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长蛇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改良长蛇灸组与常规药物组,改良长蛇灸组予长蛇灸疗法,于大椎至腰俞穴的督脉及膀胱经第一侧线范围处行隔姜铺灸,常规药物组予甲氨蝶呤片口服。治疗结束后,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体征积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通过两组各项积分及指标变化情况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改良长蛇灸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主证积分、次证积分、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发热、恶寒、阴雨天加重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长蛇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铺灸为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有效疗法。方法:将56例RA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31例)和针刺组(25例)。铺灸组取督脉(大椎至腰俞)及双侧相应华佗夹脊,将药粉(羌活、独活、牛膝等组成)和鲜姜泥铺其上,上置艾炷行灸;针刺组取大椎、身柱等穴,单纯针刺。治疗时间均为50天。结果:铺灸组有效率为100.0%,针刺组为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铺灸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配合TDP灯照射.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5%、96.6%,对照组分别为30%、75%,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罗明  阳仁达  谭静  孙璐  兰伟  赵娟  付思思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7):132-135,141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长蛇灸及以长蛇灸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及Pub Med数据库,时间为自建库至2018年6月15日,检索长蛇灸及以长蛇灸为主治疗R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 Man 5. 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12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蛇灸治疗RA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0001),长蛇灸+针刺治疗该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0001),长蛇灸组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0001)。结论:长蛇灸及长蛇灸联合针刺治疗RA是有效的,且其疗效优于其他对照疗法,长蛇灸可降低RA患者RF、ESR、CRP水平,且优于其他对照疗法。但由于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且方法学质量不高,故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长蛇灸联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用长蛇灸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27例只用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89%、对照组62.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蛇灸联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刘永鑫  刘咏梅  刘斌  邓萍萍 《陕西中医》2012,(10):1398-1399
目的:观察改良温和悬灸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改良温和悬灸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服用西药氟米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温和悬灸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且操作简单,无任何毒副作用,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长蛇灸与口服布洛芬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证实长蛇灸治疗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患者大椎至腰俞之间铺以5 cm宽、2.5 cm高的姜泥1条,姜泥条上铺3 cm宽、2 cm高的艾绒(约200 g),每灸3壮,一周1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经前1 d开始服用布洛芬胶囊,每日2次,每次1粒,连续服用3 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以及VAS视觉模拟评分差异。结果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二者均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2组痛经患者的疼痛症状积分以及VAS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蛇灸组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蛇灸结合刮痧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长蛇灸结合刮痧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刮痧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蛇灸结合刮痧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单纯用刮痧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合谷刺配合化脓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合谷刺组和西药组,各30例.合谷刺组选曲池、三阴交等穴合谷刺,配合大椎、足三里等穴化脓灸治疗;西药组口服双氯灭痛,肌注甲氨喋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血沉和类风湿因子情况.结果:合谷刺组总有效率为76.7%,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沉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西药组不良反应较合谷刺组更为明显.结论:合谷刺可明显缓解RA活动期症状及体征,疗效与口服西药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西药明显降低,是治疗RA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蛇灸对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随机分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抗风湿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长蛇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蛇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疗效优于单纯的抗风湿药物。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疾病"一词在今天是个常用的双音词,其意义人人皆知.但在古代文献中,"疾"和"病"往往单独使用,其意义也稍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13.
刘明 《科学养生》2009,(1):56-56
“三鹿奶粉”造就了一堆结石婴儿,这才让很多人知道有个东西叫三聚氰胺。据报载,这种东西早些年曾引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关注,起因是一些宠物主人发现宠物进食某种食物后就死亡了,于是将该商家告到法院。经过周密调查与化验,罪魁祸首就是三聚氰胺。出于某种原因,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对外宣布,该物微毒,  相似文献   

14.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中有“府吏免寻、李延共止”一句。其中“兒”乃今“倪”字,为姓。作为姓氏,兒、倪关系复杂,源远流长。本文从姓氏学角度剖析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9.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20.
"未"可作为一个时间段的一种状态,属于从午时阴阳交到申时形体成的中间发酵阶段,是一个量变过程,"治未病"是调理体质状态,纠偏扶正,引导其向平和质方向发展,防治疾病的一种过程。"未病"含义包括"状态""无病""转折",认为"治未病"不仅是"无病养生",可以是"调理体质",还是"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治未病"不仅仅只是治"没有"的病,也不是治"不知遥远未来何时发作"的病,而是掌握了现在的身体状态是平和体质?或是偏颇体质?是无病?是病前?是病中?还是病后?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评估身体的疾病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