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辨治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化性溃疡是胃肠道黏膜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以下的病变,可发于任何年龄,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该病属中医“胃脘痛”、“胃气痛”、“心下痛”等范畴。中医药对消化性溃疡诊治和抗复发治疗均有显著疗效。笔者试就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分型论治和辨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外阴白色病变指外阴色素减退病,是女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组织性疾病,病变皮肤、黏膜多呈白色.近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六味地黄丸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黏膜病变,好发于唇、颊、舌黏膜及牙龈,以周期性反复发作、疼痛和自限性为特点,病程迁延,持续时间长。中医治疗多用清胃泄热、滋阴降火等方法。笔者采用大剂量六味地黄丸治疗该病获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侵犯直肠、乙状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有从大肠远端向近端发展的趋势,可向上扩展到全结肠。病程较长者,有癌变倾向。该病多见于青壮年人,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  相似文献   

5.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弥漫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且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其病变以结肠黏膜溃疡为主,病情冗长,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情况,进行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范爱香 《中医研究》2009,22(12):19-20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上消化道功能紊乱、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人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该病病因主要为食管的防御机制下降,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抗反流的屏障功能减弱,食管对胃反流物的廓清能力障碍,食管黏膜屏障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科疾病。临床特点为发热伴皮疹,指、趾红肿和脱屑,口腔黏膜和眼结膜充血及颈淋巴结肿大,以5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为主,男孩多见(男女之比为2~3:1)。该病四季均可发病,其冠状动脉并发症为小儿时期冠状动脉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外阴白色病变是以外阴部皮肤黏膜变白、粗糙、萎缩,甚至皲裂、溃疡、大小便不畅、性生活困难、不能正常分娩为特征的一种妇科疑难病。该病与外阴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现代医学对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对该病的传染性和遗传性更是多持否认态度。祖国医学文献中未见家族性发病的报道。我院在门诊发现一组3代4例均患外阴白色病变的案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溃结方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炎症,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因素及免疫因素有关。病变主要发生在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以溃疡及糜烂为主,以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及脓血黏液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该病发病率上升,治疗棘手,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西药治疗疗效不满意,不良反应大。  相似文献   

10.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可发生在结、直肠的任何部位,其中在直肠和乙状结肠最为多见,病变多局限在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肠管壁不增厚。2000—10—2005旬4,我院收治该病患者116例,分为中药口服组36例、中药灌肠组37例、综合治疗组43例,结果发现综合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霞 《中医研究》2010,23(8):51-52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腹痛、黏液血便、腹泻为主症,部分患者有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该病病变主要限于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2006—10—2009—10,笔者采用自拟活血生肌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6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症,病变主要在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多呈反复发作性。该病常年均可发生,2009年05月至2010年07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肛周湿疹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肛门周围皮肤黏膜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亦偶有蔓延至臀部、会阴及阴蒂,常由变态反应、疾病因素、神经功能障碍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  相似文献   

14.
陈宝玲 《中医药学刊》2006,24(9):1717-1718
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指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人胃,使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而形成的一种病变。胃镜检查所见以幽门收缩时有淡黄色液体返流人胃,使胃内有黄色液体贮留,胃黏膜屏障因此受到损害。胆汁返流性胃炎可使胃血管扩张、黏膜充血、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从而使黏膜水肿、出血,外观呈红白相间的花斑样改变,甚至糜烂等炎症病变。该病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一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松弛者。  相似文献   

15.
外阴白斑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种慢性疾病,因病变部位皮肤和黏膜多呈白色,故又称其为外阴白色病变。该病为世界疑难疾病,西医对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胡小荣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外阴白斑以肝肾阴虚、血虚生风为主要病机,以滋肾壮水、补肝血、祛风止痒为治疗原则,采用中药内外合治,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疾病,属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UC的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1],是由食物抗原、基因易感、环境及肠道菌群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结肠黏膜免疫反应失常而形成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该病病情严重程度不等,具有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1]。西医多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以直肠黏膜和黏膜下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肠风”、“滞下”、“泄泻”、“休息痢”等范畴,对于该病的中医临床报道很多。我们收集本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接诊的91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患者,对其内镜分型与中医辨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药灌肠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于结肠的弥漫性黏膜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其肠道病变黏膜呈一种无法控制的炎症反应状态,提示黏膜免疫系统调节障碍。我们自2001年起对39例患者采用中药灌肠配合针刺治疗,并与以西药常规疗法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及周围软组织上的以浅表性溃疡最为常见的一类慢性口腔疾病,具有多发、常见等特点。主要表现为周围红肿呈光晕样环绕,并凸出于黏膜表面,中央呈微凹状,并覆盖有灰黄色假膜等症状,其致病因素及致病机制尚不明确~([1])。在治疗方面,主要是全身和局部、中医和西医、生理和心理相结合,但收效不理想。小儿口腔黏膜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本病是由患儿抵抗能力低下以及皮肤功能减退导致口腔出现溃烂和黏膜软组织出现病变。该病的发生与婴儿的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