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肝春6号(FGC-6)的抗肝癌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种H22肝癌细胞的小鼠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5-Fu组)、FGC-6 高、中、低剂量组(含生药量70,35,15 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0 d。观察小鼠瘤重、体重、NK细胞杀靶活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脾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量的变化。制备FGC-6含药血清,以MTT法和生长曲线法观察该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H2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结果:FGC-6高剂量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且FGC-6含药血清对H2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模型组荷瘤小鼠的NK细胞杀靶活性和脾细胞IL-2分泌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而FGC-6高剂量组荷瘤小鼠的NK细胞杀靶活性、脾细胞IL-2分泌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得到明显改善,FGC-6中剂量治疗使荷瘤小鼠的脾细胞IL-2分泌能力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FGC-6可明显抑制H22细胞的生长,改善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环磷酰胺(CTX)联合柿叶乙酸乙酯部位(PE)对H22荷瘤小鼠瘤组织的抗氧化作用和对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药联合应用的效果。 方法: 昆明种小鼠,取H22荷瘤鼠腹水接种于昆明种小鼠右前肢腋窝皮下,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CTX组(0.1 g ·kg-1),CTX联合PE高、中、低剂量组(2,1,0.5 g ·kg-1),连续ig给药10 d,处死小鼠后计算抑瘤率,采用金氏q值法判断两者合用的效果,检测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抑瘤率明显升高,SOD水平和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MDA水平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CTX联合PE各剂量组的抑瘤率均高于CTX组,0.85<q<1.15,两药合用作用相加;与CTX组比较,联合用药各剂量组SOD水平和Bax蛋白表达均升高,MDA水平,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均降低(P<0.05,P<0.01)。 结论: CTX联合PE能使抑瘤作用相加,其机制可能与两药合用能明显增强H22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下调Bcl-2蛋白及上调Bax 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山豆根颗粒及其饮片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山豆根颗粒及其饮片对肝癌H22腹水瘤、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小鼠移植性肝癌H22腹水瘤、S180实体瘤的体内实验方法,以环磷酰胺(CTX)为阳性对照,分别取种瘤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9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山豆根饮片高、中、低剂量组(生药7.0,3.5,1.75 g·kg-1)、山豆根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生药7.0,3.5,1.75 g·kg-1)、CTX组(0.02 g·kg-1).于分组第2天,CTX组ip给药,其余各组ig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11 d,每日1次,给药体积均为20 mL·kg-1体重,分别观察山豆根颗粒及其饮片对荷瘤肝癌H22腹水瘤小鼠和S180实体瘤小鼠瘤重、抑瘤率的影响,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2(IL-2)的含量. 结果: 山豆根颗粒及其饮片均能显著抑制小鼠肝癌H22腹水瘤、S180实体瘤的生长,且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TNF-α,INF-γ,IL-2的水平(P<0.0,或P<0.01). 结论: 山豆根颗粒及其饮片均可对抗肝癌H22腹水瘤、S180实体瘤,其作用机制均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山豆根颗粒抗肿瘤作用与其饮片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和大枣)及其药群配伍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在大鼠胸腔内注射1%角叉菜胶0.2ml诱发胸膜炎模型。