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明 《中医药导报》2008,14(10):38-3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中药寿胎丸口服.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7.1%,治疗组为90.0%,经秩和检验,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比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张红 《四川中医》2008,26(1):88-89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疗效和对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自拟保胎饮合维生素E、黄体酮;对照组50例,口服维生素E、黄体酮治疗.两组治疗持续至孕28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00%,对照组有效率7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提高较对照组治疗后更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能够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对先兆流产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先兆流产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与单纯西医治疗作比较。均以2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较单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先兆流产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与单纯西医治疗作比较。均以2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治愈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先兆流产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肌注黄体酮针,口服维生素E、叶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孕酮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组平均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60 例口服维生素E、沙丁胺醇,肌注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组62 例,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口服中药加味寿胎汤,1剂/d,水煎早晚分服.2 组均以2 周为1 个疗程;治疗期间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房事,避免精神刺激及不必要的妇科检查.结果:治愈率对照组为65.00%,观察组为82.26%;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为96.77%.2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6.67%,观察组为6.4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治愈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补肾保胎汤口服和黄体酮注射,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注射进行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含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2组治疗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对照组50例,用西医方法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01月-2013年04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寿胎丸,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观察组为91.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比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口服维生素E、沙丁胺醇,肌注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组62例,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口服中药加味寿胎汤,1剂/d,水煎早晚分服。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房事,避免精神刺激及不必要的妇科检查。结果:治愈率对照组为65.00%,观察组为82.26%;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为96.7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6.67%,观察组为6.4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治愈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宋以前伤寒论考》是日本汉方现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成果。是书既重视古代文献的梳理,又结合临床的诊疗实际,考据宋以前的《伤寒论》,提出时态系列伤寒论、痰饮伤寒论、阳明病胃家寒及《金匮要略》杂病是伤寒的伴随症状等很多独到见解,对我国的《伤寒论》研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