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氨基酸含量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的研究与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18种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建立寒热药性的Fisher判别函数。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30味中药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以18种氨基酸含量为指标,利用Fisher方法建立判别函数,研究中药药性与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热性中药的18种氨基酸平均含量是寒性中药的1.32倍,建立寒热药性的Fisher判别函数,组内回代一致率为90%。结论:Fisher判别函数对30种中药的寒热药性实现了较为准确的判别。18种氨基酸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665-1667
目的:探讨中药物质成分与寒热药性的相关性,寻找适合解释此相关性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选取寒、热性植物药各30种测定其HPLC指纹图谱,经数据预处理后,采用穷举建模法中的试验修正法比较七大类80种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在识别中药药性特征标记的优劣,建立候选适宜模型集。结果:候选适宜模型中,有4种(Bayesian Lo-gistic Regression、Ridge Logistic、SMO、PLS)对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较好,且识别能力差异较小。通过比较实际寒热标记图谱与4者理论识别图谱,发现偏最小二乘PLS的理论图谱与实际寒热图谱相似度最高。结论:采用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可以从HPLC图谱信息中筛选出识别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即中药药性特征标记。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是目前识别中药寒热药性特征标记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0种中药中糖的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费林氏容量法测定20味中药总糖的含量,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总多糖的含量,碱式硫酸铜法测定单糖的含量,并利用Fisher统计方法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0种热性中药的总糖和单糖含量都明显高于10种寒性中药,统计分析显示:P<0.05;总多糖含量测定的统计结果显示:P>0.05;Fisher法建立判别函数,判别正确率为85%。结论:Fisher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从糖含量方面对20味中药的寒热药性进行判别,20种中药中糖的含量与寒热药性具有相关性,提示糖类物质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多糖成分的相关性,寻找适合解释此相关性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选取寒、热性植物药各30种,提取和精制多糖并彻底水解成单糖,进行衍生化反应,测定多糖的单糖组成HPLC指纹图谱并构建数据库,经数据预处理后,比较6种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在识别中药药性特征标记方面的优劣。结果:与其他模型相比,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识别率最高,对测试集植物药的组内判别正确率为91.7%,且对96个模拟药性特征标记整体识别率也明显优于其他模型。结论:中药寒热药性与多糖成分有明显相关性,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的中药药性识别模型最适合发现与解释中药多糖成分与药性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多糖水解成分乙酰化气相色谱-质普联用(GC-MS)指纹图谱与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0种中药多糖水解物乙酰化GC-MS图谱,筛选最适统计识别模型,以最佳模型识别多糖乙酰化GC-MS图谱寒热表征.结果:确定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为最佳模型,得出多糖水解物乙酰化GC-MS的寒性标记所对应的保留时间为3.489,3.557,3.695,3.849,3.986,6.047,6.132,6.241,6.510,6.836,7.294,12.564min;热性标记所对应的保留时间为3.861,3.929,5.526,6.006,6.269,6.516,6.842,7.397,10.778 min.结论:多糖成分与寒热药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水溶性糖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中药四性与物质基础的关系。方法:选取10种寒性中药和10种热性中药,提取水溶性糖,分别加入盐酸羟胺、吡啶和乙酸酐进行乙酰化反应,测定水溶性糖的GC/MS指纹图谱,利用Fisher方法建立判别函数,分析实验结果。结果:Fisher判别函数实现了对20种中药寒热药性的准确识别,组内回代一致率为100%。结论:Fisher可以作为判别中药寒热药性与水溶性糖关系的统计学工具,水溶性糖是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脂类成分气-质(GC-MS)联用图谱数据的中药寒热药性识别模型,建立药性特征标记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方法:以60种寒或热性中药脂类成分的GC-MS图谱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比较5种建模策略,筛选识别脂类成分GC-MS指纹图谱药性特征标记的最优模型。结果:支持向量机(SVM)为筛选60味中药的寒热药性特征标记的最佳模型,能够有效标记中药寒热药性特征区域。趋于寒性最强的标记在保留时间61.550 min处,趋于热性最强的标记在保留时间31.395 min处。结论:中药寒热药性与脂类成分密切相关,脂类成分是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基于物质成分与药性建立的数理统计模型可识别和预测中药的寒热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40种中药多糖成分与中药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中药多糖,用三氟乙酸彻底水解成单糖,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进行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多糖的单糖组成,利用Fisher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结果:Fisher法建立判别函数。判别函数常数项为4.35146,判别函数为Y=4.35146+系数×X保留时间。计算判别函数得分,得分为正值判为寒性中药,为负值判为热性中药。判别结果显示,只有寒性中药甘遂和天冬判别错误,其余均判别正确,组内回代一致率为95%。结论:中药寒热药性与多糖成分存在相关性,多糖成分是表征中药寒热药性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冯帅  李峰  王心 《辽宁中医杂志》2010,(8):1412-1414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50味中药的蛋白质含量,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采用SPSS16.0软件对寒热药性与蛋白质含量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中药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方法学考察的所有RSD值均小于2%,实验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热性中药的总蛋白含量是寒性中药的2.37倍,统计结果显示,P=0.033<0.05,以α=0.05为水准,说明热性中药与寒性中药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蛋白质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质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游离脂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中药四性与物质基础的关系。方法:选取10种寒性中药和10种热性中药,提取粗脂,2%硫酸-甲醇于70℃水浴进行甲酯化反应,GC-MS法测定,并运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支持向量机法建立了区分20种中药寒热药性的数学判别模型,其判别结果与传统中药药性理论一致。结论:20种中药游离脂成分与其寒热药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支持向量机可以作为区分寒热药性的统计学工具,游离脂是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
十四种治疗肿瘤常用中药元素含量的测定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肿瘤治疗常用14种中药的元素含量;研究中药元素含量与中药性味功效的相关性,以期为中药的分类和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14种中药中19种元素的含量,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4种中药分成两大类,与中医药传统性味和功效分类相符,相关系数r>0.80时,有2种药物聚类相似;相关系数r>0.70时,有2对药物聚类相似。结论:用元素含量作为中药的特征对中药进行分类方法可行,相关系数较大的药物,其药物性味功效相似性较大,揭示中药中元素含量与药物性味功效密切相关,为定量判断不同中草药间的性味类属关系提出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8种止血药的性味功效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检测了8种止血药中的9种无机元素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止血药的性味功效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止血类中药中普遍含有比较丰富的Zn、Ca、Fe元素,且微量元素的含量与止血类中药的性味存在一定关联。结论:结果表明止血药的性味功效与部分无机元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及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对国内三大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自建库至2015年12月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对符合要求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证型和证素进行归纳总结,原始数据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11篇,其中哮喘发作期193篇,缓解期118篇。经统计得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证型包括热哮、寒哮、痰热壅肺等11个证型;缓解期包括肺脾气虚、肾气亏虚等16个证型。证素分布情况:发作期病位在肺,其次为肾、脾;病性为热与寒,其次为痰、瘀等。缓解期主要病位在肺,其次为脾、肾;病性主要为气虚,其次为阴虚、阳虚、痰湿等。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以实证为主,病性以热、寒、痰、瘀多见,病位在肺;缓解期以虚证为主,病性以气虚多见,病位主要在肺、脾、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