中药各组分别给予小柴胡汤不同药群配方的中药灌胃(分别按如下组成和剂量:柴芩3.5g/kg,姜夏3g/kg,参草枣4.5g/kg,柴芩+姜夏6.5g/kg,柴芩+参草枣8g/kg,姜夏+参草枣7.5g/kg,全方11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5天,在未次给药后2h造模,造模12h后检测胸腔渗出液体积、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小柴胡汤及其药群配伍各组大鼠胸腔渗出液体积、渗出液中白细胞数量、MPO和TNF-α含量以及血清IL-8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柴芩组、姜夏组、全方组胸膜炎胸腔渗出液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小柴胡汤及其药群配伍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胸膜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柴芩组、全方组、姜夏组和参草枣组作用较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小柴胡汤及其药群配伍通过抑制TNF-α、IL-1β和IL-8等细胞因子的升高,抑制白细胞活化、浸润游走等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及枸杞多糖联合趋化因子(CXCL10)对实验性肝癌荷瘤小鼠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建立H22肝癌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LBP高剂量组(ig 100 mg·kg-1)、LBP低剂量组(ig 50 mg·kg-1)、LBP+CXCL10组(ig 100 mg·kg-1+15 μg·kg-1)、CTX组(ip 20 m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2周后小鼠眼球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分离小鼠肿瘤、脾脏、胸腺,计算肿瘤抑制率、胸腺指数、脾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Th1/Th2)分化情况。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LBP低、高剂量组、LBP+CXCL10组对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7.83%,12.50%,14.14%; Th1/Th2分别4.44±3.05,2.48±2.93,4.36±1.96,其中LBP低剂量组及LBP+CXCL10组P<0.05。 结论: 低剂量LBP及LBP+XCL10能显著提高H22肝癌荷瘤小鼠Th1/Th2比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鞣花酸对S180,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以及对血小板衍生因子B(PDGFB),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血管生成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 SPF级昆明种小鼠100只,建立S180,H22皮下荷瘤小鼠2种模型,分别随机分为模型组(0.5% CMC溶液)、环磷酰胺组(阳性药,20 μg·g-1·d-1)、鞣花酸高、中、低(200,100,50 μg·g-1·d-1)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ig 10 d,观察鞣花酸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体重、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PDGFB,STAT3及p-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 鞣花酸高、中、低剂量组对S180小鼠抑瘤率分别为35.3%,10.6%,5.6%,对H22小鼠抑瘤率分别为36.3%,38.8%,20.6%,其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对S180,H22小鼠脾脏指数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5),鞣花酸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S180,H22小鼠肿瘤微血管密度(P<0.05),鞣花酸高、中、低剂量组在S180,H22 2种瘤体中PDGFB,STAT3和p-STAT3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鞣花酸抑制S180,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微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组织中PDGFB表达并抑制下游STAT3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一贯煎,一贯煎去川楝子,川楝子对荷H22小鼠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lymphoma/Leuke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组(50 mg·kg-1),一贯煎组(23 g·kg-1),一贯煎去川楝子组(21 g·kg-1),川楝子组(0.1 g·kg-1)。雄性KM小鼠每组10只右侧腋下皮下注射H22细胞构建肝癌荷瘤模型,CTX组造模后腹腔注射给药,隔日一次,共7次,余组造模前后14天均灌胃给药,统计各组瘤重。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yt-c、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TX组,一贯煎组,一贯煎去川楝子组,川楝子组瘤重均降低(P<0.01),肝癌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1),Bax、Caspase-3和Cyt-c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CTX组、一贯煎组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一贯煎组比较,一贯煎去川楝子组、川楝子组瘤重、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肝癌细胞凋亡率和Bax、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与一贯煎去川楝子组比较,川楝子组肝癌细胞凋亡率,Cyt-c、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一贯煎中川楝子配伍能明显增强该方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功效,其机理可能与升高Bax、Caspase-3和Cyt-c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进而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东亚钳蝎毒抗癌多肽对H22荷瘤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东亚钳蝎毒抗癌多肽(APBMV)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血清溶血素测定法检测了经APBMV及其与5-Fu联合用药治疗的H22荷瘤小鼠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结果:APBMV组及APBMV与5-Fu联用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增高(P<0.05),ConA 