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中医症状赋分方法对中医证候主次症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应用3种不同中医症状赋分方法探讨对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中医主症综合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包括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4家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科室就诊的符合该中药新药Ⅱ期临床试验入选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204名的临床资料,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将其症状积分资料按改良的赋分方法录入设计好的Epidata 2.0数据库,原赋分方法数据采用已录入完毕的临床试验资料数据库,并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及中医主症综合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总体疗效评价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显效率方面相比,原赋分方法和变更赋分方法2中有显著性差异(P=0.036,P=0.043);在中医主症综合改善情况方面,变更赋分方法1中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184)。结论:不同的症状赋分方法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会有重大影响,有些赋分方法的改变会使试验组和受试组的比较,从无显著性差异变成有显著性差异,而且赋分方法的改变还可能会起到筛选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的作用。因此,科学地确定主症、次症的项目组合,确定主症、次症的赋分,将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的研究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中医症状赋分方法对中风恢复期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单项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包括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三家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科室就诊的符合该中药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入选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393名的临床资料,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将其症状积分资料按改良的赋分方法录入设计好的Epi-data2.0数据库,原赋分方法数据采用已录入完毕的临床试验资料数据库,并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及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在总体疗效评价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均无显著性差异(P=0.286,P=0.418),而改良赋分方法2中却有显著性差异(P=0.037);在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方面,半身不遂这一主症治疗后症状评分与基线症状评分差值的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64),改良赋分方法2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84)。结论:不同的症状赋分方法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对单项症状的疗效评价会有重大影响,有些赋分方法的改变会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从具有显著性差异变成无显著性差异,或从无显著性差异变成有显著性差异,这些改变将直接关系到对中药新药疗效的评价。因此,科学地确定主症、次症的项目组合,确定主症、次症的赋分,以及主症、次症分值在症状总分中所占的比例,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中医症状赋分方法的研究中,不仅主症在症状总分中所占比例的合理性很重要,而且保证主症分值不能过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中医症状赋分方法对中风恢复期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单项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包括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三家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科室就诊的符合该中药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入选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393名的临床资料,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将其症状积分资料按改良的赋分方法录入设计好的Epi-data2.0数据库,原赋分方法数据采用已录入完毕的临床试验资料数据库,并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及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在总体疗效评价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均无显著性差异(P=0.286,P=0.418),而改良赋分方法2中却有显著性差异(P=0.037);在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方面,半身不遂这一主症治疗后症状评分与基线症状评分差值的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64),改良赋分方法2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84)。结论:不同的症状赋分方法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对单项症状的疗效评价会有重大影响,有些赋分方法的改变会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从具有显著性差异变成无显著性差异,或从无显著性差异变成有显著性差异,这些改变将直接关系到对中药新药疗效的评价。因此,科学地确定主症、次症的项目组合,确定主症、次症的赋分,以及主症、次症分值在症状总分中所占的比例,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中医症状赋分方法的研究中,不仅主症在症状总分中所占比例的合理性很重要,而且保证主症分值不能过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六种不同中医症状赋分方法对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单项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在原赋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项改良的赋分方法和三项破坏性的赋分方法,并选取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就诊的符合该中药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入选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408名的临床资料,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将其症状积分资料按改良的或破坏性赋分方法分别录入设计好的Epidata2.0数据库,原赋分方法数据采用已录入完毕的临床试验资料数据库,并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及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此项试验中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2及破坏性赋分方法1、2、3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均在97%以上,临床痊愈率也在66%以上。总体疗效与单项中医症状的疗效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2均无显著性差异,与破坏性赋分方法1、2、3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该临床试验的408例受试者,共有2856项症状,除去入组时中医症状评分为“0”的71项,出组时中医症状为“0”的占2278项,从入组时有症状变为出组时无症状(“0”分)的比例占81.8%。结论: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试验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的评价,并没有因赋分方法的优化与劣化而改变,这可能与该项试验中患者出组时症状评分为“0”的比例超高有关。由于这一比例的升高,使得原赋分方法与这五种赋分方法在中医症状评分为“0”时,比较起来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无法体现赋分方法内涵的改变,因此无论赋分方法是否合理,主次症的项目如何改变,也不会改变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的评价。也就是说,在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中临床症状痊愈患者(症状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六种不同中医症状赋分方法对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单项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在原赋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项改良的赋分方法和三项破坏性的赋分方法,并选取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就诊的符合该中药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入选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408名的临床资料,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将其症状积分资料按改良的或破坏性赋分方法分别录入设计好的Epidata2.0数据库,原赋分方法数据采用已录入完毕的临床试验资料数据库,并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及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此项试验中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2及破坏性赋分方法1、2、3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均在97%以上,临床痊愈率也在66%以上。总体疗效与单项中医症状的疗效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2均无显著性差异,与破坏性赋分方法1、2、3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该临床试验的408例受试者,共有2856项症状,除去入组时中医症状评分为0的71项,出组时中医症状为0的占2278项,从入组时有症状变为出组时无症状(0分)的比例占81.8%。结论: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试验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聂慧  王奇 《中医杂志》2011,52(2):111-113
