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苏中医药》2014,(1):60-60
<正>近日,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考古工作基本结束,共清理出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出土一批珍贵文物。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谢涛说,发现的920支竹简分为10部医书。这些医书除《五色脉诊》之外都没有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候》《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等。确认为扁鹊学派失传医书。另外,还有"心"、"肺"等线刻小字的人体经络髹漆人  相似文献   

2.
四川成都老官山出土的医简,介于早期的马王堆医书和中国首:郭医学典籍《内经》之间,而且9部医书都和人体医学有关,既涉及病机,又有症候治疗以及针灸、脉象等,涉及到医学各方面,学术价值极高。在M3墓葬中出土的920余支竹简分两处存放,其中一处共有736支(含残简),根据竹简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简文内容,可分为9部医书。  相似文献   

3.
成都出土的天回医简中,除包含一部较为完整的经脉文献《脉书·下经》外,另有一部残损严重的经脉文献,与《医马书》同置于一底箱内。本篇残存竹简中未发现自题篇名,考其文字内容,与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张家山汉简《脉书》,以及天回医简中的《脉书·下经》等均有所不同,而与《灵枢·经脉》的文句多有相类,故整理者拟名为《经脉》。通过对本篇与已出土经脉文献及《灵枢·经脉》的比较,展示秦汉时期中医经脉学说的源流衍变,并以此为例探讨中医经典理论的构建历程。  相似文献   

4.
过去,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曾被认为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医药方书.在里耶医简、《五十二病方》、北大医简三批简帛医书中,它们部分内容相似.由于里耶医简的成书时间早于《五十二病方》,前者可以视作后者的源头;而北大医简的成书时间晚于《五十二病方》,前者可以看作后者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3 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 1983~1984年间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连续发掘了大量汉代竹简。其中有三类著作都是和医学有关即:《脉书》5种医籍,《引书》6种医籍和有关法医内容的汉简。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其中有古医书十种,竹木简古医书四种。整理小组根据各书的内容,分别起了名称。由于前五种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脉死候》《脉法》及《五十二病方》以秀丽的近篆体合写在一张高约24厘米的半幅帛上,内容又较其他九种为重要,故总定名《五十二病方》,单独印行(以下引文均自本书)。  相似文献   

7.
干祖望医话(2)干祖望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医书同名何其多各种类型书籍的同名,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医文献特别多。其中最多为《脉诀》,自晋·王叔和(170-255年)《脉诀》起到清末有以脉诀为书名者,共有31部。见《医籍考》者10部、《中国分...  相似文献   

8.
老官山出土医简中361-628简,简的规格相同,其基本构成、体例皆与张家山《脉书》相同,应定为同一部书,名曰"老官山《脉书》";其中"十二脉"文本系采用张家山汉简《脉书》本《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合抄改编而成;两篇"别脉"则辑录了早期不同时期共计十二条脉的名称、循行、病候,其中有9条脉病候下还附有灸方,反映了"经脉"概念形成之前不同发展阶段"脉"的特征;"诊脉法"描述的是"决死生"和"知病之所在"两种不同的诊脉法。  相似文献   

9.
文挚系战国名医,《历代名医蒙求》等书误认为春秋时人。文挚正史无传,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仅《列子》和《吕氏春秋》有片断记载,《医说》、《古今医统》等书,略有所载,其事迹大多引自上述两书。笔者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竹简《十问》中发掘出若干有关文挚事迹的新史料,特撰文加以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文挚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医药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某些成就。  相似文献   

10.
《医方类聚》是李氏朝鲜王朝政府于15世纪组织编撰的一部大型医书,引用152部中国医书和1部朝鲜医书。全书存262卷,其中卷二百六至卷二三八是《妇人门》,考证其文献来源、编纂特点、妇科引文价值,认为朝鲜引进中国医籍十分迅速,加以编纂时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独具特色。比对研究发现,其保存的妇科文献具有很高版本价值,可供妇科理论、文献、临床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简帛医书中的踝部诊脉法,把马王堆医书《脉法》和张家山汉简《脉书》"相脉之道"段中"掸"释为"触",认为其所记述的踝部诊脉法是通过分别切按足踝手腕上五寸处及踝腕周匝各条经脉的搏动,根据其异于它脉的表现而确定病变的经脉.文章考察了踝部诊脉法的流传情况,发现在仁和寺唐抄本《太素·诊候一》中,其操作方法已由右手触诊变...  相似文献   

