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产后发热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发热主要表现为发热持续不退,或新产后突然高热寒战,恶露不绝或恶露不下,小腹疼痛、乏力、自汗、纳呆等为主症,严重影响了妇女产后康复.笔者自1994~2000年间,采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本病,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7例中产后感染7例,产后淤血发热13例,产后气血不足发热27例;年龄21~37岁;体温38.5℃~39.0℃. 2 治疗方法 加味补中益气汤:由红参8g(另 ),黄芪30g,白术、归身、柴胡、青蒿(后下)、白薇、山楂、红枣各10g,陈皮、炙甘草各5g.有淤血加川芎、益母草;外感加桔梗;便溏加茯苓、扁豆花.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一般服2~5剂. 3疗效标准 恶寒、头晕乏力、纳呆等症消失,体温降至37℃为痊愈;发热减轻,体温降至37.5 ℃~37.8℃为有效;发热稍减,其它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相似文献   

2.
尹剑平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2):534-534
内伤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笔者辨证施治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阴虚内热 王某,女,40岁.2年来午后低热,体温常为37.6℃~37.8℃,自觉手足心发热,心烦口干,盗汗,失眠多梦,夜间两腿发麻,精神萎靡.舌无苔、质偏红,脉细而稍数,左关微弦.诊为阴虚发热.治以滋阴清热,予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12g,怀山药15g,丹皮9g,柴胡7g,茯苓、山萸肉、白芍各10g,五味子6g,肉桂(后下)4g.服7剂后,体温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发热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资料 :2 6例小儿患者均为门诊 ,1 1例为住院小儿患者 ,女 1 3例 ,男 2 4例 ;年龄 9个月~ 5岁之间 ,病程 3~9d,为夏季小儿发热不退伴有肠胃不和小儿患者。 T38℃~ 4 0℃之间  治疗方法 :四逆散加味 ,柴胡、枳实各 5g,杭白芍 2 g,白术、连翘各 6g,蝉衣 1 .5g,偏腹胀者加陈皮 3g,便秘去白术加大黄 0 .5g,气虚者加太子参 3g,呕吐者去杭白芍加竹茹 3g,每日 1剂水煎服 ,分 3次温服。  治疗结果 :小儿发热服药后 ,体温逐渐正常 ( T37℃ ) ,痊愈 2 9例 ,有效 8例 ,(当天服药后体温降至正常 ,但下半夜又发热 ,服中药 2剂后体温降至正常 ,…  相似文献   

4.
经行高热 ,指经临发热在 39℃以上 ,经净则退 ,周期性发作。笔者以玉女煎加减治疗 3例均获效验。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 31岁、2 4岁、15岁 ;病程分别为 1年、8个月、6个月 ;均在经前作 B超检查 ,子宫、附件及盆腔无异常发现 ;高热时查血常规、血沉、尿常规、胸透均正常 ;作妇科双合诊检查 (未婚患者作肛检 )未发现异常 ;均于经前 2~ 10 d起发热 ,体温高时达 39.2~ 39.8℃ ,经净热退 ;均在外院接受过中西医治疗 ,未效。1 方药组成 石膏 15 g(先煎 ) ,生熟地各 15 g,麦冬 15 g,知母 10 g,牛膝 15 g,钩藤 15 g(后下 ) ,白芍 18g。于发热前3 d…  相似文献   

