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红霞教授是全国著名的脾胃病学者,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袁教授精究方术,博采众长,作者有幸随诊于旁,受益匪浅,今将袁教授治疗痤疮的经验整理于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刘炳凡研究员主张病、证、症、脾胃相结合的临证思维,与仲景在《伤寒论》中的临证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刘老"首重脾胃"的思想与《伤寒论》对其的影响,《伤寒论》与刘老的病、证、症结合思维,病、证、症、脾胃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举例3个层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3.
从脾胃病临床诊治现状出发,将《伤寒论》经典理论与温病热病证治互补相结合的辨证方法应用于脾胃病临床,提出"寒温可以一统"的观点,具体如下:(1)外感热病中寒温可以一统。温病是对伤寒热病阶段的有效补充,温病理论体系很好地补充了从伤寒表实证到里热证的辨证治疗短板。(2)内伤杂病中寒温可以一统。脾胃病患者临床多见寒热错杂征象,"寒温一统"在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的脾胃内伤治疗方法中有所体现。列举全国名中医蔡淦教授医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董湘玉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精通中医经典著作,尤其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在诊治脾胃疾病及身心疾病治疗方面造诣颇深,从医40余载救治患者无数,本文主要介绍董湘玉教授在治疗脾胃疾病方面的特色及临床体会,以飨同道,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调理脾胃法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不但系统论述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且将许多杂病囊括于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脾胃学说内容,所载调理脾胃方剂不下20余首。这些调理脾胃的法则和方药。至今仍十分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深入探讨之,对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水平,无不裨益。笔者现结合临床,将《伤寒论》调理脾胃的主要治法和临床运用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胃脘痛",简称"胃痛",属中医病症,是指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临床常伴有痞满、纳呆、暖气、嘈杂、泛酸等症状~([1])。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在实际治疗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观的体现。邱明义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师带徒经验传承临床名师,享国务院特殊津贴。邱教授精研《伤寒论》,擅用经方治疗脾胃病,在临床诊治胃痛时,多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脾胃病证是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病证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所载方剂中 ,有不少治疗脾胃病证的方剂。这些方剂不仅临床疗效卓著 ,而且配伍用药简练。本文仅就其脾胃寒证、热证方剂的用药思路作初步探讨。1 脾胃寒证脾胃病证方面 ,寒与虚常相兼而生 ,寒则致阳气不足 ,虚则使寒从中生。寒是病之标 ,虚是病之本。《伤寒论》论述的太阴病 ,所谓之里虚寒证 ,即是此道理。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 ,治疗脾胃寒证最主要的代表方剂是理中丸和吴茱萸汤。理中丸以治太阴病下利为主 ,并用于寒证霍乱吐泻和大病瘥后 ,喜唾 ,久不了…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少阳篇》中和解少阳的主要方剂。胡晓华教授据多年临床经验,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坚持辨证论治与异病同治的中医特色,把小柴胡汤证与中医妇科紧密结合,随证加减创造合方,用以治疗妇产科多种疾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郑伟鸿 《世界中医药》2010,5(6):402-402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效。笔者在跟师郑伟达教授的中医临证中,每见肝胆脾胃等病时,应用本方,常获显效。  相似文献   

10.
介绍刘松林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刘教授围绕脾胃生理特性,提出脾胃病的治疗需以调理中焦脾胃气机为要,结合《伤寒论》及《温热论》相关条文,提出温脾止痛、疏肝和胃、祛湿孤热、辛开苦降四大治法,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