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指数明显增高(P<0.05 ;P<0.01),与5-Fu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DNCB诱导的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表明,APBMV组及其与5-Fu联用组的耳重差显著增高(P<0.01;P<0.05), 与5-Fu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5-Fu组的白细胞数最低,与APBMV组及APBMV与5-Fu联用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P<0.05),APBMV组的半数溶血值(HC50)显著增高(P<0.01)。结论:APBMV可显著增强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减低肿瘤或化疗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药黄芪-莪术配伍以及联合顺铂(DDP)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其随机分为8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DDP 2 mg·kg-1,ip)、黄芪-莪术配伍高剂量组(H,12 g·kg-1·d-1,ig)、黄芪-莪术配伍中剂量组(M,6 g·kg-1·d-1,ig)、黄芪-莪术配伍低剂量组(L,3 g·kg-1·d-1,ig)、黄芪-莪术配伍高剂量+顺铂组(H+DDP)、黄芪-莪术配伍中剂量+顺铂组(M+DDP)、黄芪-莪术配伍低剂量+顺铂组(L+DDP),每组8只。观察黄芪-莪术配伍对原位移植瘤的作用及与DDP合用的效果;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黄芪-莪术配伍H,M,L组的平均瘤重分别为 (1.28±0.21),(1.61±0.28),(1.65±0.27)g,平均瘤体积分别为 (1 065.42±275.63),(1 398.77±358.75),(1 419.28±405.17)mm3,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的平均瘤重(2.19±0.30)g及平均瘤体积(1 866.21±433.49)mm3P<0.05,P<0.01);H+DDP,M+DDP,L+DDP的平均瘤重分别为(0.48±0.19),(0.83±0.29),(1.01±0.31)g,平均瘤体积分别为(381.86±273.14),(704.09±386.52),(827.75±424.58)mm3,均低于DDP组,H+DD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黄芪-莪术配伍H,M,L,H+DDP,M+DDP,L+DDP各组HIF-1α,VEGF阳性表达强度均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黄芪-莪术配伍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剂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对HIF-1α,VEGF表达的抑制有关,与DDP合用表现为协同增效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云芝黄芪有效组分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云芝黄芪有效组分单方及复方治疗肿瘤小鼠,以此来验证云芝黄芪有效组分单方及复方抗肿瘤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建立艾氏腹水癌(EAC)实体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NS,0.1 mL.kg-1.d-1)、阿霉素单纯化疗组(AMD,4 mg.kg-1.d-1,0.2 mL,连续3 d)、云芝糖肽组(PSP,250 mg.kg-1.d-1,0.2 mL)、黄芪多糖组(APS,250 mg.kg-1.d-1,0.2 mL)、云芝黄芪复方组(PSP+APS,250 mg.kg-1.d-1,0.1 mL)和阿霉素云芝黄芪综合治疗组(AMD+PSP+APS,用量同上)。分别治疗30 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计算脏器指数、抑瘤率,并与对照组及化疗组进行比较。结果:云芝糖肽组和云芝黄芪复方组小鼠的CD3+,CD4+T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的百分率较阿霉素化疗组显著降低(P<0.05);综合治疗组CD3+,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单纯化疗组小鼠胸腺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综合治疗组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并且各给药组肿瘤质量均显著低于NS对照组(P<0.05)。结论:云芝糖肽、云芝黄芪复方对荷瘤小鼠及经化疗后的荷瘤小鼠均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要药"升麻、柴胡的配伍对脾虚小鼠的影响,验证方剂中"要药"的客观存在及其关键性的增效作用。方法:9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模型组,莫沙必利组(1.93×10-3g·kg-1),补中益气汤组(8.58g·kg-1),原方去当归陈皮汤组(7.41g·kg-1),原方去升麻柴胡汤组(7.02g·kg-1),升麻柴胡汤组(1.56g·kg-1),原方去升柴加羌独防汤组(10.53g·kg-1)、原方去升柴加葛根汤组(8.32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大黄法、游泳力竭法、饥饿法3个因素复合的方法复制脾虚小鼠模型。