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程汉桥 《光明中医》2014,29(11):2398-2398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多见于病程在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后便持续不断地向终末期肾病一尿毒症期发展,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为引起糖尿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病大体属于中医学消渴、腰痛、水肿、关格等病范畴。从中医学的认识来说,脾肾亏虚、痰瘀互结为其主要病理机制,本虚标实为其病变特点,脏腑尤其是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本文试图从痰瘀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医学界近年关于认知损害的新概念,是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特称的一类临床综合征.中医对于血管性认知障碍早在两千余年前就有论述,历代医家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论述颇多,但综各家所述,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以“脾肾亏虚为致病之本,气滞痰瘀为致病之标”,其治疗主要以复方滋补脾肾,化痰散瘀,调畅气机为主,也有医家从非药物疗法着手,通过针灸推拿等治疗,调整气血阴阳,使得阴平阳秘,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日益增高,很多学者在中西医学中寻求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同时,也从多角度逐渐深入探讨西医学中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与中医学概念病因病机的对应性。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亏虚。结合一些学者的研究观点来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方面的有关实验室指标与中医病机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膜性肾病是临床常见肾脏疾病,本文围绕痰、瘀的致病特点探究其病机本质,创“痰瘀膜肾方”应用于临床。痰邪因水液运化失常而产生,其致病因素可贯穿于疾病始终,且导致疾病变化多端。久病不愈后因气、痰而产生瘀血,瘀血阻于肾络,也是膜性肾病重要的病理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痰瘀交结互为因果,使病情缠绵。而痰或瘀的产生,是因为脾肾亏虚为本,也是疾病发生的关键。以此理论为基础,将二陈汤和桃红四物汤合方为基础的“痰瘀膜肾方”治疗膜性肾病应用于临床,全方旨在以培元祛痰活血法治疗膜性肾病,标本同治,消补兼施。由于膜性肾病缠绵难愈,变证丛生,因此在临证中要根据病情进行辨证分析,强调痰瘀治有主次、因人制宜、顾护胃气,临床疗效较好,为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脾肾亏虚,内生痰浊湿毒"理论出发,结合痛风关节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探讨"脾肾亏虚,内生痰浊湿毒"理论与痛风关节炎病因病机的相关性,进而讨论其在痛风关节炎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三七颗粒对痰瘀互结、脾肾亏虚型代谢综合征(MS)中医症候疗效的相关性,探讨MS的影响机制,为中医药防治MS寻求有效方药。方法:根据标准选择60例患者,依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三七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三七颗粒有较好的化痰祛瘀、补益脾肾作用,对痰瘀互结、脾肾亏虚型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中医药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认识及不可替代的治疗优势,现将近年中医医家治疗本病的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为中老年常见病 ,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观察发现 ,高脂血症从补益脾肾、化痰祛瘀治疗 ,疗效显著。现将笔者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9月用自拟中药乌芪降脂汤治疗的高脂血症 5 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门诊。参照 1995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内容 ,在平素一般饮食情况下 ,近期 2次 (相隔 2周以上 )查空腹血脂 ,血总胆固醇 (TC)≥ 6 .0mmol/L(2 30mg/dL) ,或甘油三脂 (TG)≥ 1.5 4mmol/L(14 0mg/dL) ,且排除糖尿病、肝病、肾病等继发性高脂…  相似文献   

9.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具有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它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严重危害健康。叶海主任中医师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叶主任学习,兹将其诊治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蛋白尿如何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伟  曹维宏 《中医杂志》2005,46(3):233-233
答: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根据其并见症状的不同,常归类于"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医家多认为脾肾亏虚、精微下注是主要病机,常用补益脾肾之法.我们认为,蛋白尿的辨证应从精的生理功能来分析,尿蛋白应属于后天之精,源于水谷精微,而藏于肾.责于脾多因脾气亏虚清气不升,水谷精微下注.责于肾因于肾失封藏精气外泄而成,不单肾气虚可导致精气不固而外泄,临床常见的风、湿、热毒、瘀都可影响肾藏精的功能而形成蛋白尿.外感风邪,肺失宣降水道不通,精不主水而下注膀胱;或湿热毒邪蕴结下焦,扰动肾室精不能藏;或病程日久不愈,络脉瘀阻精气不循常道而出都可导致蛋白尿的产生.各种邪气都是通过影响肾藏精的功能而致病的,并不是病邪直接产生蛋白尿.故分型为肾不藏精和脾虚下陷更能体现中医脏腑辨证的特点,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