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临证用药特色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建伟 《中医药学刊》2004,22(4):706-707
从对113种药物的基本分类可以粗略看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选用较多的是活血化瘀类。其次为化痰利湿类、平肝熄风类及补益类。血管性痴呆好发于中风病之后,且以老年人多见,因此与中风病有共同的体质因素,两者发病机理密切相关。痰瘀阻络,清窍失养是其病机关键,年老体虚,肾亏髓虚则是其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风毒邪学说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风毒邪学说认为,中风后产生的瘀毒、热毒、痰毒等毒邪损伤脑络是中风病发病和损害的最直接病机,以中风毒邪学说指导治疗中风病,以解毒通络为大法,可使中医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疗效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对一些临床疑难病证如血管性痴呆、糖尿病性脑病等的治疗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呆证"、"善忘"、"癫证"等范畴.其病机有虚、火、风、痰、瘀之分,治疗有滋肾填精、益气养血、养肝熄风、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别.柯干老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血管性痴呆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脑,脾肾气虚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基础,瘀阻脑络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关键,益气活血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多.兹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分别从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3方面阐述各自与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关系.结论:生物学因素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 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其具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方法:运用络病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从血管性痴呆的病位、病理基础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分析其中医微观病机特征。结果:提出了病位在脑络,络脉空虚是其病理基础,络脉瘀滞是其最常见的病理变化等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结论:血管性痴呆的微观病机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由于缺血性或(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缺血低氧性脑损伤所致,并以智能受损为特征的一种复合性障碍~([1]),俗称"中风"。我国是中风病高发地区,随着人口老龄化,VD已经成为老年人群中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并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VD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1中医对VD的认识血管性痴呆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善忘""郁证""呆证"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病机为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年老体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明确,血管性痴呆是导致老年痴呆症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是一个逐渐恶化的过程。温通针法是名老中医郑魁山所创经典针刺手法,该手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针对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参考已发表学术论文,对温通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海马突触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复方丹参滴丸对其影响。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电镜下观察海马突触结构,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突触蛋白Ⅰ的表达。结果复方丹参滴丸改善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促进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蛋白Ⅰ表达。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和突触蛋白Ⅰ表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析肾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所有血管病因造成的认知障碍疾病,即无痴呆的血管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其发病机制为脑梗死、脑白质损伤、小血管病变、大脑低灌注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最终引起脑细胞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加及线粒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方法: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循证护理(循证护理组),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两年后对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提高了脑血管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有效地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和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