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胃溃疡治疗中易出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方法:调查并记录352例于我院就诊胃溃疡患者用药情况,分析治疗中不合理用药行为。结果:消化内科用于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抗酸药、促胃动力、抗胆碱能药等。调查显示259例(73.6%)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配伍是胃溃疡治疗最主要的不合理用药方式。结论:治疗胃溃疡药物种类多样,作用机理各异,应防止胃溃疡治疗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与单纯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治疗患者随机对照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较明显.而且远期疗效亦好。复发率亦明显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好,且远期疗效亦明显,复发率亦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3.
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中常见的一种,胃溃疡不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而且还带来一定的社会、心理负担。作为一种天然、安全、副作用小的传统中医疗法,针刺治疗胃溃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临床、基础研究结果已证实,针刺足三里、中脘等足阳明经穴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疗效确切。本研究将近10年针刺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疗效评定指标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难治性胃溃疡的治疗问题。方法:采用健脾益气除湿汤治疗胃溃疡48例。结果:有效率91.6%,且医疗费用低,服用方便,痛苦小。结论:健脾益气除湿汤治疗胃溃疡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络和胃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通络和胃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胃溃疡96例,并与对照组单纯用西医常规治疗胃溃疡94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改善、医技检查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通络和胃法治疗胃溃疡比单用西医治疗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蒙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寻找难愈性胃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法及药物,本组对7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局部治疗配合内服胃溃疡丸(称局组)35例和泰胃美组(称西组)35例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局组4周溃疡愈合率为100%,西组为30%,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采用内镜下局部治疗配合内服胃溃疡丸是治疗难愈性胃溃疡较为理想有效的药物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电针脾俞穴为主对胃溃疡患者临床观察及对血清中OX-LDL、NO(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氮)影响的研究,探讨电针治疗胃溃疡可能机理及脾俞穴在临床治疗胃溃疡的意义,同时观察其疗效。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收集45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治疗组(15例),针刺治疗对照组(15例),药物治疗组(15例),治疗10天。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OX-LDL、NO。结果:①胃溃疡患者血清中0X-LDL高于正常值,NO低于正常值。②三组经治疗后血中OX-LDL降低,NO升高。③针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比针刺对照组及药物治疗组好,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胃溃疡患者血清中0X-LDL的含量,升高NO的含量。结论:以脾俞为主针刺治疗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其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为:电针对OX-LDL、NO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的收治的72例胃溃疡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胃溃疡的病历资料。结果: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联合组的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胃溃疡的治疗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手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雷锦娥  闫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47-148
胃溃疡出血为常见的急重症,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治疗胃溃疡的原则是积极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胃溃疡并出血42例,在准确判断出血程度出血量进行静脉补液止血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护理干预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胃溃疡患者2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溃疡120例(观察组),单纯西医治疗1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65.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方药组成为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绛雪园古方选注》云:“建中者,建中气也……今建中汤是桂枝佐芍药,义偏重于酸甘,专和血脉之阴。芍药、甘草有戍己相须之妙,胶饴为稼穑之甘,桂枝为阳木,有甲己化土之义。  相似文献   

12.
王氏保赤丸系根据清代道光年间通州著名中医王胪卿祖传九世秘方配制,并由其嫡孙王绵之教授监制的纯中药制剂。该药由大黄、黄连、制天南星、川贝母等组成。方中大黄苦寒,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制天南星苦凉,化痰熄风定惊;川贝母苦寒,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王氏  相似文献   

13.
就人参败毒散的有关问题提出辨析。第一,无气虚表现者也可用人参,扶正有助于祛邪。第二,人参败毒散所败之"毒",可以是湿热、热毒。第三,喻嘉言提出人参败毒散治痢的"逆流挽舟"法,针对的决不是初起伴风寒表证的痢疾,而是用于失表久痢;"逆挽"的是下陷清气,通过举陷,使卫阳领邪出表;人参败毒散治痢疾,乃因组方暗含祛风胜湿、升阳举陷、调气活血三大功效,至于补气扶正,当视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14.
<正>控涎丹出自南宋陈无择《三因方》,又名妙应丸,由大戟、甘遂、白芥子等组成。《本草纲目》言"控涎丹乃治痰之本……善用者能用奇功也"。《张氏医通》亦云痰饮诸证"此药数服其病如失"。笔者曾用之治疗几例疑难杂病患者,现择2例以验其神效。1持续发热案康某,男,41岁。初诊日期:1991年7月10日。患者于1988年始每至夏季气温升至30℃以上,中午则胸部(原撑船竹篙顶立处)疼痛,随即头晕意识障碍,自诉昏迷,约1 h后有所缓解。经县市医院各种检查未发现任何病变。平时胸闷、口苦乏味,纳差,大便正常,小便黄。  相似文献   

15.
阳痿病从肾虚论治、补肾壮阳的治疗思路始终占有主导地位,而从络辨治、补气活血通络治疗鲜有论述。仝小林教授临证数十年,精于辨证,擅长从络辨治疑难杂病。现将其以补阳还五汤合抵当汤为主方治疗阳痿病的1则验案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病案实录 牛某,男,46岁。初诊日期:2008年2月28日。  相似文献   

16.
柴平汤又名柴平煎,出自《增补内经拾遗方论》,是小柴胡汤与平胃散的合方,具有和解少阳、疏肝健脾、燥湿化痰之效。原方主治脉濡湿疟、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笔者将其应用于脂肪肝、梅尼埃病、单纯性肥胖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举验案3则,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由柴胡、黄芩、半夏、枳实、芍药、大黄、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临床研究证实,大柴胡汤具有抗炎、抗过敏瞳’及治疗抑郁症、抑制胃食管反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方由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草(五分)组成,杵为末,水煎服。本方具有利湿排脓、破血消肿之功效,主治“腹皮急,按之濡……腹内有痈脓”。本方药用薏苡仁甘寒利湿,败酱草苦寒解毒排脓,更用小剂量辛热之附子“破积聚,血瘕寒湿”,《神农本草经》,以其辛热助阳行血,破散瘕瘕而内消肠痈。笔者师其方义,适当加重附子用量,加强温阳补肾之作用,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属寒湿内积者,疗效颇佳,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9.
阳和汤为《外科证治全生集》作者王洪绪所创,孟河马培之《马评外科全生集》对此方有“治阴疽,无出其右”之说。本方配伍严谨,用量精当,大剂量熟地黄配伍小剂量麻黄则补血而不腻滞,小剂量麻黄配大剂量熟地黄能解肌而不表散;白芥子祛痰散结,性较辛燥,而得鹿角胶温阳益血,以制其性;桂枝回阳,炮姜温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温补开腠、养血通滞之功,用于阳虚寒凝证,犹如日光普照,阴霾自散,故名阳和。笔者根据阳和汤的方义,治疗胃溃疡、慢性盆腔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1 六经病的脉证应用要略 1.1太阳病本病提纲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条)。提示太阳病主脉象浮,为阳证,主症为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经》云:“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临证所见,太阳病独脉为寸部脉浮,尤以左寸浮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