各组分别ig给药7d后,进行抗疲劳机能试验,并观察不同药物对脾虚小鼠免疫器官脾脏、胸腺的脏器指数及小肠炭末推进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的游泳时间、脾脏和胸腺质量及小肠推进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升麻、柴胡汤组小鼠的游泳时间、胸腺质量及小肠推进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其余各给药组游泳时间和小肠推进率均高于模型组(P<0.01);补中益气汤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明显长于莫沙必利组(P<0.05),但脾脏和胸腺质量及小肠推进率差异不显著;各加减方组小鼠的游泳时间、脾脏和胸腺质量及小肠推进率均明显低于补中益气汤组(P<0.01);补中益气去升柴汤组小鼠的游泳时间及小肠推进率均明显低于补中益气去归陈组(P<0.01,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的"要药"升麻、柴胡较其他佐药对全方的抗疲劳作用、改善免疫功能作用以及胃肠推进作用的贡献度大,证明了"要药"的关键性增效作用;补中益气汤的"要药"升麻、柴胡不能被羌活、独活和防风等升阳药物及升举脾胃清阳的葛根所替代,证明了"要药"的最佳性配伍;本文从实验研究角度验证了方剂"要药"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化瘀方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MFC荷瘤615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615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化瘀方(20 g·kg~(-1))组,5-FU(25 mg·kg~(-1))组,联合(益气健脾化瘀方20 g·kg~(-1)+5-FU 25 mg·kg~(-1))组,每组6只,皮下接种法建立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于末次给药后完整剥离移植瘤、脾、胸腺,计算抑瘤率、胸腺、脾指数。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肿瘤组织中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水平及其亚型多形核细胞样(PMNMDSC),单核细胞样(M-MDSC)的水平及外周血中各免疫细胞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健脾化瘀方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瘤重减轻,5-FU组小鼠体质量、瘤重、胸腺、脾指数均下降(P 0. 05,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体质量增加,瘤重减轻,胸腺、脾指数升高(P 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总MDSCs水平下降(P 0. 05,P 0. 01),益气健脾化瘀方组,5-FU组及联合组PMN-MDSC水平均下降(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PMN-MDSC水平下降(P 0. 05),M-MDSC水平下降(P 0. 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健脾化瘀方组巨噬细胞及其M1型水平增加(P 0. 05),各T细胞群水平均增加(P 0. 05,P 0. 01),5-FU组巨噬细胞,CD3+,CD4+,CD8+T细胞群水平下降(P 0. 05,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巨噬细胞,CD4+,CD8+T细胞群水平增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i NOS,Arg-1 mRNA表达均下降(P 0. 05,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i NOS,Arg-1 mRNA表达均下降(P 0. 05,P 0. 01)。结论:益气健脾化瘀方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5-FU联合使用能更好地抑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改善化疗后机体的免疫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DSCs的水平及增加T细胞、巨噬细胞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黄芪葛根汤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肝组织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及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5(IL-15)的影响,分析黄芪、葛根在调节糖尿病过程中的交互关系。方法:将66只大鼠按血糖随机分为6组,每组11只;正常组,模型组(A1B1),阳性对照金芪降糖片组,黄芪组(A2B1),葛根组(A1B2),黄芪葛根汤组(A2B2)。按46 mg·kg-1剂量给SD大鼠1次ip 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除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按2×2析因设计实施实验。阳性对照金芪降糖片组按1.47 g·kg-1 ig,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汤组分别按2.7,1.35,4.05 g·kg-1 ig。治疗30d测定随机血糖和血清CHO,TG与肝组织IL-12,IL-15等指标。有关联的指标计算加权综合评分,对综合指标运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方法分析黄芪、葛根的主效应及其交互效应。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清CHO,TG与肝组织IL-12,IL-15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P<0.05)。黄芪、葛根、黄芪葛根汤均可下调血糖与血清CHO,TG(黄芪葛根汤组除外)及肝组织IL-12,IL-15水平(P<0.05)。