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中医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损害、病毒呈高复制状态的80例门诊患者,中医辨征为肝胆湿热26例、肝郁脾虚32例、肝肾阴虚l3例、脾肾阳虚4例、瘀血阻络5例,给予苦参素注射液400mg或600mg,每日1次,肌注,疗程90d。结果:全部病例总有效率为75%,其中肝胆湿热型与肝郁脾虚型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81.3%,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1);肝功能恢复及HBeAg,HBV-DNA阴转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各型。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型与肝郁脾虚型疗效较好,其中尤以肝胆湿热型为优。  相似文献   

2.
病毒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198例5种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及HBV-DNA检测结果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其中以肝胆湿热、肝郁脾虚和脾肾阳虚为其常见证型,占所调查对象的81.1%,而3型中又以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为主,分别为40.9%和31.3%。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患者病毒标志物有两种表型,即HBsAg(+)、HBeAg(+)、HBcAb(+)、HBV-DNA(+)或HBsAg(+)、HBeAb(+)、HBcAb(+)、HBV-DNA(+),提示病毒复制高度活跃,而脾肾阳虚患者病毒标志物以HBsAg(+)、HBeAb(+)、HBcAb(+)为主,提示病毒处于低复制状态。肝胆湿热型ALT、AST、TB IL等指标异常且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肝郁脾虚型仅次于肝胆湿热型,ALT、AST等指标异常且显著高于除肝胆湿热以外的其他证型(P<0.05)。结论: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与病毒高复制状态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章氏乙肝丸为主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102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章氏乙肝丸为主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辨证分为阴虚肝郁型、肝郁蕴毒型、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气滞水停型5型,采用章氏乙肝丸为主,根据辨证加减治疗102例,以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1-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后肝功能,腹水及血清病毒标志物改变情况,结果:102例总有效率为83.33%,ALT复常率94.11%,血清病毒标志物HBsAg转阴率11.66%;HBeAg转阴率52.5%;抗HBc-IgM全部转阴,血清胆红素复常率为81.52%。肝硬化腹水5例,治疗后3例腹水消失,2例减少,对各中医证型疗效及对肝功能,病毒标志物改善均比较显著,结论:在应用乙肝丸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同时,根据辨证分型,适当配合其他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改善肝功能,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辨证治疗80例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日永 《新中医》1996,28(5):19-21
将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胆湿热型、肝气郁结型、肝郁脾虚型,分别给予不同的辨证方药治疗。结果:近期治愈20例,显效35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以肝胆湿热型与肝郁脾虚型疗效较佳。根据本组资料分析认为:本病病机初为肝胆郁结,久则胆汁瘀积,阻滞血脉,郁而成瘀。其关键在于“郁”与“瘀”。治疗应着重于疏解与活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TNF-α和IL-6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放射免疫法.结果:IL-6水平在各证型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其总体变化趋势为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血瘀型<湿邪困脾型.其中湿邪困脾组明显高于其它5组,本文的6个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TNF-α水平湿邪困脾组明显高于其它5组,与肝胆湿热组、肝郁气滞组、肝郁脾虚组、肝郁血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NF-α浓度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诊断与中医证型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病理组织学诊断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用以指导慢乙肝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观察58例临床诊断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其中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慢乙肝48例进行病理学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比较.结果 58例中有48例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中医辨证肝胆湿热型的肝组织炎症程度较重,纤维化程度较轻;肝郁脾虚型者的结果相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乙肝患者,病变早期以肝细胞炎症为主,中医辨证以肝胆湿热型为特点,其次为肝郁脾虚型.随着疾病进展,肝组织病理损害以肝纤维化为主,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型为特点,至肝硬化阶段,瘀血阻络特点则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42例患者中,肝胆湿热证型22例,肝郁脾虚证型20例,对两种证型患者进行生化检验,观察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2例肝胆湿热证型患者体内AST、ALT、GGT、DBIL、TBIL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型,两种证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部分临床检验指标与中医证型(肝胆湿热证型、肝郁脾虚证型)存在相关性,相关指标的变化可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为依据,纳入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型32例和肝郁脾虚证型30例作为观察的主要对象。探究慢性乙型肝炎两种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肝胆湿热证型中的ALT、TBIL、GGT、AST、DBIL指标比较肝郁脾虚证型,明显偏高,上述指标的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胆湿热证型的阳性率为78.13%,肝郁脾虚证型的阳性率为46.67%,阳性率指标的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临床检验指标同中医证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临床诊断和治疗可起到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采集此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山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可归纳为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肝肾阴虚型及肝血瘀阻型五种证型。基因型以C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C型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和肝胆湿热型为主。中医证型与肝炎病情关系密切。轻度主要见于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和肝胆湿热型,重度主要见于肝肾阴虚型和肝血瘀阻型。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中医证型间HBVDNA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与地域特征气候韵律关系密切,提示在临床指导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用药时要根据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特点及患者的体质状况,加以权衡变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在病程、年龄方面的分布特点,以及与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五型,对临床资料进行调查,进行肝功能检测,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病程越长,中医证型多趋向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瘀血阻络型(P〈0.05)。ALT、AST在湿热中阻及肝郁脾虚型明显高于其他三型(P〈0.05)。TBIL,DBIL值异常主要见于湿热中阻型,且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湿热中阻型及肝郁脾虚型ALB,A/G明显高于其他三型,而GLO显著低于其他三型(P〈0.05)。结论:本研究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