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揭示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作用机制。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根据DAS2.1.1版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手法组)32例与对照组(牵引组)33例。应用Tele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颈部肌群疲劳程度,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测试1次。结果 2组治疗前积分肌电(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EMG、MPF、MF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IEMG、MP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可以缓解颈部肌群的疲劳状,牵引疗法也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颈部肌群的疲劳状,但推拿手法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作用机制。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根据DAS2.1.1版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手法组)32例与对照组(牵引组)33例。应用Tele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颈部肌群疲劳程度,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测试1次。结果 2组治疗前积分肌电(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EMG、MPF、MF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IEMG、MP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可以缓解颈部肌群的疲劳状,牵引疗法也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颈部肌群的疲劳状,但推拿手法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揭示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根据DAS 2.1.1版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2例,脱落2例,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2.31±13.23)岁;平均病程(12.40±6.23)月;平均体重(61.21士10.23)kg.牵引组33例中脱落3例,30例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0~65岁,平均(45.54±14.35)岁;平均病程(13.25±6.06)月;平均体质量(62.31±1O.45)kg.应用Tele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颈部肌群疲劳程度,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测试一次.结果 两组治疗前积分肌电(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IEMG、MPF、MF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IEMG、MPF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调手法可以缓解颈部肌群的疲劳状,牵引疗法也可以不同程度缓解颈部肌群的疲劳状,微调手法优于牵引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腰突症的干预机制问题。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 system-Ⅲ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和Tele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腰部肌群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比值(F/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60°/s)、AP(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肌电:治疗前组内左右两侧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后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右侧MPF、IEMG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右侧MPF、IEMG(60°/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的协调性,提高腰背伸肌群的放电频率,缓解腰部肌群的疲劳程度,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失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恢复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可能是手法治疗腰突症干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方法将8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下颈段抗阻运动训练治疗;治疗组41例予理筋手法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颈椎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及颈椎等长肌力(前屈、后伸、左侧屈及右侧屈)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VAS及ND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及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活动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及右侧屈等长肌力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强(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及右侧屈等长肌力均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手法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障碍,增大颈椎活动度,增强颈椎等长肌力,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6.
杨盛宇  刘佳  黄蛟  张广渊 《陕西中医》2012,33(8):996-997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方联合拔经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本组78例选自本院有症状的颈椎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78例颈椎病患者在50%最大主动收缩力量值(MVC)前屈和后伸力竭运动中颈脊旁肌、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持续时间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F)值及推拿治疗。结果:右侧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比对侧同名肌MF值显著降低(P<0.05)。经推拿治疗后,治疗前后比较,前屈和后伸运动中的右侧胸锁乳突肌、右侧斜方肌等的MF值均显著增高。结论:颈椎病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均有易疲劳特征,推拿可改善颈部肌肉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调手法结合悬吊推拿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背肌群表面肌电指标、生物力学性能及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微调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微调手法基础上给予悬吊推拿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在60°/s角速下的生物力学性能[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腰背伸的比值(F/E)]、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积分肌电(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腰背肌抗疲劳能力(腰背肌耐力、腹肌耐力)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T、AP、腰背肌耐力、腹肌耐力、左侧IEMG、MPF及右侧IEMG、MP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F/E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F/E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调手法联合悬吊推拿法治疗LDH能够有效协调腰部肌群平衡能力,改善腰椎生物力学性能,增强腰背伸肌群的抗疲劳能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运动康复方案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表面肌电变化的影响以及对颈部肌力、颈椎活动度和疼痛主观感受的影响。方法对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治以中医运动康复方案,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颈部肌群肌电信号和肌力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CU颈椎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MCU肌力增长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前屈、后伸肌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IEMG、MPF以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医运动康复方案对于颈椎病患者颈部肌力、颈椎活动度增加和提高痛阈方面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理筋手法联合颈椎调整手法治疗颈椎病"骨错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理筋组和理调组各10例,另设正常组10例。理调组采用理筋手法联合颈椎调整手法,理筋组、正常组均采用理筋手法,各组均每周治疗3次,疗程2周。治疗前后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从颅底扫描至T1椎骨水平的长度范围,获得容积数据,重建层厚0.625mm,再采用ITK-SANP软件根据CT数据完成每一节段颈椎骨骼的重建,比较3组治疗前后颈椎C2、C3、C4椎骨三维空间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理调组C2椎骨X轴、Y轴、Z轴均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X轴、Z轴明显大于理筋组(P<0.05);理筋组治疗后C2椎骨Z轴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理调组C3椎骨X轴、Y轴均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X轴明显大于理筋组(P<0.05);理筋组C3椎骨X轴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理调组治疗后C4椎骨X轴、Z轴明显大于正常组及理筋组(P<0.05或P<0.01)。结论理筋手法联合颈椎调整手法可调整颈椎病患者的颈椎三维空间位置,改善颈椎功能,这可能是其治疗颈椎病"骨错缝"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主要颈肌的肌电疲劳特征及推拿对其的影响。方法:运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18例颈椎病患者在50%最大主动收缩力量值(MVC)前屈和后伸力竭运动中颈脊旁肌、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持续时间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F)值及推拿治疗即刻效应。结果:右侧(病变侧)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比对侧同名肌MF值显著降低。经推拿治疗后,前屈和后伸运动中的右侧胸锁乳突肌、后伸运动中的双侧颈脊旁肌及右侧斜方肌比治疗前MF值显著增高。结论:颈椎病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均有易疲劳特征,推拿可改善颈部肌肉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和中频脉冲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的VAS评分。结果:一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颈、肩、背部疼痛,提高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27-428
目的 :观察在牵引基础上应用颈椎斜扳法和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80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以颈椎斜扳法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针灸配合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4.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斜扳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梁娜  牛文民  张超 《河南中医》2016,(5):904-906
目的:观察颈排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及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统计到的经门诊及住院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治疗组给予颈排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31%,对照组有效率80.7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排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升阳手法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6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升阳手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89例,好转15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8.1%。结论:升阳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R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由于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有病例脱落,最终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参与疗效评价者分别为28例、29例、28例。三组患者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穴位选取颈夹脊、天柱、后溪、申脉、悬钟、手三里、少海;对照1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观察组;对照2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以上两组。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颈肩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低于对照1组(P<0.001)和对照2组(P=0.042)。三组患者治疗后的N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NDI评分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36,P<0.001);对照1组治疗后的NDI评分低于对照2组(P=0.010)。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治疗后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47,P<0.001)。观察组痊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CSR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NDI,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及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点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西其汀口服液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我科自2010年9月~2011年11月诊治的5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颈椎牵引加动点定位旋扳手法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颈椎牵引加西其汀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牵引结合动点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头痛改善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头痛症状。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剔除10例,脱落11例,进入统计分析174例,随机分配到手法组和牵引组。手法组采用旋提手法,牵引组采用牵引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月、3月共9个时间点观测患者的头痛情况。结果:从第7次治疗后手法组减轻头痛优于牵引组(P0.05),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2组治疗头痛均有减轻,头痛症状有进一步的改善(P0.01)。结论:旋提手法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头痛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五步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取自创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4次后,观察2组ADL评分和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3.3%(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创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仰卧位颈椎定点拔伸推顶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将临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①理筋手法+定点拔伸推顶法,②理筋手法+颈椎牵引。采用"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共收治病例181例,其中治疗组96例,对照组85例。两组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都增加,两组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仰卧位颈椎定点拔伸推顶法是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结合颈椎的解剖结构特点而形成,能纠正紊乱的颈椎椎体及小关节,临床操作简单,舒适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