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乌头碱是存在于鸟头属植物中,尤其是常用的中药川乌、草乌、附子及其各种炮制品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乌头属植物历来为治疗痹证之要药,从历代医学文献的记载均可以证实。《金匮要略》:“历节病,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普济本事方》“治痹,川乌粥法治寒湿痹麻木不仁。”《医学启源》:“川乌,疗风痹半身不遂,引经药也。”《本经疏证》:“鸟头为治阳痹阴遂之要剂也。”“鸟头类植物使用于临床治疗的历节疼痛,风寒湿痹,手足拘挛等痛证,即相当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类疾病。为了探讨鸟头属植物中主要成分乌头碱类化合物抗风湿作用的药效学基  相似文献   

2.
<正>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文曰"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1]。方由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组成。《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此风少,寒湿居多,痹于经脉、关节、肌肉之间,故不可屈伸疼痛,即寒湿胜者为痛痹。本方乃为治疗寒湿历节而设,被古今医家所沿用。黄贵华教授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载,精通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善于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胃炎、消化  相似文献   

3.
晏婷婷  汪悦 《河北中医》2007,29(1):83-84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多发性、对称性关节肿痛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麻黄配伍乌头是治疗痹证的常用方,现将这一配伍的理论渊源、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理论渊源《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之寒痹,筋骨关节冷痛剧烈,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得温痛减,遇冷加重。《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曰:“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方中麻黄发汗宣痹;乌头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配麻黄增强散寒除湿之功。尤在泾云:“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乌头味辛苦,性热,有毒,其力猛气锐,…  相似文献   

4.
乌头之用于临床,将近两千年。因乌头是大毒之品,致使医者明知乌头能起沉痼而不敢使用,或虽用而不能用到有效治疗剂量,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为比,笔者从新温习古今有关文献,蒐集资料,结合实践,整理于下。一、川乌与草乌之别川乌与草乌同是毛茛科属,宿根草本。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川乌头、附子人所栽培”、“乌头之野生于他处者、俗谓之草乌头。”《本草崇原》亦云:“川乌由人力种莳”,“草乌乃野生地上”。这说明川草乌有家野之分。《四川中草药栽培》载:“乌头的侧生块根(即乌药)和主根(母根)为草乌,乌药经栽培,侧生的块根(子根)为附子,主根  相似文献   

5.
乌头赤石脂丸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由蜀椒、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组成,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以药测证,附子大辛大热,治亡阳脉微欲绝,治肾阳不足,腰膝冷痛,治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川乌功能祛风湿,散寒止痛;蜀椒散寒燥湿止泻,又治肾虚命门火衰之痰饮、水肿,通痹止痛;干姜温中,温  相似文献   

6.
古人有谓治痛无补法。然学习《金匮》却不难发现,痛病或痛证在《金匮》中凡见约有44种,涉及补法近47方次。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看法。补阳止痛《金匮》运用温阳、补阳法驱邪而止痛者,计9种病(证),13方次。如:湿病,湿伤表阳“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湿伤表里之阳“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分别以桂枝附子汤(或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温经助阳,使湿得微汗解而痛止。历节病偏风湿“诸肢节疼痛”者、偏寒湿关节“不可屈伸疼痛”者,各投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及乌头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而止痛。血痹病“如风痹  相似文献   

7.
正附子、川乌、草乌、天雄为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皆具辛温有毒之性。由于生长环境有人工栽培或野生之异,使用部位不同,功效差别较大,要注意区别。附子温肾阳益火,治亡阳、心脾肾之阳虚衰及寒湿痹病。川乌祛风除寒湿,通痹止痛,作用强于附子,常与桂枝、威灵仙配伍,用以治疗风寒湿痹,腰膝、四肢麻痛,煎时直接加白蜜火煎,亦可治寒凝所致之腹冷痛。草乌功似川乌,其毒性更猛烈,胜过川乌,相须用以治疗痹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头汤及其拆方对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中医辨证为寒湿痹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头汤组(15例)、川乌麻黄组(15例)、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15例)、甲氨蝶呤组(15例)进行分组给药,观察Das28评分及TNF-α、IL-6等血清学指标。结果: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治疗后Das28评分明显降低,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乌头汤组明显改善TNF-α、IL-6水平,优于西药对照组及其他拆方组合(P0.05)。结论:乌头汤原方组及其部分拆方组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痹证之辨治,历代医家多宗《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之说,并有进一步阐发。主要以祛风、利湿、散寒、通络为大法。风多则引注,重在祛风;寒多则掣痛,重在温经散寒;湿多则重着,治当利湿。风寒湿邪客于人体,内传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故治需通络。如外邪直中或风寒湿邪郁久化热成热痹者,宜凉血活血治之。后世医家治痹之发展,如《景岳全书·风痹》重在峻补真阴;《医宗必读·痹》倡风痹治风先治血,痛痹参以补火之剂,着痹参以补脾补气之剂;而《类证治裁·痹证》“治法总以补助真元,宣通脉络,使气血流畅,则痹  相似文献   

10.
乌头汤为《金匮要略》方,由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川乌、白蜜等药组成。功能温经祛寒,除湿止痛。主治寒湿留于关节,经脉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剧烈疼痛不能屈伸等症。笔者近年来运用本方加减治疗肾绞痛、胆绞痛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