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藏药结血蒿膏的薄层鉴别方法并探索藏药结血膏膏所含的水分及微生物的限量。方法:经比较研究选用二种展开剂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发现以乙酸丁酯-甲酸-水(1:1:1)上层溶液为展开剂方法最佳;膏所含的水分不超过40%;微生物的限量符合要求。结论:试验表明以乙酸丁酯-甲酸-水(1:1:1)上层溶液为展开荆的方法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准确、可行,为藏药结血蒿膏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苦瓜的生药鉴定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等方面对苦瓜进行了生药鉴定研究,为该药材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香杰  包桂花 《中药材》2000,23(8):441-443
对蒙花花锚进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鉴别,为正确使用该药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优选藏药结血蒿挥发油提取工艺,确定结血蒿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结血蒿挥发油,设计L9(34)的正交表,以出油率作为考察指标,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三个因素对结血蒿挥发油提取的影响。由于结血蒿浸膏也是所需功效成分,因此同时考察三个因素对浸膏得率的影响。结果对结血蒿挥发油出油率,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加水量对其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结血蒿浸膏得率,加水量对其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验证最终确定结血蒿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8倍,浸泡1小时,提取5小时,出油率可达0.66%,浸膏得率可达23.0%。结论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该提取工艺可靠合理,可用于结血蒿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银线草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药用植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银线草根、茎、根茎及叶的解剖结构,采用Nikon生物显微镜观察银线草粉末的显微特征,采用TLC色谱法对银线草进行理化鉴别.结果:银线草叶的气孔下陷类圆形,韧皮部较窄,木质部发达;茎断面中空具较大的髓腔;根中皮层宽广,内皮层明显,韧皮部狭窄;根茎中皮层宽广,内皮层不明显,韧皮部狭窄.粉末可见表皮细胞、薄壁细胞、石细胞、纤维束、淀粉粒和导管.TLC结果表明银线草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相对较大,可以作为薄层鉴定的主要依据.结论:此研究结果可鉴别银线草并为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银线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蒙药红纹马先蒿进行了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为正确使用药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藏药普尔那的生药鉴定和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定性鉴别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两种方法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法对药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通过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确定藏药普尔那原植物的基本性状及纤维、花粉、导管、腺毛、棕色块等的显微特征,不同产地普尔那的性状略有不同,建立的生药鉴定方法简便易操作。含量测定实验发现,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产地普尔那中芦丁、绿原酸的含量不同,产自那曲市比如县的含量相对较高,结果呈海拔越高含量越高的趋势。同一产地不同药用部位的普尔那中绿原酸含量略有差别,即地上部分的含量高于根部,与传统藏医药中普尔那入药部位应为地上部分的理论相符。结论:藏药普尔那的现代生药鉴定方法可为其生药鉴定、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尔那成分含量的方法简单易操作,方便可靠。截至目前,对于该药材的道地产地、物质基础、质量标准及药效机制尚不明确,应按照我国传统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策略,结合藏医学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藏医药的继承发展与传统藏药材的“正本清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石榴Plmicfl granamm L.的种子进行鉴定。方法: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特性。结果:详细描述了石榴子的生药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定。结论:上述特征为石榴子的生药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刺人参的生药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帅绯 《中草药》2001,32(6):554-555
目的 为研究刺人参的生药学特性以及与人参、西洋参在显微特征上的区别。方法 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结果 发现较为明显的显微特征。结论 该特征可作为刺人参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二十五味绿绒蒿丸原标准基础上进行了提高,增强了本品质量的可控性。方法:对二十五味绿绒蒿丸的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绿绒蒿、丁香、木香药材进行了定性鉴别。结论:方法可行,条件适用,可以作为二十五味绿绒蒿丸质量标准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毛叶黄杞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睿  韦松 《广西中医药》2007,30(4):56-57
目的:研究毛叶黄杞茎皮的化学成分,并对相关成分化学结构的光谱进行解析。方法:反复利用硅胶柱层析,反向C18柱层析等分离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并采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测定。结果:从毛叶黄杞茎皮中乙酸乙酯提取部份分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槲皮素、槲皮素-3-O-鼠李糖苷、β-胡萝卜苷。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苞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白苞蒿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inokinin (1)、conicaoside (2)、8, 9-dehydropellitorine (3)、墙草碱(4)、sintenin (5)、(+)-isoeucommin A (6)、(+)-表松脂素(7)、榕醛(8)、(+)-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对羟基苯乙酮(10)、松脂素单甲基醚-β-D-葡萄糖苷(11)、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2)、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3)、3,5-二甲氧基苯甲醇-4-O-β-D-葡萄糖苷(14)。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艾、野艾及细叶艾的FTIR直接鉴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存归  刘鹏  陈宗良 《中药材》2002,25(5):315-317
目的:为了直接准确地鉴别艾、野艾及细叶艾。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艾、野艾及细叶艾的红外光谱。结果:艾、野艾及细叶艾的红外光谱吸收差别较大。结论:可以采用FTIR法直接、快速、准确地对艾、野艾及细叶艾进行区别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当归藤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当归藤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3个不同产地当归藤中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13个产地当归藤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差异,并将10个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总离子图谱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建立其...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花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P-5MS5%Phenyl Methyl Siloxane(30m×0.25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89个组分,鉴定出59个化学成分,约占76.54%。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0%的分别确定为壬醛9.21%、桉叶-5,11-二烯-8,12-交酯5.55%、反-2-癸烯醛4.63%、2,3-脱氢-1,8-叶油素4.39%、正二十五烷4.03%、α-柏木醇3.69%、异土木香内酯3.65%、反式-2-庚醛3.60%、E,E-2,4-癸二烯醛2.14%、β-佛尔酮2.03%。结论:本文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铁皮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研究。  相似文献   

16.
