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后配合口服中药汤剂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受试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后溪、风池、完骨配合口服中药汤剂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患者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后溪、风池、完骨配合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汤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痹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黄屏  梁永翠  黄芳  黄燕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74-1874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针灸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肩背、上肢疼痛麻木的疾病之一,也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多行神经阻滞治疗或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技术要求高,患者往往不愿接受。我们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混合型颈椎病在治愈率和远期疗效的优势.方法:将混合型颈椎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各30例,中医组应用针刺颈痛穴、中药自拟方:舒复康;低分子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250mL,静脉滴注,隔天一次,连续治疗14天,弥可保口服.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中医组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中医组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P〈0.001.结论:中医针颈痛穴配合中药舒复康治疗颈椎病能起到满意的效果和降低复发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针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6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6例,并与单纯用中药治疗的32例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46例中,治愈30例,占65.22%,好转14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32例中,治愈11例,占34.38%,好转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38%,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针药并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颈椎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针药并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颈椎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中老年性疾病,病程长,治疗也较困难.笔者临床上运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本病,标本兼治,取得良好效果. 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患者108例,男性58例,女性50例;年龄36~79岁;病程5~8天.其中颈型50例,神经根型34例,椎动脉型18例,交感型5例,脊髓型1例.  相似文献   

9.
梅胜利 《河南中医》2013,33(5):727-72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与牵引治疗,观察组予针药结合治疗,两组均7d为1个疗程,3-4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指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轻者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重者头晕目眩,伴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猝倒。自2004年至2007年,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此病30例,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牵引状态下配合同步针刺治疗,进行治疗前后康复评定;并与传统针刺方法治疗进行对照,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以牵引状态下配合同步针刺,对照组予以非同步牵引配合针刺。治疗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和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完成病例观察29例,对照组完成病例观察35例。经统计分析,两组方案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变化上治疗前后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在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和起效时间上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牵引配合针刺方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都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在对颈肩臂疼痛症状改善方面牵引状态下针刺稍优于传统针刺,起效时间较传统针刺短;牵引状态下配合同步针刺节约单次治疗时间,使治疗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体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9%和97.8%,对照组分别为27.3%和8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并能显著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针药温通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药酒温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病例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针刺百会、四神聪、风府、风池、天柱、合谷、颈百劳,配合十一方药酒颈部外敷加用清艾条温和灸治疗;对照组用十一方药酒颈部外敷加用TDP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结论针药温通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针刺加颈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加颈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X线颈椎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8%,治疗前后X线摄片对照观察,治疗组颈椎结构改善的总积分值均数(3.85)明显高于针刺组(1.96),针刺加颈椎矫正术对改善症状及颈椎结构有显著疗效,在效果及颈椎结构的改善上分别优于单纯针刺(P〈0.05,P〈0.01)。结论针刺加颈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5.
项八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项八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项部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1星期及2星期后症状评分均有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2星期后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八针法可显著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肝肾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检测椎动脉(VA)的血流参数值,据其及临床症状、体征等改变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中的Vs、Vd血流参数值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取穴针刺可显著升高Vs、Vd血流参数值,能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提示其机制之一是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和益气聪明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益气聪明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TCD检查结果及治疗后6个月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88.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前各椎基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椎基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患者复发率为9.5%,对照组为1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和益气聪明汤均能有效治疗CSA,电针在镇痛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方面优于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与牵引治疗伴有下颈椎不稳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伴有下颈椎不稳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量表评分,颈椎稳定性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0%和95.6%,对照组分别为16.3%和86.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功能量表评分均降低,X线摄片显示,其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伴有下颈椎不稳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电针治疗效果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动力灸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刺配合动力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动力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下颈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将1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85例,牵引组85例,观察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后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量表评分,颈椎稳定性评估。结果:电针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96.48%;牵引组治愈率为18.85%,总有效率85.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功能量表评分均降低,X线平片显示,其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针组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量表评分的降低与角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减少具有相关性。结果: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牵引治疗,其疗效与下颈椎稳定性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