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该文在认真研读《伤寒论》原文基础上,对阳明热证进行辨析,认为阳明热证可从三焦分治。热郁上焦的栀子豉汤证,以烦躁、发热、失眠、嘈杂为辨证要点。热盛中焦,可辨证使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证以发热、恶热、脉(浮)滑为辨证要点;白虎加人参汤证以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为辨证要点,而口渴是最关键症状。所谓"四大"是指白虎加人参汤证,而非白虎汤证。热移下焦的猪苓汤证,以小便淋沥涩痛,伴发热、脉浮,口渴为辨证要点。猪苓汤、五苓散均有口渴、"小便不利",但所指内涵不同,前者是指尿道刺痛,后者是指小便短少。  相似文献   

2.
我曾治一病妇,根据其脉证(伤寒数日,热重寒轻,口渴,无汗,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入院时诊为阳明燥热证,投以辛凉清解方药(白虎汤加减)四剂而愈。但病变俄顷,未能即作深入诊察,以致病证变化,  相似文献   

3.
余×,男,6岁。1984年3月9日诊。患儿两天前出现恶寒发热。刻诊:高热(39.8℃)微咳,头昏痛,汗出热不退,口渴喜冷饮,纳呆,大便正常,小便黄,舌红、苔薄白,脉浮数。证属少阳与阳明并病。治以和解少阳与清热生津并举。小柴胡汤与白虎汤合方加减:柴胡10克、黄芩10克、沙参12克、花粉10克、生石膏25克、知母10克、大枣10克、  相似文献   

4.
许戈 《吉林中医药》1998,18(6):28-29
1 白虎汤的方源及主治证 白虎汤最初见于伤寒论治疗阳明经邪热壮盛的症候。临床上凡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四大症,为典型白虎汤证。  相似文献   

5.
白虎汤是《伤寒论》中用来治疗阳明经热证的一首名方,本方能清手太阴肺经和足阳明胃经之热,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其主要适应证归纳为"四大",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同时针对"四大"提出白虎汤的四大禁忌证,"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此即白虎"四禁"。  相似文献   

6.
一、三阳病 病在三阳以病情亢奋、正气不虚,所谓正盛邪实为特点,其中手足之辨证虽然不做为主要证候,但它能说明阳气抗邪、气机运行的情况。 手足汗出 太阳、少阳病一般无手足汗出,太阳中风以体汗为主。阳明热证(以白虎汤证为代表)身热、汗自出(188条)当周身遍及。阳明府实一般无汗出之证,唯大承气汤证可见手足然汗出,提示阳明府实之深重(220条)。四肢以脾胃为本,当肠胃燥实热结深重,津为热迫,欲达周身而不能,只应之于手足,因此手足然汗出的鉴别意义是:体现府实重证而区别于一般府实证。另一方  相似文献   

7.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生石膏、甘草、知母、粳米组成.功能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笔者在多年临床中严格掌握"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之白虎汤证治要点,随症加减使用,治疗高热6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男,41岁。1980年10月21日诊。自汗出,身如水洗,尤以在吃饭、活动,情绪波动时为甚已六年。曾服补气、健脾、调和营卫、收涩固摄之剂久治不愈。刻诊:口干微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洪滑有力。证属阳明蕴热,迫津外泄。治宜清透阳明,投重剂白虎汤加大黄: 生石膏60克、知母15克、甘草6克、粳米3克、大黄粉6克(冲服)。服药3剂,汗出顿减,口干渴亦除。继进3剂,汗出即止而愈。【按】自汗一症,临证多属阳虚、气虚、  相似文献   

9.
指出《伤寒论》第170条中“脉浮,发热,无汗”非白虎汤之禁证,须合参其他脉症而决断。参照诸家注释及经验,认为“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乃仲景所示之常法,论中亦有用白虎汤及加人参汤而不忌表证之活法。指出石膏有解肌发汗之能,白虎汤加减可用于温热病初起或太阳表证未罢而阳明里热已盛之证。  相似文献   

