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泉不止 膀胱不藏——浅议五苓散治消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一证,名类颇多,《素问》即有消中、消渴、风消、膈消、肺消等。后人分三消而统括其证,总以多饮、多食、多尿为凭。如《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云:“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甘者,皆是消渴病也。”医者多从其说。此为消渴之一大类也。其有渴饮不止,而所食不多,小便不甜之证,中医亦以消渴名  相似文献   

2.
黄为群  周洲 《河北中医》2008,30(2):156-157
<中医内科学>"消渴"中阐述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其病理特点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以肾为主,并与肺、胃关系密切.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我们认为,<中医内科学>中关于消渴的论述难以满足现代糖尿病的中医诊疗需要,现将消渴临床辨证论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探讨糖尿病(消渴)中医病因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为消渴,消渴的病机亦统为津液耗伤,其成因为饮酒、房劳、肥甘厚味。消渴发病多为壮年,此期肾气已衰,肾之阴阳渐渐失调,故认为所有导致肾之阴阳失调的因素均为可为其病因。肥甘厚味也是在这一因素的基础上发生的,伴随久食的过程,才有可能诱发消渴。饮酒是促进其加速发病的因素。通过文献分析认为多饮为肺津不足,多食为胃阴不足,这应为消渴的发生阶段,多尿是为肾精不足,阴阳失调,且伴水谷精微尽随尿排出而现消瘦诸症,此消渴形成阶段,并发症的出现是即病之后,不能有效地养护造成久病入络而产生的。因此,消渴的预防当以保精养津为其根本要义,尤其在中年时期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日渐升高,故而其防治也日显重要。范冠杰教授在纯中医治疗消渴方面有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情志因素是导致消渴的主要病因之一,且消渴病程中多见肝郁证,治疗上应重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并针对疏肝法总结出固定药串,临床使用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万晓刚 《新中医》2020,52(3):16-18
消渴之病,自古有之。其病缘于先天禀赋异常,复因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感受外邪诱发,而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其典型表现。一般而言,其病理变化多呈郁、热、瘀、损之发展进程[1]。消渴迁延,浊瘀久停,气血渐亏,百脉虚滞,脏腑俱损,常易变生他病。诸如中风、目盲、胸痹、脱疽、水肿等,每每见于消渴中后之期。以其因果关系密切,如此可谓之消渴变证。然消渴变证之生,并非意味消渴本病的消除,而是两者共存。故此与六经体系之本证变证概念,同中有异。另有病发于消渴本病之前后、与消渴病并存但无明确之因果关系者,则可谓之消渴兼证。  相似文献   

6.
张睿 《吉林中医药》2002,22(6):16-16
消渴合并脉痹是消渴慢性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消渴早期即可发生,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可达90%~100%。临床表现以肢体麻木疼痛、感觉障碍、肌肉萎缩甚至萎废失用为特征,是消渴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治疗本病获佳效的方法不多,笔者结合导师南征教授三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自拟消渴通脉饮治疗消渴合并脉痹30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思路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症兼顾 ,辨证用药糖尿病与祖国医学的“消渴”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两者不能等同亦不能混淆。广义的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 ,包括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甲亢、尿崩症、库欣氏综合征等具有上述症状者。狭义的消渴又称为消渴症 ,仅指多饮、多尿、多食 ,尿甜味、浑浊如脂膏 ,形体消瘦 ,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从病的角度来看 ,其基本病理生理是由于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糖代谢紊乱。从证的角度来看 ,脏腑为本 ,三消为标 ,其基本病理是阴津亏损 ,燥热偏盛。初期是阴虚为本、燥热…  相似文献   

8.
玄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津液的正常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玄府贵在宣通,若其闭塞郁结,阳气不得泄越宣通,郁热蕴结三焦,易致消渴发生。消渴上可口渴多饮,中则多食易饥,下即多尿。因此,治疗消渴重在以宣通玄府为法,以辛甘热或辛苦寒之性味药组方治疗。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中医谓之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尿糖阳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中老年多发的临床常见病证。中医学对消渴的治疗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有其独特的优势。消渴系全身性疾患,在临床上有本证、兼证等多种不同表现,病同证异,因而具体治法颇多,现归纳7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和中医学的消渴病并不完全相等。消渴症明显的糖尿病患者依其余症不同所蕴含的致渴之因、致渴之机也不尽相同。致消渴症有实火灼津、气虚气化无力、气虚津液不得化生、气虚津液固摄失常等致阴液亏虚而发消渴之症,亦有水饮内停阻滞气机津不得上乘发为消渴之症,是故同有消渴症其治当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