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挛汤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舒挛汤,对照组口服巴氯酚,共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CSI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肢改良Ashworth分级、CSI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挛汤对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痉挛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血加动气针法治疗中风后手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中风后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放血加动气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前后采用肌张力Ashworth分级量表评分、Fugl-Meyer功能量表的手功能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估。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肌张力、手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血加动气针法是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安瑜  徐应倩  黄璐 《新中医》2021,53(3):135-139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结合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症状、肢肌张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分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肢肌张力改善情况(Ashworth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改良RANKIN量表)及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肌张力Ashworth评分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Ashworth评分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ANKIN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RANKIN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结合推拿可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肢体肌张力与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三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结合筋骨针疗法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相比,可更有效地减轻缺血性中风患者痉挛上肢的肌张力、改善运动能力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孪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筋刺法组60例,另设针刺手阳明经穴组60例作对照,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经筋刺法组治疗后Ashworth级别降低,(P<0.005);经筋刺法组(P<0.001)与对照组(P<0.05)治疗后Fugl-Meyer分值均提高,肌张力的降低值(Ashworth量表)与肢体功能的增加值(Fugl-Meyer量表)呈显著性正相关(P<0.001).结论:经筋刺法能降低中风病人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而痉挛的改善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金针王乐亭"中风十三治"之"手足十二针法"针刺,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5次,共治疗20次。A组针刺得气后不留针,即刻起针;B组得气后留针30 min;C组得气后留针60 min。比较3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AS)。结果 3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CSI评分及患侧肢体Fugl-Meyer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CSI评分及患侧肢体Fugl-Meyer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针刺后留针60 min,针刺后不留针及留针30 min均更能改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痉挛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络柔筋汤内服和熏洗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手功能障碍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活络柔筋汤内服和熏洗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平衡功能偏瘫恢复(Lindmark)评分、Brunnstrom手运动功能分级、改良Ashworth肌力评定量表评分及Fugl-meyer评价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筋肉拘急、屈伸不利、腰膝酸软、舌质红、脉沉细积分和改良Ashworth肌力评定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运动协调功能、感觉功能及Fugl-meyer评价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Brunnstrom手运动功能分级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Brunnstrom手运动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络柔筋汤内服和熏洗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手功能障碍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促进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改善肌力水平,并有助于降低手功能缺陷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结合组30例,采用步行训练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仅行推拿治疗.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结合组Fi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行训练结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法评价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张力分级评定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ADL,FAC及上、下肢Fugl-Meyer积分[分别为(73.47±18.66),(3.69±0.36),(47.23±13.86),(29.37±7.4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4.52±23.21),(3.18±0.45),(39.48±14.13),(24.73±7.69)分](P<0.05,P<0.01).结论:在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能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能提高上、下肢运动能力,能改善患者步态,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原络配穴法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8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包括Bobath技术、OT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手阳明大肠经及手太阴肺经原穴、络穴针刺治疗,即大肠主合谷穴,肺之客列缺穴,每天1次,两种治疗每周5次,周末休2 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周期共4个疗程。4个疗程后,通过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简化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Fugl-Meyer手部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痉挛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指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原络配穴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在提高中风后手指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改善生活日常能力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电针腕背四穴治疗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外关、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为主治疗,治疗组给予阳溪、中泉、阳池、阳谷四穴电针治疗,1次/d,6 d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 d,连续治疗观察4个疗程,以FMA评分、Lindmark评分、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等级、ADL评分进行效果评判。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可改善FMA评分、Lindmark评分、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等级、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63.33%(1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腕背四穴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手腕部的运动、感觉功能,改善患者的偏瘫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八邪穴、外劳宫为主的针刺方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于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患者104例,以康复训练期间是否联合八邪穴、外劳宫为主的针刺方案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八邪穴、外劳宫针灸,对比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上肢部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脑卒中量表(CMSA)、改良Ashworth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临床痉挛指数(CSS)、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WMFT、MBI、CMSA、Ashworth、C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八邪穴、外劳宫为主的针刺方案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保证临床疗效,且减少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可应用于临床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低频穴位电刺激,以屈伸肌交替刺激的方法,作用于患侧手腕部穴位及肌肉,探究此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手腕部活动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进行电针治疗。两组治疗时间相同,每天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选用Lindmark手腕部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上肢评分、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疗后手抓握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Lindmark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上肢评分、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屈伸肌交替法低频穴位电刺激对卒中患者手功能的重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并分析对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巨刺法,在治疗4周后分析疗效并探讨对患者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疗效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P<0.05); 治疗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肢体功能评分(FMA)均显著升高,肌肉痉挛评分(MAS)降低,且治疗组MBI、FMA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疼痛、关节僵硬、痉挛、疲劳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以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Klotho、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3)、G蛋白耦联受体APJ内源性配体(Apelin-13)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降低,且治疗组HDL高于对照组,LDL、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 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MMSE)水平显著升高,卒中状态评分(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F)降低,且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NDF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效果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卒中状态、认知功能、上肢运功功能及活动度,降低血脂水平及对神经功能的损伤,在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巨刺针法与常规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30例)、患侧组(30例).两组均穴取肩偶、肩髎、曲池、合谷等,巨刺组取健侧,患侧组取患侧.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肢运动功能;采用ADL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评价疼痛及观察治疗前后肿胀程度.结果: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巨刺组优于患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肿胀和疼痛评分都有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肿胀程度改善巨刺组优于患侧组(P<0.05),但疼痛改善两组相当(P>0.05);巨刺组总有效率为93.3%,患侧组为9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在减轻肿胀、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6.
朱晓鹏  戎军  周明倩 《新中医》2021,53(2):112-115
目的:观察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关节痉挛程度(Ashworth)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对照组为7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关节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陆氏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该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2014—2015年收治的发病后2周到6个月内的84例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陆氏针灸组、康复对照组,每组42例,均实施基础康复治疗,陆氏针灸组加用陆氏针灸,疗程持续4周。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量表上下肢运动功能总评分、平衡评分、感觉评分,Barthel量表评分、肌张力均显著升高,中风中医症候积分、NIHSS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陆氏针灸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各脏器功能不全以及危及性命的严重不良事件,陆氏针灸组治疗期间亦未发生晕针、断针等与针刺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陆氏针灸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更为有效地促进中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 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30 d 后采用 Ashworth 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Ashworth 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I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浮针配合电针可明显缓解偏瘫肢体的痉挛并且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配合电针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