结论:葛根降低血糖作用佳,与黄芪无交互作用,黄芪葛根汤在下调血糖方面未呈现药物配伍的叠加效应;在综合调节血清CHO,TG及肝组织IL-12,IL-15水平方面,黄芪葛根二药配伍合用优于单味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矿物成因禹余粮止泻药效及对胃肠运动的影响进行研究,从止泻药效角度选择出最优的矿物成因禹余粮,为临床使用禹余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研究样品为淋滤浸染型、沉积型2种不同矿物成因药用禹余粮,分别包括禹余粮原药材、水煎液及水煎后药渣。以0. 2 m L·(10 g)-1蓖麻油制备引起小鼠腹泻模型,以4 mg·kg-1盐酸洛哌丁胺为阳性对照组,观察给药后小鼠抗腹泻的药效差异,并研究其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腹泻实验,与模型组比较,淋滤浸染型禹余粮水煎液2. 5,5,10 g·kg-1组及淋滤浸染型禹余粮水煎药渣2. 5 g·kg-1组的腹泻指数明显减小(P 0. 05),可以减缓小鼠的腹泻程度;沉积型禹余粮粉末5,10 g·kg-1组,淋滤浸染型禹余粮粉末10 g·kg-1组及水煎药渣2. 5,5,10 g·kg-1组的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延长(P 0. 05);淋滤浸染型禹余粮粉末5 g·kg-1组和水煎液2. 5 g·kg-1组的小鼠粪便总质量均明显降低(P 0. 05)。胃肠运动实验,沉积型禹余粮水煎液5 g·kg-1组,沉积型禹余粮水煎药渣2. 5,5,10 g·kg-1,淋滤浸染型禹余粮粉末2. 5,5 g·kg-1,淋滤浸染型禹余粮水煎液2. 5,5,10 g·kg-1以及药渣的10 g·kg-1的小肠推进率明显小于模型组(P 0. 05);淋滤浸染型禹余粮水煎药渣10 g·kg-1组小肠内容物含量明显大于模型组(P 0. 05);沉积型禹余粮水煎液10 g·kg-1组、淋滤浸染型水煎液2. 5,5 g·kg-1组的炭末胃内残留率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 0. 05);与模型组相比,沉积型禹余粮粉末5 g·kg-1组、沉积型禹余粮水煎药渣5 g·kg-1组大肠水分含量明显降低(P 0. 05)。淋滤浸染型禹余粮在0. 003 3 g·m L-1增大了乙酰胆碱诱导的回肠收缩,其他各组在0. 003 3,0. 006 7,0. 013 3 g·m L-1均能抑制乙酰胆碱诱导的家兔的回肠收缩。结论:矿物药禹余粮对由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淋滤浸染型禹余粮的止泻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龙牡桂枝汤及其拆方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调节作用,阐释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幼年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盐酸哌甲酯组(2 mg·kg~(-1)),龙牡桂枝汤组(30 g·kg~(-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组(21 g·kg~(-1)),甘麦大枣汤组(9.24 g·kg~(-1)),石菖蒲-远志组(4.62 g·kg~(-1)),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下丘脑盐皮质激素受体(MR),糖皮质激素受体(GR),CRH及海马GR,M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盐酸哌甲酯组、龙牡桂枝汤组大鼠血清CORT,ACTH,CRH水平,下丘脑GR,CRH及海马MR,GR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其海马GR mRNA表达明显高于盐酸哌甲酯组(P0.01)。拆方研究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组和甘麦大枣汤组大鼠血清ACTH,CRH水平,下丘脑MR,GR,CRH及海马GR,MR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组大鼠血清CORT水平明显升高(P0.01),石菖蒲-远志组大鼠血清ACTH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龙牡桂枝汤治疗ADHD的作用机制与提高血清CORT,ACTH,CRH水平,增加下丘脑MR,GR,CRH及海马GR,MR mRNA的表达,从而调控HPA轴功能有关。各拆方药组对HPA轴功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石菖蒲-远志。  相似文献   

16.
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在体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复方丹参片840 mg·kg-1)、丹芍配伍高剂量组(丹皮酚100 mg·kg-1+芍药苷25 mg·kg-1)、丹芍配伍中剂量组(丹皮酚50 mg·kg-1+芍药苷12.5 mg·kg-1)、丹芍配伍低剂量组(丹皮酚25 mg·kg-1+芍药苷6.25 mg· kg -).ig给药容积10 mL·kg-1,连续给药5d,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ig等量生理盐水.观测大鼠心电图(ECG),测定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梗死模型组比较,丹芍配伍高、中剂量组均可明显减轻冠脉结扎形成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心电图的(ST段抬高及T波高耸)变化程度(P<0.05),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或P<0.01),同时能够降低血清中AST、CK、LDH的升高程度(P<0.05或P<0.01).结论:丹芍配伍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影响。方法: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吡拉西坦0.62 g·kg-1)、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37.06 g·kg-1)、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18.53 g·kg-1)、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9.26 g·kg-1)。