来,笔者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完骨穴为项七针的主要穴位,首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古代医家多载该穴的理论和应用,将其运用于头面五官、内科等病证的治疗,现代完骨穴的应用在继承的基础上亦用于外科的治疗,拓展了临床应用范围。本研究主要通过挖掘古代文献、现代文献对完骨穴的临床应用做简要小结,同时从西医上阐释其解剖位置、治病机理,并指出其研究进展及不足。  相似文献   

11.
Sun XG  Zhang LQ  Wang N  Hou QQ  Wu X  Xu Z 《针刺研究》2012,37(1):31-37
目的:研究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区的层次结构。方法:先对各穴进行体表定位标识,然后针刺各穴,用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协助探穴,以确定上述各穴定位准确性。空气栓塞处死家兔,打开胸腔后从锁骨下动脉注入不同浓度的ABS灌注液,使前肢血管全部染色清晰,在巨显微条件下逐一对腧穴进行层次解剖,观察并测量腧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浅层穴区以头静脉为主,桡神经浅支神经干和其分支为基础;深层穴区以桡动脉及分支、正中神经为基础。结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和头静脉,桡动、静脉及分支,桡神经浅支及正中神经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上述5个腧穴穴区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经穴组(针刺经穴复合全麻组)、非经非穴组(针刺非经非穴复合全麻组)、全麻组。三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1、异丙酚2 mg.kg-1、维库溴铵0.1 mg.kg-1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曲池,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取穴,进针得气后持续电针刺激,直至术毕。应用肌松监测仪持续监测维库溴铵的显效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恢复指数。并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时间。结果三组的肌松效应中显效时间、起效时间、恢复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经穴组的维持时间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穴组与全麻组比较术中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P〈0.05)。经穴组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延长肌松药的维持时间,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予基本治疗,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并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廉泉、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并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血脂;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疗程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均较治疗前有下降,然而治疗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血脂改变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NIHSS及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D-Dimer、Fig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及其处方的优化。方法:在全面收集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基础上,构建古代面瘫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复杂网络二分网络社团结构划分的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特点,并对处方优化进行研究。结果: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核心穴位多以水沟、地仓、颊车、合谷、风池、足三里、内庭、听会、承浆、上关为主。核心穴对多以地仓、颊车、水沟、风池、内庭、合谷、足三里、列缺、上关、二间之间相互配伍。优化处方核心组成以听会、风池、风市、悬钟、地仓、颊车、足三里、大椎、百会、曲池、肩髃、发际为主,选穴分布多以胃经、大肠经、督脉为核心。头面部腧穴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选穴配伍多以特定穴为主,其中以交会穴使用最频繁。结论:局部选穴是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首选,特定穴是古代针灸治疗面瘫处方中的核心用穴。  相似文献   

15.
调理脾胃针法为张智龙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针刺方法,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调理脾胃针法对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良好疗效。导师认为脾胃同病是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脾虚湿盛是2型糖尿病的易患因素,脾胃升降运化失常是2型糖尿病的病机关键,故针对其病理特点创立了调理脾胃针法,取穴: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曲池、合谷、丰隆、血海、地机、太冲,功在健脾化湿、活血化瘀,其腧穴配伍组方思路法自调理脾胃升降运化之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结合穴位贴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的疗效。方法: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贴组(31例)与电针组(30例),穴贴组在项背、肩胛骨脊柱旁两侧采用刺络拔罐结合阿是穴穴位贴敷治疗,电针组在夹脊、风池、肩井、肩髃、外关、后溪、大椎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总体症状体征积分与总体疗效方面的优劣。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改善(穴贴组:9.96±2.02 vs 15.87±1.84,P〈0.05;电针组:10.02±1.76 vs 13.59±1.52,P〈0.05),穴贴组积分改善较电针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穴贴组为5.91±1.95,电针组为3.53±1.68,P〈0.05),穴贴组总有效率为93.6%(29/31),亦优于电针组的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结合穴位敷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穴位按压预防急诊剖宫产术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300例,将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内关穴和合谷穴按压。比较两组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实施穴位按压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压对急诊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潘文宇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703-704
目的探寻针刺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疗法。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取阳白、颧髎、合谷、曲池、内庭穴,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调理脾胃的穴位埋线。观察两组患者痤疮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30.4%和88.2%,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加穴位埋线治疗寻常痤疮总有效率高于单纯电针治疗,其复发率也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尖放血配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治疗"红眼病"的临床疗效,以寻求缩短"红眼病"病程,尽快减轻其临床症状的高效疗法。方法:采用耳尖放血配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治疗"红眼病"128例,耳尖放血每天治疗1次,共观察5天,每天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痊愈率上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及组间对照进行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红眼病临床症状体征上有明显优势。结论:耳尖放血配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治疗"红眼病"能够有效的控制症状,缩短病程,解除病人痛苦,减少疾病的传播,是一种治疗"红眼病"的高效的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穴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6例为研究对象,电针刺激左侧合谷穴,同时行全脑fMR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1)分析得出电针合谷穴的脑功能图像。结果:刺激左侧合谷穴引起同侧(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及多个脑区信号的变化。结论:从"可视性"角度揭示了电针合谷穴与面部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并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