结合现代医学结局指标评价研究的进展,分析中医证候与现代医学临床结局指标的关系,提出中医证候应是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之一;并初步设想依据中医证候与客观性较强的主要结局指标、病理结局的相关关系,构建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王少卿  高颖  吴圣贤 《世界中医药》2014,9(8):1093-1095
临床疗效评价是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和难点所在。本文在回顾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中药新药临床评价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在证病结合的模式下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主要围绕证候评价与疾病评价的关系,疗效评价指标的设定,证候评价方法如四级标准法、量表法的使用,以及自评、他评模式的结合运用,疗程的设置、安全性指标的选择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证候是中医治疗的前提和基础,证候的规范、准确是提高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疗效的关键。从证候规范、证候分布特点、证候与客观指标关系研究三个方面概括目前肝癌中医证候研究,发现肝癌证候分类标准主要为单证证候和复证证候,证候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分布特点,证候与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出肝癌证候研究应以规范化、客观化为研究目标,努力突破证候研究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发挥证候对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证候是中医辨证的核心,中医证候的疗效评价是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常用的症状分级量化表虽然将证候疗效评价以客观计分的形式呈现,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其一,采用分级赋分法,原始信息有损失;其二,症状评分属于等级资料,使用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不合理;其三,主症、次症权重受症状个数影响,存在不合理性;其四,以主证、次证的合计评分,综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科学性有待探讨;其五,研究者应用现有等级评价方法,容易导致系统误差偏大,影响评分的准确性。探讨在不改变原有评价思维的基础上,对原方法进行改进,建议将分级赋分法与90 mm刻度法相结合,旨在对原中医证候临床评价方法进行改进探讨,为实现中医证候科学量化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量表等级化方法研究分析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治法,评估其临床分布及疗效价值。方法检索1978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于四大数据库内检索有关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研究文献。对各个文献证候、治法、方药等信息进行规范化、等级化采集处理后建立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与治法数据库。运用量表评价和等级化赋分方法分析证候要素和治法,描述其在缺血性中风中的分布情况。结果通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纳入文献具有同质性,可进行统计量的合并,故开展后续统计研究。本研究共纳入450条证候、治法,经统一规范化拆分后得到1287个单一证候要素、1562个单一治法。对其等级化赋分后进行频数统计,证候要素降序排列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湿、内风、火热等;治法降序排列依次为:活血化瘀、益气、祛痰湿、熄风、通络等。证候要素和治法的等级化赋分统计结果可互相印证,表明此方法具有可行性。结论活血化瘀治法在缺血性中风治法中频数最高,体现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具有较重要的疗效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疗效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全面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对中西医结合疗法与纯西医疗法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59篇,Meta分析其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结果显示,临床总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经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可靠。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受纳入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综述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中医内治以分期论治、辨证分型论治为主线。中医外治多采用中药泡洗足部及中药外敷创面。中药新剂型也尝试应用于糖尿病足临床治疗。今后糖尿病足中医临床实践中应遵循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完善分期或辨证分型标准,制定统一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针对糖尿病肾脏病核心病机,重点阐释糖尿病肾脏病"络脉瘀阻""毒损肾络""微型癥瘕""风邪伏络"等创新性理论,综览当代医家有关糖尿病肾脏病辨证方法及其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成果,展示中医药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肾脏病优势.同时,针对糖尿病肾脏病病机理论与辨证规范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重视古今文献与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片,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低于7.8 mmol.L-1,餐后2h血糖低于10.0 mmol.L-1。同时根据正规糖尿病患者饮食标准进餐。若血糖控制效果不满意,可换为胰岛素注射;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可加用依那普利片进行降压治疗,血压控制目标位140~150/90~100mmHg;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升降散(药用大黄、姜黄、蝉蜕、白僵蚕、当归、茯苓、黄芪等)。治疗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24h尿蛋白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升降散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缺血性糖尿病足住院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结果:出院时对静息痛的有效率为77.4%,溃疡或坏疽的有效率91.4%,出院后3个月对静息痛的有效率为83.9%,溃疡或坏疽的有效率85.8%。结论:规范的中西医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有效,介入治疗对迅速改善疼痛,提高创面愈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5例糖尿病性胃轻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26例和药物组19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其中针灸组有效率为92.3%,药物组有效率为63.2%,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络舒胶囊配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DPN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0例(经络舒胶囊合温和灸+糖尿病基础治疗)和对照组40例(糖尿病基础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结果:中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经络舒胶囊配合温和灸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探索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特点。方法:归纳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模型特点及造模成功后表现,筛选与临床接近的中医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分析代表性中药活性成分、中药、中成药及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特点。结果:现有糖尿病肾病模型多为西医模型,缺少与临床接近的中医糖尿病肾病模型;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有疗效。结论:现有糖尿病肾病模型存在不足,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陈氏糖肾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67例Ⅳ期糖尿病肾病病例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予陈氏糖肾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西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西医疗效分别为94.28%、51.42%,对照组分别为12.50%、9.3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明显降低(P〈0.05),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氏糖肾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能够有效延缓Ⅳ期糖尿病肾病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