10.
六维辨证观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谷晓红教授基于理论教学与临床经验总结提出的辨证观念,强调从病因、病位、病期、病势、病理、病性6个不同维度对病证进行辨析,有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和形成。白虎汤证作为伤寒温病皆可见到的一种证态,目前对于其辨证及治疗仍需要深入探讨。文章从六维辨证角度出发,汇总了谷晓红、于河两代温病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白虎汤证治的理解和思考,并结合伤寒温病学派的不同观点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将白虎汤证所处阶段概括为因感外邪入里所致肺胃脏腑功能失调的气分期,此期邪盛而正不衰,处于里热壅盛、津液耗灼状态,症状可见大热、大汗、口渴及符合里实热盛的脉象表现。同时提出白虎汤证之病位可扩展至肺胃,治以白虎汤而有防阳明太实,土克水,预护肾阴之效。通过六维辨证观对白虎汤证愈后转归的动态辨析可知,伤寒温病虽都可见到白虎汤证,但具体病期传变、病势转归、病理兼夹、治疗方药又有区别,由此衍生的一系列白虎汤类方不仅扩展了白虎汤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其研究价值,对临床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口渴是一种因体内津液不足或津液输布障碍所致口中干燥而欲饮水的症状 ,为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口渴的病因有多种 ,临证当辨证求因而施以相应的治法 ,不可凡见口渴便概用生津止渴法。《金匮要略》关于口渴的治法内容比较全面 ,兹归纳为 6个方面分述如下。1 清热生津止渴该法适宜于热盛伤津而渴者 ,其特征为大渴引饮 ,渴喜冷饮 ,伴发热 ,汗出 ,心烦 ,尿赤 ,舌红苔黄 ,脉数等症。治方如白虎人参汤、越婢汤。如《痉湿病》第二十六条 :“太阳中热者 ,是也。汗出恶寒 ,身热而渴 ,白虎人参汤主之。”夏暑季节伤于暑热之邪 ,暑热最易伤津 ,故…  相似文献   

12.
李鸿翔运用白虎加入参汤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卉秋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0):452-453
白虎加人参汤乃仲景所创 ,主治白虎汤证而汗出过多 ,口干舌燥 ,渴饮不止 ,倦怠乏力 ,心下痞硬者。我师已故李鸿翔老中医 ,临证喜用经方救治危重证 ,每起沉疴。现将其用白虎加人参汤的案例 ,选择介绍如下。1 中暑神昏王某 ,男 ,3 6岁。建筑工人。 1 978年 7月2 0日诊。酷夏烈日中作业 ,卒然昏不知人 ,高热气粗如喘 ,大汗而足冷 ,牙关紧闭 ,不抽搐 ,工友即予捏刺人中 ,1 5分钟后牙关紧闭已松 ,然高热不退 ,神志昏糊 ,不语 ,气息粗喘 ,汗出较多 ,口唇干燥 ,舌红、苔薄黄少津 ,脉数大而重按无力。此乃暑天炎热 ,在外作业 ,暑热内迫 ,燔灼阳明 ,…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夏季热为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汗闭或少汗为主症。根据小儿“脾常不足”,“夏暑发自阳明”的特点,几年来,我常从脾胃着手治疗小儿夏季热。稍有些体会,现总结如下:一、清解阳明法适于本病初期,正盛邪实,正邪交争激烈,阳明实热者。病例一:曾××,男,1岁8个月,78年8月30日门诊。患孩发热10余天,某医曾投清暑益气汤无效。诊见发热38.9℃,大渴引饮,心烦,夜寐不安,舌红目赤,小便频数,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诊为小儿夏季热,阳明气分热盛。药用:糖自参8克,石膏10克,知母8克,淮山8克,淡竹叶6克,芦根8克,鲜荷叶6克。嘱多吃西瓜,连服三剂,汗出热退,病癒。  相似文献   

14.
白虎场虽为阳明经证而设,然不可拘泥于外感伤寒入里化热传入阳明始用此方。若见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等“四大”症时,即为白虎加人参汤临床指征。阳明经证治疗过程中要时时顾护气津。“保胃气、存津液”是《伤寒论》的宗旨。  相似文献   

