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象棋在全国的普及程度是极高的,但认识中国象棋与气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者则极少。中国象棋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产、劳动之余进行的一种游艺活动,能使疲劳的大脑和肌体得到充分的休息,调动另一部分大脑并激发其潜能,实际上也是一种调剂身心的气功锻炼。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将中国象棋当做一种文体游戏,而应将它视为一门源于易经的入世哲学。中国象棋棋理博大精深,涉及到宇宙间方方面面,诸多学科。一盘棋,可以缩写事物生长发展及其终结的法度,处处应用着综合整体现的一盘棋思想。只因一着错,输了满盘棋,这种事已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
中国象棋是我国一项高雅的传统文体活动,古往今来,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欢下象棋。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趣意盎然的棋诗,过去一说到名人棋诗,有的人总不分棋诗写的是吟围棋,还是咏象棋,就像同样是饭,不分干饭还是稀饭。笔者偏爱象棋,闲暇尤喜品读象棋诗,从诗行里看出名人对下象棋的不同理解,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3.
徐某,男,50岁,农民。于1996年4月1日就诊。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心下有物撑顶之感,身体前俯时尤甚,后渐心下着物即不适。近两个月来心下着物即疼痛,夜间睡眠着被也疼醒,常用手护住心下或侧卧睡。曾服多种“胃药”治疗无效。刻诊:无发热恶寒,饮食及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4.
2005年5月27日,“上海中医药杂志”庆贺她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经历创刊的艰辛、停刊的痛苦、复刊的欣喜和健康成长后的欢乐之后,谋划继往开来的宏图大计。此乃杂志发展史上的大事,亦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学术、中医文化方面的一件大事,更是上海和全国、乃至境外国外中医界关心和感兴趣的一件事。是日天公不作美、下着滂沱大雨。但中医界的耆宿、名家,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不辞辛劳、顶风冒雨莅临会场。诸如全国著名中医学家裘沛然、  相似文献   

5.
琴棋书画被中国古人称之为“四雅”,古人围绕这“四雅”吟诗赋文的不少。其中,很多诗人爱下棋,不少棋手爱赋诗,于是,流传下来很多情趣盎然的“棋诗”。唐玄宗有一次和宰相张说下围棋,正好李泌入宫进见,唐玄宗要张说试一试李泌的才学。张说就借“下棋”一事出题,要李泌作诗《咏方圆动静》,并且自己先作一首: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李泌略加思索,随即也作一首: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呈才,静如遂意。张说的诗以当时的棋局做比喻,概括了下棋的特点,既逼真而又传神。李泌的诗却从当时的下棋扩展开去,引申到行义、用智、呈才、…  相似文献   

6.
自从棋产生的那一刻起,除了最原始的娱乐作用,也开始兼有教化的功能。尧的儿子丹朱虽然是圣人之子,却自小性情乖戾,长大后又嗜好游玩,不务正业。尧帝为此担心不已,于是去找仙人蒲伊。在蒲伊那里尧领悟了棋理,于是回家做出了棋,丹朱从此沉迷于棋道之中,之后行为便规正了许多。无独有偶,杜陵有个人称杜夫子的人善于下围棋,在围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获得很高的荣誉,当有人讥笑他不务正业、浪费光阴时,杜夫子反驳说:“下围棋虽是游戏之事,但只要精通其中的道理,就会大大地有益于对圣人之道的学习。”随着世人对棋的认识的加深,棋逐渐成了古代文…  相似文献   

7.
善奕者长寿     
石头 《养生月刊》2016,(8):735-737
琴、棋、书、画,在我国古代称为“四雅”.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情趣活动,这种情趣活动有助于高尚情操的培养,也有益于养生保健. 四雅之中,棋居第二,棋被人们誉为数学的艺术,情趣的科学,战斗的游戏,智慧的化身,养生的妙方.奕棋,不仅是紧张、激烈的智力竞赛,而且对人们的养生益寿也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8.
枳棋为鼠李科(Rhamnaceae)枳棋属(Hovenia Thunb.)植物,又名拐枣、鸡爪梨、鸡矩子、甜半夜。有3个种和3个变种。枳棋通常以种子入药,称枳棋子,“味甘、平、无毒,主头风、小腹拘急”,中医认为有清热、利尿、解酒毒之功效,主治醉酒、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等症;其果序轴可治疗风湿;果梗可健胃、补血,用于滋养补血;叶用于死胎不出;汁液用于除狐臭。  相似文献   

9.
商丹 《东方养生》2014,(8):54-61
吴清源是最为日本民众熟知的华人之一。日本NHK电视台曾采访过多位日本棋手,问他们吴清源的棋究竟好在哪里。棋手们回答说:“吴先生的棋好看,如行云流水,现在已经找不到这样的人了。”  相似文献   

10.
笔者的“多用保健棋”于1991年获国家专利后,曾博得国内外好友的亲切关注。“多用保健棋”是对每个人都有益的保健玩具,而用该棋和气功原理创立的“六分钟棋功疗法”则是笔者献给人类的一种防治疾病的简易气功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