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蒋秀彩 《天津中医药》1997,14(5):220-220
我科自1989~1993年采用中药治疗大量皮肤病,其中以痤疮、激素皮炎及黄褐斑较多,疗效佳.现将三种皮肤病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肾助阳治疗黄褐斑蒲永文(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蒲永蕙(四川绵阳城郊乡计生站四川621000)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多呈蝶形,分布于面部、前额、两颧部,为淡褐色至咖啡色斑片,境界明显。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相似文献   

3.
蒙西药治疗黄褐斑62例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郭蓉,徐聪,哈斯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颜面部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亦称肝斑、妊娠斑,多见于成年妇女。我们采用蒙药方东瓦茹蔓-西昭尔外用配合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62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相似文献   

4.
五白散面膜倒膜法治疗黄褐斑32例福建省龙海市第二医院(363102)刘钦雨,吴秀琴,康松泉陈飞南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我们对32例黄褐斑患者,采用五白散面膜倒膜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均为门诊患者...  相似文献   

5.
祛斑膏按摩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祛斑膏按摩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双琦明(江西省抚州医学分院附属医院抚州344000)关键词黄褐斑中医疗法祛斑膏黄褐斑是脸部常见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属祖国医学“面尘”、“黧黑斑”等范畴。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祛斑膏按摩...  相似文献   

6.
黄褐斑又名肝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本文采用中西医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及物理疗法对黄褐斑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8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89例疗效观察山东省临沭县中医院(276700)王敬民李承功【关键词】内外同治法黄褐斑疗效观察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部,以黄褐斑块为特征的皮肤病;常对称地分布于颊、额、鼻、眉、上唇等处,边缘不整,形如地图或蝴蝶状;女性多见,尤以妊娠期...  相似文献   

8.
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63例宁德市医院(352100)李丽桂宁德地区中医院(352100)苏林黄褐斑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典型皮损呈蝶状,为淡褐色至咖啡色斑片,境界明显,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精选传统方药,尝试用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取...  相似文献   

9.
丹栀逍遥散合七白膏面膜治疗黄褐斑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丹栀逍遥散合七白膏面膜治疗黄褐斑56例高慧琴(甘肃中医学院中药系兰州730000)郭小平(兰空司令部门诊部730020)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为淡褐色或咖啡色斑片,甚至有呈黑褐色者,以两颧部最为明显,典型的呈蝶形分布,故又称“蝴...  相似文献   

10.
自拟方治疗黄褐斑3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拟方治疗黄褐斑312例李咏梅,陈佳漪,马绍尧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32)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病因至今不明,常与妇女妊娠、日光照射、内分泌失调、色素代谢等因素有关。1991-04~1995-05笔者应用内服中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腑泻浊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垂体-肾上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患者 9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通腑泻浊中药,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治疗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皮质醇 (CS)的变化,同时与健康体检者 (健康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 ACTH、 CS均升高,而治疗后均降低,且以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治疗组疗效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腑泻浊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并能降低患者 ACTH、 CS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醋酸氢化可的松造成肾阳虚模型大鼠,以它床子素和蛇床子总香豆素给药,测定大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和三种甲状腺激素T3,反T3及T4的浓度。结果,肾阳虚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TSH,T3,rT3和T4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醋酸氢化可的松造成肾阳虚模型大鼠,以蛇床子素(osthol,OST)和蛇床子总香豆素(total-coumarins,TCR)给药,测定大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三种甲状腺激素T3、反T3(rT3)及T4的浓度。结果,肾阳虚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TSH、T3、rT3和T4都显著降低(P均<0.01);用药大鼠与肾阳虚模型大鼠比较,上述4项指标都有显著性提高(P<0.01或P<0.05)。提示OST和TCR可以提高肾阳虚模型大鼠的腺垂体-甲状腺轴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肠激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90例,分为脾胃虚弱证30例、脾胃湿热证30例、胃络瘀血证30例。空腹经胃镜取CAG患者胃黏膜组织后,立即称重、均浆、离心取上清液,-70℃保存。同时抽取静脉血,制备血清和血浆,也于-70℃保存。同批运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胃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胃泌素(Gastria,GAS)、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及血清中EGF、GAS和血浆中MTL、SS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中医不同证候间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黏膜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黏膜中SS、EGF水平显著高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胃络瘀血证患者,而SS、EGF水平显著高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虚弱证患者血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而SS、EGF水平显著高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血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结论:胃黏膜及血中GAS、MTL、SS、EGF的异常表达,及其调节关系可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部分内在因素,是不同中医证候转化的部分客观物质基础,可以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候转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与胃肠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脾胃病证与胃肠激素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文献研究表明,脾胃病中不同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的异常分泌有密切的联系。中医药(包括中药复方、单味药、针炙)可以调节异常的胃肠激素分泌水平,并且可能通过这种机制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激素、中药(牵正散为主方)、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将158例确诊为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A组采用激素、中药和针灸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治疗2个月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0%。结论激素、中药和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治疗,而老年人的各脏器功能都趋于低下, 肝肾功能不佳常可导致药物蓄积性中毒,加之西药的胃肠反应,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我们根据"异病同治"的原理,自1997年6月~1999年1月试用自拟复方强身益寿汤治疗多种老年常见病,并与西药常规治疗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分析抗米勒管激素和性激素水平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7 月 罗定市人民医院 400 例接受孕前检查的育龄妇女,按照年龄差异分为五组,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对所选研究对象的抗米勒 管激素水平以及黄体生成素、孕酮、睾酮、卵泡生成素、雌二醇、泌乳素进行检测,对照分析各组检测结果。 结果:随着年龄增长,育龄妇女的抗米勒管激素水平逐渐下降,不同年龄阶段之间抗米勒管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除雌二醇、孕酮之外,不同年龄阶段之间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于育龄妇女来说,对抗米勒管激素以及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对卵巢储备功能予以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肖炜  邓虹珠  马云  陈育尧  杨俊 《中药材》2003,26(10):740-744
目的:通过观察去势大鼠血清性激素、NO、NOS、SOD、MDA水平变化,探讨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生机制及中药复方益妇宁软胶囊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5O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去卵巢对照组、己烯雌酚片组、益妇宁大、小剂量组。给药4周后测定血清E2、P、NO、NOS、SOD、MDA水平。结果:大鼠去势后随着血清Ez浓度的下降,NO、NOS、SOD水平也下降,MDA水平升高,E2与其它指标有相关性;益妇宁软胶囊能调节血清性激素,明显改善上述指标。结论: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生可能由于血清雌激素的减少,NO减少和自由基损伤途径发病;益妇宁软胶囊可以通过改善上述指标,防治绝经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热上炎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检测药热上炎患者在温热药使用前后、大黄治疗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灵敏度促甲状腺素(HS—TSH)、皮质醇(Cortiso1)的变化。结果:药热上炎患者FT3、FT4降低,HS—TSH升高,Cortisol轻度升高。结论:药热上炎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全体—甲状腺轴分泌起生理性保护作用,肾上腺皮质功能偏亢,大黄能通过抑制机体代谢而控制这种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