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卫海  曲剑华 《北京中医》2006,25(9):542-545
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江苏武进孟河人。清末孟河学派代表人物。在学术上主张和缓醇正。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化裁古方,自制新方,临床造诣很高。据《清史稿》载:“以医名远近,诣诊者踵相接,所居遂成繁华之区。”可见当时盛况。著有《医醇》二十四卷,不幸毁于战火。现存有《医醇剩义》、《医方考》及其后人所辑医案数十则。笔者不揣孤陋,仅就个人心得探讨费氏医学思想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传  顾培华 《河南中医》2003,23(4):19-20
清末名医费伯雄 (184 0 - 1919)擅治杂病 ,尤善用调肝和营法以治诸病。秦伯未先生云 :“《医醇剩义》里有不少肝病处方 ,配伍严密 ,值得探讨。”[1 ] 《医醇剩义》中 ,费氏创制多首脍炙人口的治肝良方 ,如“调营敛肝汤”、“抑木和中汤”等 ,为后世所纳用。《孟河费氏医案》载费伯雄 10 3例临诊案例中 ,仅明确述及肝木者即见 5 0例 ,占 4 8.5 % ,其治肝法运用广泛 ,遍及全书内外妇儿各科病证 2 0门。笔者谨据《医醇剩义》[2 ] 及《孟河费氏医案》[3] 两书所载费氏亲拟或自制治肝方及其医案 ,对费氏治肝法的特点及其用药规律探析如次。1 肝…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理归纳《孟河四家医集》中有关噎膈的医案医话,探讨孟河医家噎膈证治特点及方药特色。  相似文献   

4.
《医醇賸义》一书,为清人费伯雄所撰。伯雄字晋卿,江苏武进孟河人,出身世医家庭,自谓原著《医醇》,毁于兵燹,而求之不可复得,痛惜之余,晚年乃追忆《医醇》中语,随笔录出,仅成四卷,改题曰:“医醇賸义”。是书虽非全豹,然“且指迷处正复不少”,故笔者不揣谫陋,兹就微处,略发数端,以供同道研讨与借鉴。论秋燥分热凉方见圆相费氏论燥,从临床辨证实际出发,悉心  相似文献   

5.
费伯雄字晋卿,系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间的江苏武进县名医。一生著作颇多,以《医醇賸义》、《医方论》等传世。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后人从研讨上述著作中多有阐发,然鲜有从其医案中探索者。笔者近读《孟河费氏医案》,觉得有必要从分析《费伯雄先生医案》中进一步了解他临证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费赞臣先生,孟河人。其先祖著有《费氏全集》、《医醇媵义》四卷、《医方论》四卷,医名远播,近代名医多有出其门下者。先生幼承庭训,家学渊源,于虚劳证治独得乃祖秘旨,并有所阐发,素有“养阴派”之称。先生在我院主持中医工作期间,临诊十余载,治验甚多,病者屡有称誉。费老治病首重认证,审证求  相似文献   

7.
近代医林贤明辈出,流派纷呈,其中孟河费氏亦颇为医界瞩目。费氏自明代始以医世其家,代有传人,至晚清伯雄、绳甫祖孙连镰接轸,而声名益显。伯雄,字晋卿,学宗《灵》、《素》,旁参诸家,治学主张以醇正、和缓为宗旨。曾撰《医醇》甘四卷,后毁于兵燹,晚年追忆旧著,已“不及十之二三”,仅得依稀仿佛耳,遂取名《医醇剩义》,记其余存而已。乃孙绳甫先生“恪遵祖训”,克绍先业,治医“不失晋卿公医醇家学之意”,而尽得先人之妙谛,为世所重。费氏医学,余绪颇彰,历今未衰,兹略作探析于下: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12)
《医醇賸义》为清代孟河名医费伯雄的代表作。费氏大力倡导“和缓”之法,临床疗效卓著,影响广泛。此研究借助数据挖掘方法,提取统计了《医醇賸义》的常用药物及常用药对,发现费氏选取药物多平和,重视肝脾二经,体现了费氏以治疗内伤疾病为擅长的用药方向。费氏常用药对配伍有寓治于调,和缓醇正;理气活血,平调阴阳;化裁古方,自出机杼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费伯雄《医醇胶賸义》学术思想撷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伯雄为孟河四大名家之一,医术精湛,享誉江南,晚年著《医醇賸义》四卷。费氏勤求古训,学术思想以师古而不泥古,知常达变,醇正和缓,用药轻灵为主。本文在研习该书的基础上,探讨费氏主要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孟河费氏,数世业医,代有传人.先高祖伯雄公,以擅治疑难杂证著名,登门求治者甚众,一时称盛.著有《医醇》廿四卷,兵燹后失散颇多,现所存者仅《医醇剩义》四卷、《医方论》四卷.立论以"和缓"为宗,认为在平淡之中可获取神奇之效.不尚矜奇炫异而违反轨度.先祖父绳甫公,禀承家学,每有独到之处.求诊者日以百计,中年迁沪,因忙于业务,无暇著述,仅于诊余之暇,口授经验.兹就回忆所及,从其医案中撮要介绍如后.学术论点我费氏宗李东垣与朱丹溪两家.认为东垣补阳、丹溪补阴是治病两大法门;然东垣未尝偏废阴面,丹溪也多顾及阳分,故吸取两家之长,宗其法而不泥其方.例如对于虚劳的诊治,虽宗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但苦寒之品则尽量避免,恐伤阳也.遇脾胃弱者,则著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