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崔晓萍  王永梅 《陕西中医》2006,27(10):1251-1253
目的:探索分析中医药实验动物模型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法:通过分析回顾40多年的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行分析评价。结论:1动物模型所模拟中医证的标准仍在探索之中;2造模方法有待统一;3应重视中医基础研究,尤其是证的规范化研究;4应加强中医临床研究,重人体科学,轻动物实验研究。目前中医动物模型尚难成为提示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较为理想的载体,应在人体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并制定与人体相同的动物模型,建立统一的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应用定性研究法的必要性。方法:从三方面对中医临床研究引入定性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阐述和分析:①定性研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②中医临床研究中引入定性研究方法的必要性;③在中医临床研究领域应用定性研究方法的切入点。结果和结论:引入定性研究法,为解决中医临床研究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的文化视野考察——近十余年中医文化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十余年中医文化研究状况,对中医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研究意义,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中医文化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获得了较大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整体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研究工作者要加强学术内部的沟通,提高文化理论水平,在新世纪将中医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智能研究的实践,探讨中医方剂知识获取的方法。方法人工提炼和软件系统自动获取相结合,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获取中医方剂知识。结果完成了中医方剂所涉及的量效关系、药效关系、候效关系、素效关系、素证关系等知识的获取,归纳出知识获取的基本原则和对所提炼知识的评价方法。结论中医知识获取的研究是中医知识工程研究的首要环节,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医学这一复杂系统的概念知识。  相似文献   

5.
中医诊法客观化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诊法客观化的思路.方法:在认清中医诊法客观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辨别症与征,同时采用现代化技术并借鉴西医诊断技术,综合分析,使中医诊法客观化.结论:中医诊法客观化是适应中医科研的需要,进行中医诊法客观化的多学科研究,必将推进中医诊法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医文献学是对中医文献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概括和总结。中医文献研究应突破仅系整理古籍的框框,立足于中医理论体系的推陈出新。为此,在研究的广度上,应古、今中医文献并重;在研究的深度上,必须努力揭示中医文献的学术精髓,并发挥理论思维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以促进中医学术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医证候调控规律研究是中医证候信息学的核心。中医体质辨识作为最具临床操作性的健康状态评价方法,被认为是绘制证候状态标准曲线的基础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建立中医体质状态标准曲线,将证候调控规律研究确立的状态演变曲线与之拟合并综合分析,明确体质对中医证候的干预方法与影响因素,从而实现中医临床疗效的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中医医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10年来中医医案研究文献的复习,选取综合性分析文献,分别从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法和研究方法两方面综述其研究特点及成就,并从研究方法的角度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整理继承中医尤其是名老中医经验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回顾近十余年中医文化研究状况,对中医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研究意义、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中医文化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获得了较大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整体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研究工作者要加强学术内部的沟通,提高文化理论水平,在新世纪将中医文化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合理评价中医疗效,掀起了对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的高潮。导师张勤修教授认为,应该根据研究者的目的,选择疗效评价的角度,从这个角度对中医疗效做出合理的解释。目前中医疗效评价方法较多,选择疗效评价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如何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开拓在中国文化和科学思想特色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局面,是目前中医基础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如对中医学指导思想的认识,对中西医学差异性的认识,对中医诊职方法特色的认识,对中医在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定位的认识等,是我国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所必须要明确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一是它可以修正我们不尽合理的研究方向;二是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研究方法的思考,更有利于中医基础理论科研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古往今来中医解剖知识学术特征的宏观综合分析,指出中医解剖知识是古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中医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中医解剖知识的文献整理和应用基础研究是中医学一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中医解剖知识深化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国家对中医、中药学科建设的需求,证候量化诊断与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索方剂多组分、多靶位、多效应综合整体调节机制的研究都要涉及中医解剖形态层面的问题。中医解剖知识在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技术方法学的创新来探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发展的思路。方法:用总结归纳和逻辑思维法。结果:探讨了技术方法学对中医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方法学的现状和思路。结论:中医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学研究将会加快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是建立在周易天人合一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医界普遍共识,但传统中医没有采用完整的六十四卦周易结构体系对人体进行模拟,周易与中医的关系,一直困扰传统医学的认知。本篇从易学源头阐述了阴阳四象与五行的演化规律,探究先人对世界变化的认知的两种基本模型,并通过比较性研究诠释中医与易学的关系。通过论述证明传统中医的基本数理模型,是以易学模型为基础的,易学模型同样适应对生命体的模拟,并可以完成对人体生命的定性、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谢世平  左刚 《世界中医药》2011,6(5):369-371
中医的现代化研究和中医理论的更深层次的发展离不开中医证候的研究,而当今对中医证候的研究多注重于某一证型或某一层次的研究,缺乏从整体上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对证候的系统性研究,系统生物学的引入为中医证候学的研究提供了契机,并提供了科学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亮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5):551-552
提出当前中医的发展,存在两化的问题:一是理论现代化,一是技术实业化。就中医发展的技术实业化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提出有八个方面的原因要求中医必须进行技术的实业化发展:推广中医技术、转化中医成果、扩大中医在社会中的影响、增加中医界的资本积累、增加就业机会、吸引高智商人才进入中医界、适应社会化大医疗模式的需要以及实现技术标准的完成和执行。并提出结论,认为对于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具体的经济力量,转化为老百姓头脑中实实在在的认可,才具有力量和意义。中医的实业化是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发展的关系,从纵观全局的整体观、注重时机、天人相参、阴阳学说为指导三因制宜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医核心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享受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与道家道教有共同的起源、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方法手段和发展环境,但是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目标、理论体系和发展轨迹。通过两者的多元比较研究,总结促进中医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寻求中医理论拓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中药引经理论与靶向给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瑞芝  刘少军 《中医杂志》2005,46(9):643-645
目的:通过探讨中药引经理论与现代靶向给药思想之间的关系,为中医引经理论的现代应用提供展望和设想,以期更好的发扬中医理论精华.方法:调研中医引经理论、中药归经思想以及中药药代动力学及生理、生物药剂等研究结果,归纳比较,提出论点及验证方法.结果:中药引经理论与现代靶向给药思想具有相通之处,目前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研究成果可为揭示其内在联系提供方法.结论:引经理论有可能应用于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克服目前靶向制剂存在的缺点.引经理论与靶向给药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扬光大,同时可推动引经药作用机理以及物质作用基础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观察法、比较法、分类法、试错法、比类取象法等独特的研究方法.本文根据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临床诊疗特点并结合前人和作者本人的实践,提出利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正"、"邪"结合、注重地域特色等方法进行中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期提高中医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