给予补阳还五汤ig,连续治疗28 d后取材。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行为学指标,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海马组织APP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游泳距离增加(P<0.05),APP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P<0.05),并且降低海马APP水平(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能够通过抑制APP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贝止痫汤及贝母素甲(Peimine)对难治性癫痫大鼠脑内卡马西平(CBZ)含量及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表达的影响,了解贝母素甲在该复方中抗难治性癫痫的贡献度。方法:该研究采用侧脑室注射海人酸的方法制备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CBZ组(0. 12 g·kg~(-1)),柴贝止痫汤+CBZ组(8. 39 g·kg~(-1)+0. 12 g·kg~(-1)),贝母素甲+CBZ组(0. 01 g·kg~(-1)+0. 12 g·kg~(-1)),并设假手术组,治疗60 d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方法检测大鼠脑内皮层中P-gp/MDR1的表达,及脑内CBZ,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CBZE)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层中P-gp/MDR1表达明显升高(P 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CBZ组大鼠皮层中P-gp/MDR1表达升高;柴贝止痫汤+CBZ组和贝母素甲+CBZ组大鼠皮层中P-gp/MDR1表达降低;与CBZ组比较,柴贝止痫汤+CBZ组和贝母素甲+CBZ组大鼠皮层中P-gp/MDR1表达明显降低(P 0. 05,P 0. 01),贝母素甲+CBZ组大鼠脑内CBZ和CBZE含量升高(P 0. 05,P 0. 01),柴贝止痫汤+CBZ组大鼠脑内CBZE含量明显升高(P 0. 05);与柴贝止痫汤+CBZ组比较,贝母素甲+CBZ组大鼠脑内CBZ和CBZE含量升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贝止痫汤及贝母素甲可能通过降低难治性癫痫大鼠皮层P-gp/MDR1表达,增加脑内CBZ和CBZE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RE食管黏膜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与黏膜损伤的关系以及旋覆代赭汤治疗R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旋覆代赭汤组高、中、低剂量组(24,12,6 g·kg-1)及西药对照组(奥美拉唑10 mg·kg-1+2 mg·kg-1莫沙必利),每组16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制备胃及十二指肠液混合RE模型。从术后第3天开始,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旋覆代赭汤高、中、低剂量、西药(奥美拉唑10 mg·kg-1+莫沙必利2 mg·kg-1)灌胃,连续7天,记录大鼠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于第8天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观察食管下段黏膜大体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化学法检测食管黏膜组织Na+-K+-ATP和Ca2+-Mg2+-ATP酶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5),食管黏膜肉眼及镜下病理改变明显,评分增高(P<0.05);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及西药组比,旋覆代赭汤高、中剂量组大鼠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旋覆代赭汤高、中剂量组、西药组肉眼及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能明显提高RE大鼠食管黏膜细胞膜Na+-K+-ATP 酶及Ca2+-Mg2+-ATP酶活性, 从而保持食管黏膜细胞完整性,减轻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芪蟾口服结肠靶向片中有效组分(ECOQCOT)联合5-氟尿嘧啶(5-FU)干预治疗对小鼠CT26结肠癌移植瘤的作用,及对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CT26结肠癌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提前干预组,同步干预组,延后干预组,5-FU治疗(20 mg·kg~(-1))组,ECOQCOT治疗(22g·kg~(-1))组。绘制各组小鼠移植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结果:提前干预组,同步干预组,延后干预组,5-FU治疗组,ECOQCOT治疗组抑瘤率分别为43.63%,34.35%,31.12%,26.91%,18.67%。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CD3~+,CD4~+,CD8~+细胞比例及CD4~+/CD8~+均升高,其中提前干预组和同步干预组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提前干预组、同步干预组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提前干预组,同步干预组,延后干预组,5-FU组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各ECOQCOT联合5-FU组抑瘤作用明显强于单一5-FU组和单一ECOQCOT组,并以提前干预组抑瘤作用最强;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