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痰浊犯肺型的临床疗效及对慢性咳嗽(痰浊犯肺型)的状态的改善。方法:将150例慢性咳嗽中医辨证为痰浊犯肺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中药组(50例),结合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二陈汤加味治疗;西药常规治疗加二陈汤加味治疗;疗程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舌,脉等体征变化。结果:结合组和中药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陈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痰浊犯肺型能有效改善咳嗽症状,故临床运用二陈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痰浊犯肺型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正虚邪恋,肺脾气虚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治疗组),并与罗红霉素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2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愈率6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副作用观察,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较我出现胃肠反应。结论: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正虚邪恋,肺脾气虚型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证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十味温胆汤加味,对照组服用通心络胶囊。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心电图、血脂、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总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十味温胆汤加味能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气虚痰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通过改善脂代谢、抑制炎性标志物CRP的过度表达而起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焦虑情绪的疗效,设治疗组(65例)口服甘麦大枣汤加味,对照组(35例)口服西沙比利,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对改善消化不良症状,促进胃排空率,调节情绪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老年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且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病例81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心绞疴疗效、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血液分析、大小便常规等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7.80%,对照组为50.00%,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单项证候、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改善(P〈0.05或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有效率、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等方面,效果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陆强益  洪文 《新中医》2011,(10):12-13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味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痰浊闭阻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温胆汤加味。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90.00%,对照组均为7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3%,对照组为56.6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胆汤加味合西药治疗痰浊闭阻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清金化痰汤加味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73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郁肺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37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金化痰汤加味治疗,治疗时间为7~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及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清金化痰汤加味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郁肺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扶正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肺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清热解毒扶正免煎颗粒(云南省中医医院制剂室生产,制剂批号:20031013。翼首草30g,芙蓉叶15g,鱼腥草30g,麦冬15g,太子参30g,丹参15g,等。每克颗粒剂含2.04g生药材),20g/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观测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血清降钙素原、WBC变化。均1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14d),判定疗效。随访30d,观测血清降钙素原。[结果]临床疗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降钙素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天起,WBC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解毒扶正颗粒抗感染作用显著,并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抗甲方加减合西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甲方合西药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甲亢的治疗作用及治疗优势。方法选取符合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的甲亢患者90例,治疗组60例采用自拟抗甲方加减合西药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西药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中医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甲状腺激素、中医证候及体征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改善甲亢心悸、心烦、恶热、多汗、失眠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抗甲方治疗甲亢疗效满意,中西药联合治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汤剂口服,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及活动耐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武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肠功能障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肠功能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加味参苓白术散煎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培菲康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2.4%(P〈0.05);观察组在腹部不适或者腹痛、大便性状及次数、黏液便和肠呜等症候积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肠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味参苓白术散对肠功能障碍患者血浆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肠功能障碍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10d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治疗疗效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治疗肠功能障碍患者时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患者的肠功能障碍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七味白术散结合西药治疗儿童脾虚型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加用加味七味白术散口服,治疗4天后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总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七味白术散结合西药儿童脾虚型非感染性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老年肺炎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00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低、中、高危组,并将50例非感染性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清PCT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清PCT与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低、中危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CRP水平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对老年肺炎前期诊断、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CRP相比,敏感性更高,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马来酸曲美布汀片10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30例,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炒白芍20g,炒白术15g,陈皮9g,防风6g,茯苓30g,薏苡仁20g,扁豆、山药各30g,砂仁6g,炒莱菔子10g,合欢皮30g,佛手12g)1剂/d,水煎服,分早晚两次。观察症状体征与症候积分、不良反应、一般指标。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随访18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66例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口服,连续使用7天。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0%;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组有效率为86.3%,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辅助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加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CE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CEG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即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雷贝拉唑钠胶囊和甲硝唑片。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67.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35.9%,总有效率为79.5%,2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CEG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培菲康治疗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所致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及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08~2011年收治、化疗后发生腹泻的胃肠肿瘤术后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29例采用参苓白术散辨证治疗,联合组30例在中药组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比较三组药物的临床有效率和各组患者治前后症状、体征改善率。结果:对照组、中药组、联合组三组药物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9%、79.3%、93.3%;对照组、中药组、联合组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分别为:56.5%、66.3%、93.4%;各评价指标均为依次升高,且组与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培菲康治疗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所致腹泻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煎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1年后观察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疗效、结肠镜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善、大便常规中的红细胞及白细胞数降低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1年后治疗组复发率19.4%,对照组复发率50.0%,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银丰 《新中医》2013,45(12):124-12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40例,对照1组采用奥沙利铂加5-氟尿嘧啶治疗;对照2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给予对照1组联合对照2组方案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比较近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优于对照1组的70.00%、对照2组的67.50%(P〈0.05);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1组的35.00%(P〈0.05);对照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0%,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可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