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在中药经验方治疗不同时期TNF-α及IL-23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中医辨证后诊断为UC的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取健康志愿者26例作为正常对照。观察组给予中药经验方治疗,分别在疾病活动期和缓解期内镜下取活检,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TNF-α及IL-23表达。结果:各组TNF-α及IL-23表达显示,UC活动期与缓解期组比较,及UC活动期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C缓解期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验方可以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抑制其对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为主,在缓解期如不进行治疗,1年内复发率则可高达59%~76%,使用氨基水杨酸盐或硫嘌呤类药物维持治疗,1年内复发率可降至29%~44%[1-4],表明缓解期的维持治疗能减少UC的复发。UC缓解期症状缓和,但易复发,是治疗的难点,防止复发是UC缓解期的治疗目标,故如何有效地维持缓解、防止复发是UC缓解期治疗的重要方面。笔者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了UC缓解期的防治方法,希望对UC缓解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蒋士生教授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经验.蒋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湿热蕴肠为UC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主张活动期"标本同治",缓解期"扶正固体",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理气、解毒、止血之品.其拟定的芪连结肠宁攻补兼施,可益气健脾、清热祛湿,在治疗UC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缓解期中医辨证规律。方法记录193例轻-中度缓解期UC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收集中医四诊、中医证候、内镜下肠粘膜征象及病变范围等信息,判定病位、病性和脏腑失调关系,分析中医证型与中医证候、内镜下肠粘膜征象及病变范围的分布特征。结果缓解期辨证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病位主要在大肠,与脾、肾、胃、肝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性频次较高的是气虚、湿、阳虚、热;脏腑失调中高频证素是脾气虚、大肠湿热、肾阳虚、脾阳虚;发病部位E1以大肠湿热证为主,E2脾虚湿蕴证多见,E3以寒热错杂证偏多,各证型中肠黏膜病变征象不尽相同。结论通过了解缓解期UC中医辨证规律,为UC中医药的标准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科室总结创新的“防控管治”四位一体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缓解期病例进行干预,科学评价该模式对UC缓解期患者疗效、预防复发及其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确诊为UC缓解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对维持缓解UC有效的口服药物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防控管治”四位一体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模式进行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疗程均为24周,每4周随访记录,主要观察临床症状疗效、复发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内镜指数和黏膜组织学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27/30)高于治疗组(66.7%,20/30)(P<0.05);两组治疗前后内镜Baron评分与改良Mayo评分、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证实,治疗组内镜下黏膜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10.0%,3/30)低于对照组(20.0%,6/30)(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及社会能力各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而对照组只有肠道症状较治疗前改善(P<0.05),证明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防控管治”四位一体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UC缓解期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溃疡性结肠炎(UC)的抗复发治疗方法。方法:从中药灌肠作用于UC缓解期的肠黏膜出发,探讨中医药抗复发的新方法。结论:肠粘膜屏障损伤是UC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重视缓解期的病理机制和维持治疗是解决复发问题的重要途径,缓解期中药灌肠治疗是抗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结合保留灌肠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以及对肠道内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缓解期UC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每组40例。西医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中医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评价患者证候,采用Geboes指数量表评价肠黏膜病变情况,采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表(IBD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收集大便标本,检测菌群水平,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Geboes评分降低,IBDQ评分升高(P<0.05);中医组中医证候评分、Geboes评分低于同期西医组,IBDQ评分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2组大肠杆菌含量降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升高(P<0.05)。中医组治疗后大肠杆菌含量低于西医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2.50%,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2.50%,中医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对缓解期UC患者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黏膜恢复,改善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林雁认为,UC病位在肠,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临床强调局部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将外科疮疡阴阳辨证引入UC的治疗,认为UC活动期属疮疡阳证,活动后期属疮疡半阴半阳证,缓解期属疮疡阴证,并根据病情活动情况实行三期序贯疗法辨证治疗,同时辅助以中医外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肠黏膜难愈是UC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治疗难点。融汇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认为"脾虚""血瘀"是UC黏膜难愈的中医病机,在中医阴阳理论及取象比类思维启发下,提出促肠黏膜愈合的托里透毒法,并举验案以说明其在UC治疗中的运用,以期为UC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吕永慧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春华  吕永慧 《新中医》2008,40(4):12-12
吕永慧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医院教授,擅长诊治消化内科疾病,尤其对溃疡性结肠炎(UG)颇有研究,屡获效验.现将吕教授治疗UC经验介绍如下.UC分有大肠湿热、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血亏虚、血瘀肠络六个证型.吕教授认为,UC病程缠绵,证候复杂多变,并非单一证型,多相兼为患,治疗时虽遵标准辨证分型,但不宜过于拘泥,应灵活掌握,辨证选方用药.从UC发病特点分析,可活动期、缓解期和恢复期三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