5.
张某某,男,34岁,农民.1988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体温高达40℃,伴头痛、腰痛、眼眶痛,近2天热退,但尿量明显减少,每日不足100ml,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4天,病情渐重,特请中医诊治.刻诊:频繁呃逆呕吐,呕吐物为咖啡样,大便呈柏油样,日2至3次,日尿量不足50ml,体温37℃,血压60/40mmμg,神志恍惚,精神极差,全身多处瘀斑,舌红无苔,脉细数.治以内服灌肠并举.(1)保留灌肠法:生大黄30g(后下)生槐米30g生牡蛎30g,浓煎150ml,保留灌肠,日2次.(3)内服方:生大黄10g 水牛角粉10g(冲) 鲜生地30g 六月雪30g 麦冬30g 鲜石斛15g 茯苓20g 丰边莲30g 姜丰夏10g代赭石30g(先煎),水煎频饮,日1剂.用药后腹泻5次,为黑色稀水样便,腹胀、呃逆、呕吐稍好转,面浮减轻,尿量共约120ml.继前法灌肠,更内服方:水牛角粉10g(冲)大黄10g(后下)鲜生地30g丰边莲30g六月雪30g益母草30g 赤茯苓30g 泽泻20g 大腹皮20g 六一散20g麦冬20g,水煎频饮,日1剂.服药后日小便量约600ml,含大量膜状物,鲜黑色稀水样便2次,诸证减轻,此后根据上方加减,继续治疗10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期用解表通下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4 0例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4 0例中男 2 3例 ,女 1 7例 ;年龄 8~ 72岁 ;病程最长 3天 ,最短 8小时。所有病例均以高热为主症 ,体温最高 4 0℃ ,最低 38.5℃ ,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方法采用自拟的解表通下汤治疗。药物组成 :苏叶、荆芥、藿香、白芷、大黄 (后下 )各 1 0 g,银花、连翘、黄芩各 1 5g,板蓝根 30 g甘草 6g。上药水煎 ,每剂取汁 2 0 0 -2 50 ml,口服。日二剂分 4次服。治疗效果4 0例患者经治疗后 :31例显效 (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 ) ,7例有效 (3天内体温降至正…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年来自拟退热1号方治疗外感高热1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48例中,男78例,女7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82岁;病程3天以内.其中卫分证37例,卫气同病69例,气分证42例.体温在39℃~40℃者111例,40℃~41℃者37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者82例,不增高或淋巴细胞增高者66例.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者103例,急性支气管炎40例,大叶性肺炎5例. 2治疗方法 基本方:生石膏60g,知母、黄芩、大青叶、大豆卷各15g,柴胡、青蒿各20g,藿香(后下)、生大黄(后下)各6g.如患者体质虚弱,大便溏烂,上方可去生大黄、大青叶加党参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250ml,分2次温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中药药浴疗法退热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将82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按药液温度(38±1)℃和(40±1)℃2个水平、药液浓度0g/100ml、1g/100ml、2g/100ml3个水平、药浴时间15、25min2个水平,采用2×3×2多因素多水平析因设计,分为12组,进行洗浴治疗,观察入组后3天内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绘制体温曲线图,比较不同药液温度、浓度、药浴时间的退热效果和第1、2、3天体温曲线下面积。结果 (40±1)℃组第3天的体温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38±1)℃组(P<0.05);2g/100ml组第2、3天体温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0g/100ml组(P<0.05);25min组第1、2、3天体温曲线下面积与15mi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确切,适宜的药液浓度、温度、药浴时间分别为2g/100ml,(39±1)℃,15~25min。  相似文献   

9.
1 病历介绍例 1:男 ,2岁 4个月。因发热、咳嗽 1周 ,饮食时哭闹、拒食 3d于 2 0 0 3年 5月 2 1日入院。查体 :体温 39.5℃ ,心率10 2次 /min ,呼吸 2 4次 /min ,体质量 14kg ,口腔内有 4~ 5处米粒样溃疡 ,曾在当地诊所输液 (用药不详 )效果不佳。血常规 :WBC 15 .6× 10 9L-1,LYM 0 .5 4 6 ,GM 0 .0 7,Hb 12 7g/L。给予先锋V、清开灵静滴 ,聚肌胞 2mg肌注 ,1次 /d。 2d后溃疡明显好转 ,患儿饮食时不再哭闹 ,体温降至 38.0℃。例 2 :女 ,3岁 7个月。因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于 2 0 0 3年 3月 2 0日急诊入院。查体 :体温 37.5℃ ,心率 9…  相似文献   

10.
《中医杂志》2012,53(18):1619
1 章次公治疗咳嗽医案 张女,感冒发热三四日,咳引胸膺痛,咯痰不爽,临风毛耸. 荆芥9g,白前9g,桔梗3g,紫菀9g,陈皮6g,百部6g,甘草3g,紫苏子12g. 二诊:服止嗽散后,咳减轻,咳引胸膺痛已除,咯痰仍不爽,怕风. 桔梗3g,紫苏子12g,陈皮6g,牛蒡子9g,薄荷叶6g(后下),浙贝母9g,甘草3g,车前子9g(包).(《章次公医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