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7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志平  张志强 《陕西中医》2009,30(7):878-87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针灸介入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急性期针灸组(治疗组)和发病7d后针灸组(对照组),以3个疗程统计疗效。分别以治疗前、发病第7d和治疗后为观测时点,评价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并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痊愈患者的治疗次数。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者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介入并不损伤面神经而加重病情,相反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治疗次数,提示急性期为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
电针并温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电针并温灸方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时间与疗效及疗程的关系。方法 :将 15 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两组 ,以发病 1周以内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 ,发病1周~ 1个月的患者为对照组 ,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 98 9% ,对照组愈显率 86 7%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治愈率与疗程关系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急性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翳风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即采用温针灸翳风穴,并予电针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只予电针和西药治疗。结果: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率83.3%,对照组治愈率5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翳风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面部功能恢复锻炼,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后遗症发病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较常规针灸效果更显著,不仅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后遗症发病率,还能有效缩短疗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急性期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二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8.2%,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2.1%,有效率9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House-Brae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治愈率71.87%;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治愈率46.87%;2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民族药物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将13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灸组、药物组各45例,分别采用针灸结合药物,单纯针灸疗法、单纯药物治疗,来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治愈率71.11%、针灸组53.33%、药物组46.67%,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民族药物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目前改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疏风散邪方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疏风牵正汤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疗效明确,可以促进面神经的早期恢复,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干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ng RF  Huang SX 《中国针灸》2011,31(7):587-590
目的:观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干预的疗效,探索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痛程不超过5天(以保证急性进展期最少3次的针灸治疗),对照组病程7天以上,未接受过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入组后均接受针灸治疗,穴取四白、地仓、颊车、攒竹等,治疗8周.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等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均可降低HB分级,提高FDI评分(均P<0.05),且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86.4%(51/59),优于对照组的76.2%(1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患者的治疗天数(25.98±11.25)少于对照组(39.31±13.07,P<0.01);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5.1%(3/59),低于对照组的9.5%(2/21,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采用针灸干预,不仅不会加重病情,反而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运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将采用针灸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面神经机能积分,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疗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机能积分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低治疗疗程为1.2,最长为3.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4.9),观察组平均治疗疗程(2.43±0.33),显著低于对照组(3.65±0.7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过程中,运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相较于单纯使用针灸治疗疗效更优,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疗程缩短,是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