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总结叶秉仁运用经方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杂病的临床特色,分析其重视经方的缘由。认为其经验对临床应用经方、研究经方及推广经方,特别是形成"方-病-人"思维模式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逄冰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76-1179
本文对目前经方临床应用方证相应、灵活加减、剂量把握、科学研究等现状阐述了个人观点,对经方临床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分析。提出经方应用的基础在于把握辨"关键病机"与识"核心病机"之主线的同时,需要重视现代疾病诊断,实现从方证相应到病证结合的转化;提倡建立病-症-证-治-效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开展多种研究设计的临床试验,形成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构建能反映中医证候疗效的特色指标,运用现代技术探索经方的作用机制等经方应用科学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临床疗效是经方的生命力所在,临床研究是经方现代应用研究的主体。围绕诊疗方式、拓展范围和疗效评价三个方面,分别提出病证结合,适应时代;紧扣病机,拓展运用;科学设计,评价疗效等研究思路。经方力专效宏,必然有其客观生物学基础。基础研究是经方现代应用的强有力支撑。围绕作用机制、配伍规律和加减化裁三个方面,分别提出病证结合,以方应病;拆方依法,法依病机;组方变化,重在方元等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刘嘉湘教授认为经方的临床运用"不在其病,而在其证",在精确辨证基础上,投以与病证相符的经方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通过对脉诊的辨证,可以分析病情、确定病位、掌握病候、执简驭繁地对伤寒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指出:临证时,须根据病机病情的变化,灵活化裁运用经方。张氏运用经方时的"知常达变"思想对我们今天研究经方、运用经方裨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朱章志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在经方医学、扶阳学术流派、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等方面有颇多研究。临床上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及疑难杂病,其见解独特,遣方用药灵活多变。仲景《伤寒论》创立113方,距今1800多年。朱章志教授临床运用经方既遵循仲景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又结合现代生活环境所导致人的体质和腰痛症的疾病特点,  相似文献   

7.
刘铁军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近40载,对经方的研究,及对中医优势病种-脾胃病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本着"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提出经方互相配伍,治疗寒、热、虚、实及虚实夹杂脾胃病,及其兼证的经方配伍方法,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笔者有幸随师出诊,受益颇多,现将刘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的用方规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经方多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现代医家运用经方者,不限于《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更是运用其方证理论治病。作为慢病致死主因的首位,心血管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运用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行之有效,然而仅守经方不够满足现代防治疾病的需求。文章基于中医药防治慢性心血管病现状,思考并探讨如何运用经方平衡好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以李发枝教授学术思想为指导,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探讨李发枝教授学术思想在临床各科运用的思路和方法,说明运用李发枝教授学术思想,辨病、辨证,病症结合,方证对应,巧妙运用经方,可以解决现代临床许多疑难疾病。  相似文献   

10.
彭智平  周强 《新中医》2013,(1):204-205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擅于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病证,在30余年临床、教学、科研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症-证-病结合"理论模式,即以辨证为基础,以症状为靶点,并参考现代医学所明确诊断的疾病[1]。再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做到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临床回归[2]。仝教授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