15.
湿温一则     
王××,女,患者因路途酷热,苦渴,(口充)棒冰以解热。归家后觉怕冷,夜来发热,两日后体温达摄氏41.5℃。如此高热,抑且口渴,其为阳明实热无疑。但阳明当汗出,今发热无汗,热退汗微,头不痛,身不疼,又无表证可据,但觉胸胁苦满,中脘痞闷;诊之脉象软数,舌苔淡黄胖腻,则属湿滞太阴。盖湿滞则气郁,津不上承则口渴,汗不外达,热无放散之机,故高烧。神志清晰,舌质不绛,断非热人心包之比。大便不泻亦不结,又非燥实之徵。据情合理,病邪不在阳明而是湿困太阴之象。  相似文献   

16.
白虎汤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创制,此方始见于<伤寒论>第一百七十六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中.此条经文讹误处经宋臣林亿等人校注"寒"应作"热","伤寒"泛指外感病.根据以脉测证法,脉浮滑,浮为热盛于外,为表有热,其证当有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滑为热炽于里,里有热当有舌干燥而烦、大烦渴引饮不解.历代医家研究<伤寒论>基本方法之一是以方药测证法,白虎汤为甘寒重剂,治则以辛寒清热为主,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热,知母辛苦而润以清热,两药同用可清阳明独盛之热,炙甘草、粳米益气和中,避免寒凉药剂伤胃,故当用于胃热弥漫之证,若非邪热充斥,表里俱热证,不可妄投.又<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统领全书为主线,白虎汤其主治阳明经病证.故综以上三点用白虎汤其本义是辨阳明表里俱热证治,其主治病症为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心烦、舌干、口渴、脉浮滑.  相似文献   

17.
白虎四大症,一般指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而言.在中医<方剂学>和<温病学>教材中,都提出了白虎汤应用的指征是"四大症".全国中医院校教材<方剂学>(第6版)在白虎汤方解中指出:"本方适应症一般以四大(即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典型症状为依据,但在实际使用中遇有脉数有力、高热、大汗、烦渴者即可使用".同是第6版教材,<温病学>则在风温病热炽阳明证中指出:"壮热、汗大出、渴饮、脉大,为阳明热炽的四大主症",治疗用方为白虎汤.  相似文献   

18.
陈×,男,13岁。1990年4月3日诊。无汗三月,口干烦渴多饮,皮肤们之干燥光滑灼热,舌红唇赤,苔薄黄腻,脉滑数。发病前有热水浴后吹风扇史。证属风寒郁闭、他热伤津、内传阳明之无汗症。治拟清泻阳明,生津透汗.白虎  相似文献   

19.
赵慧  全毅  袁红霞 《河南中医》2020,40(2):167-170
太阳烦证有太阳本经郁热不宣导致的烦证和误汗、误吐、误下、误火攻导致的变证,太阳本经烦证有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和五苓散证,太阳病误治导致的变证有误汗、误吐所致栀子豉汤证、误下所致大陷胸汤证、误用火疗和下法所致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误用汗、下所致干姜附子汤证和误用汗、下所致茯苓四逆汤证。阳明烦证有阳明热证、阳明实证和阳明变证,阳明热证为白虎加人参汤证,阳明实证为调胃承气汤证,阳明变证为栀子类方证和大陷胸汤证。少阳烦证有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柴胡桂枝汤证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太阴烦证有小建中汤证和甘草干姜汤证。少阴烦证有少阴寒化证和少阴热化证。厥阴烦证有寒极致烦证和热极致烦证。烦证总病机为热扰心神,但热有虚热、实热之分,临证须审证求因,根据不同病因,抓主证、辨病机,灵活审慎论治方可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20.
<正> 白虎汤为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之方,用治阳明经证。后世医家推崇为清热生津之剂,以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四大证为辨证要点。笔者经反复学习《伤寒论》原文,并结合临床印证,感到白虎汤善清热而未能生津,以阳明经证之大热而无大烦渴为其主治证。因而对白虎汤具有清热生津之功,主治阳明四大证之说提出质疑,以昭仲景本旨,并正后世偏论。探仲景原旨议后世偏言伤寒,脉浮滑,此表里俱热,白虎汤主之(181)。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