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内经〉探讨经脉和淋巴管》一文(以下简称原作,发表于《中国针灸》1986年第4期34页,作者龚启华)曾指出:《内经》把淋巴管视为经脉,把淋巴液视为营气,把胸导管视为冲脉,把流通血液的动脉和静脉称为络脉。现依据原作内容,将以上四者的关系作图如下,以供商榷。一、经脉是否流行血液原作提出了“经脉内是不行血的”肯定的看法,并无根据。原作说:“在一般情况下经脉内是不行血的,若血进入经脉则常处于病理状态。如《素问·调经》:‘孙络水外溢,则经有留血’。又如:‘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表明经脉内平时是行血气的,即营气,它是由血而来但是不同于血的体液,‘似若雾露之溉’…  相似文献   

2.
安丽 《中医研究》1996,9(5):38-40
中医瘀血的宏观与微观之研究河南450004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丽主题词瘀血/超微结构瘀血/血液辨证中医学认为,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它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  相似文献   

3.
“瘀血”最早是见于《金匮》。在《金匮》一书中仲景将瘀血的病因归结为:外伤、寒凝、热煎、气滞、气虚等,同时强调了瘀血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十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 ,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 ,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 ,又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气虚、气滞、血热、血寒等病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 ,内伤、外伤等原因亦可使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造成瘀血。疼痛、肿块 ,体表或脑髓、脏器、脉管内的斑块 ,紫暗色的出血 ,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 ,舌有瘀斑 ,脉细涩、沉弦或结代等是瘀血的主要临床特点。瘀血在临床上有广泛的涵盖面 ,活血化瘀法必须从整体出发 ,掌握辨证施治原则 ,结合病因病机灵活运用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多种活血化瘀治法…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炎血尿从瘀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基本临床表现 ,发病率高 ,病程冗长 ,治疗困难 ,因而也是肾病科的重要研究课题。经过长期研究 ,学术界已经认识到瘀血是导致慢性肾炎血尿迁延难愈的重要病机 ,因而应该重视对慢性肾炎血尿瘀血病机和治法的研究。下面是笔者研究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体会 ,仅供同道参考。1 从瘀论治的理论根据1 1 离经之血为瘀血中医认为 ,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 ,离开经脉就必然形成瘀血。血尿属于出血的范畴 ,出血当然属于“离经之血” ,出血溢于膀胱 ,经小便排出者就是血尿 ;如果所出之血全部经膀胱排出就只有出血而无瘀血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痰饮"为机体水液代谢失常、津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是指离开经脉积存于体内之血,或血气运行不畅、血气郁而不行,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形成机理复杂多样,痰饮、瘀血病理产物不仅丧失了原来作为津液和血液的功能,而且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导致新的疾病的产生。纵观历代医家及中医古籍研究可知,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痰饮、瘀血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加重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进程,同时糖尿病肾病患者又会出现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加重糖尿病肾病,因此研究痰饮、瘀血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防治糖尿病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瘀血杂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凡离开经脉的血液 ,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 ,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 ,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 ,呈凝滞状态 ,失却生理功能者 ,均属瘀血。其形成原因有外伤、跌扑、气滞、气虚、血寒、血热、湿热、痰火等。而从瘀血致病的普通性、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状等方面 ,显示出对瘀血成因再认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 古文献对瘀血的论述“瘀” ,《说文》“积血也”。《内经》中无“瘀血”之词 ,但有对“恶血”、“留血”、“血脉凝泣”、“血苑”等许多瘀血病证的描述。至《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对瘀血有“干血”、“血结”、“痼”等称谓 ,在杂病篇中…  相似文献   

8.
膈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腧穴,是八会穴之"血会",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与血相关病症的治疗。瘀血是血的病理表现之一,为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而停滞体内,或血液运行受阻,瘀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1]。中医认为,瘀血内积,使气血运行不畅,造成机体某一部分的气血不通,不  相似文献   

9.
血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通过脾胃的生化输布,注之于脉,化而为血。血病的表现,一般分为出血、瘀血、血虚三类。出血为血不循经,溢于脉络外,从九窍而出;瘀血为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消散而停滞于体内,或积压液运行受阻,淤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血虚为体内血液虚少。张仲景于《金匮要略》之中对血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论述颇为详尽,作者择其治法,做一概述。1 养血 人体内血液虚少,不能充盈血脉,可导致不同的病理反应,治当养血。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与肾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民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72-1873
血瘀是指外伤或出血,导致离经之血停留于体内某一局部,形成瘀血;气虚鼓动无力,血的运行迟涩;阴血衰少,血脉不充,亦可使脉道涩滞,血行不畅;情志失调,导致气机郁结,气滞而血瘀;寒邪客于经脉,血得寒则凝,血液凝滞,经脉不通而成瘀;热邪入血,血热互结,热灼阴血,也可煎熬成瘀,瘀血常因阻滞的部位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病证.中医的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状态、病势等)概括.血瘀和血瘀证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理论体系,而活血化瘀方法又是古今临床上重要的治病大法之一,它具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结之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发现它可以在多种疾病中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对一些久病难症顽症的所谓“血瘀证”的治疗,活血化瘀法更显示出其不容置疑的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