12.
简帛医书《脉动法》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长沙马王堆帛书缺损严重,《脉动法》(甲本)长期难以读通,故其内容至今白雪和寡。随着张家山汉简医著《脉书》的山土和《脉动法》(乙本)的发现,基本上补出了帛书的缺文。由此为研究《内经》以前的医学概况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不久以前,笔者通过《脉动法》与《内经》乃至后世医书的比较,发现了贯穿其间的共同线索,不仅可为补出简帛医书的有关缺文找出依据,也为研究我国古代早期医疗活动与疾病的联系,并最终破译《脉书》有所裨益。1不同文献对同一“察脉”方法的记载l.l《法》“相脉之道”与缺文。按照马继兴先生对《脉书》…  相似文献   

13.
作者将敦煌遗书P·3287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九候脉法、表里两感脉病治则、相类脉及四季主王各脏脉象、诊脉法及寸口脉分部主病、论脉证治等,参照《素问》、《伤寒论》、《脉经》、《千金方》等书的有关部分进行了考证辨析,认为此卷所载更接近古本,且保留了一些今已散佚的医论和医方。  相似文献   

14.
陈其昌居士,上海松江人,家世业医,早年热心革命,毁家救国。民国初年投身实业救国遇挫,因感世风日下,人心浇漓,遂隐于医佛。后专注于三部脉法研究和实验推广,同时创办有上海佛化医院、新中医学院,主编《新中医世界》《中国科学脉法》等杂志和医书。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编辑医书,力倡革新中医教育。陈氏一生虽历经坎坷,然济世救国之心则矢志不渝。  相似文献   

15.
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医马书》,原书当撰成于战国后期,重钞于秦。在历代传世文献中,尚未见有对该书的记载,从已知文献看,竹简《医马书》堪称我国首部专论各种马病诊治的马医专著。书中所记马病名称及治疗内容与后世马医理论差别较大,是据以研究我国马医发展历史、马医早期治病情况、部分药物药用历史,以及秦简书法成就等问题的极其难得的珍贵文献,现就其重要价值略行粗浅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五十二病方》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简称《足臂》)、《阴阳十一脉灸针甲本》(简称《阴阳十一脉》)、《脉法》、《阴阳脉死候》(简称《阴阳脉》)、《五十二病方》(简称《病方》)等五种古医书的帛书(以下将上五种医书统称为《帛书》)。这是我  相似文献   

17.
现存秦汉时期的医书有:《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武威汉代医简》、《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些书中体现的辨证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近十年来对秦汉时期经典著作中辨证方法的研究资料作一整理分析,认为诸多学者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评价这一历史时期已经出现或建立的诸多种辨证方法,提出了许多可供参考的学术观点,尤其是对《伤寒论杂病论》的研究,资料更是丰富,故有必要对这一时期的医经原著中的辨证方法进行系统整理,梳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准确阐述这一重要时期辨证方法体系的源流、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学术发展史。  相似文献   

18.
马王堆汉墓医书的药物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在湖南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书共有14种,迄1985年底,经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整理后正式发表的只有7种,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导引图》(以上6种分别收入《五十二病方》及《导引图》二书中),及《却谷食气》(释文见《文物》1975年6及9期)。直到今年年初在文物出版  相似文献   

19.
痕迹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痕迹辨陶广正(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马王堆汉墓出土古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之后,大大推动了有关“经脉”发展史的研究,也解决了《灵枢·经脉》篇提出的、后世医家众说纷纭而莫衷一是的“是动”病和“所生”病的千...  相似文献   

20.
嘶哑     
中医文献中极少载有喉科病 ,所谓“喉风”也者 ,却是咽病。仅“急喉风”或“锁喉风”的急性喉阻塞 ,才是喉科病 ,但仅此一个。此外嘶哑病则作为内科病论治 ,它有许多异名 ,如喑、失音、嘶哑、喉等等 ,都归属内科病 ,而出现于内科文献中 ,从来没有在喉科专业书中露脸。《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声音门》中搜集了十六部医书的资料 ,《杂病广要》搜集了十二部医书的资料 ,《医述》搜集十部 ,共计 3 8部中仅仅一部《本草纲目》是本草专著外 ,余者都是内科专书。其中理论、辨证、论治 ,与喉科相关的 ,只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嘶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