膜缘柴胡与柴胡(北柴胡)抗炎、解热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陈勇  张廷模  王颖  吴强 《四川中医》2010,(10):50-51
目的:常用中药柴胡临床使用时存在品种和入药部位的差异,本研究紧密结合柴胡的功效,选有柴胡主流品种以根入药的北柴胡与以地上部分入药的膜缘柴胡进行主要有关药效学的研究,进而明确两者解表退热功效的差异,以期为临床有效、合理使用柴胡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分别研究膜缘柴胡和北柴胡的抗炎、解热作用。结果:膜缘柴胡和北柴胡均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均可显著降低酵母致大鼠发热的温度。结论:膜缘柴胡、北柴胡都有良好的抗炎、解热作用,两者比较以北柴胡解热作用更强,因此两者能解表退热,其中北柴胡退热功效强于膜缘柴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完善康精丸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康精丸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显微镜下观察康精丸中当归、桑寄生、白芍、杜仲、川芎的显微特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康精丸中熟地黄、赤芍、白芍、当归、川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康精丸中阿魏酸含量,色谱柱为InertSustain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6 nm.结果 康精丸中当归、桑寄生、白芍、杜仲、川芎的显微特征明显;所建立熟地黄、赤芍、白芍、当归、川芎薄层色谱法中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阿魏酸在0.067~0.16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84%,RSD为1.22%.结论 建立的方法定性专属性强,定量准确度高,适用于康精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蠲哮片是根据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洪广祥 4 0余年的经验方“蠲哮汤”研究而成的复方制剂 ,由葶苈子、青皮、陈皮等 7味中药组成 ,具有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的功效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痰瘀伏肺所致的气粗、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痰黄稠厚等症。为控制药品质量 ,对青皮、陈皮[1] 、槟榔、大黄的鉴别和橙皮甙[2 ] 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 ,制定了生产用质量标准。仪器与药品1 仪器美国沃特斯公司Variam高效液相色谱仪 ,UV 10 0紫外检测器 ,SP4 2 90数据处理机 ,微量进样器(上海安亭微量进样器厂 ) ,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研究湖南、北京、重庆等不同产地14种青蒿中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对DNA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溴化乙锭(EB)作为荧光探针,检测14种青蒿中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下DNA与EB混合液的荧光积分强度。药物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程度可用作用常数D来表示,根据D的大小研究多糖和黄酮含量对DNA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 经测定,水提液中多糖对DNA的作用强弱顺序为:湖南怀化>北京>山西榆社>湖南种子(忻州种植)>山西忻州室内培育蒿>重庆(忻州种植)>河北阜平>山西定襄南庄>重庆>山西忻州卢野>山西盂县>山西阳曲灰蒿;醇提液中黄酮对DNA的作用强弱顺序为:山西忻州卢野>湖南(忻州种植)>山西忻州室内培育蒿>重庆(忻州种植)>山西忻州野生>山西阳曲灰蒿>山西定襄南庄>重庆>河北阜平>北京>山西榆社>山西忻州铁杆蒿>山西盂县>湖南怀化。青蒿多糖、黄酮与DNA的相互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研究表明:14种青蒿提取液均能与探针DNA/EB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D值越大,药物与DNA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