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的两种主要成分丹参素和丹参酮IIA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分别加入丹参素5mg/L、10 mg/L及20mg/L,丹参酮IIA0.05mg/L、0.2mg/L及0.8mg/L干预72h。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化法鉴定EPC,分别观察EPC的数量、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素干预组促进外周血EPC扩增,并显著改善外周血EPC的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丹参酮IIA组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丹参的两种主要成分中,丹参素可增加培养EPC的数量并改善其功能,丹参酮IIA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 low density lipopmtein Ox-LDL)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祖细胞.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100 mg·L~(-1))及丹参素干预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100 mg·L~(-1)加丹参素,浓度分为2,10,50 mg·L~(-1)),干预24 h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并取各组细胞上清液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后,外周血EPCs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显著受损,细胞上清液SOD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丹参素干预24 h后,显著改善了外周血EPCs的功能,各组SOD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减少.结论:丹参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后内皮祖细胞的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保护作用。方法: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各6例入选研究,各取空腹外周血20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选择法行EPCs培养,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样一分为二,分别为高胆固醇组及丹参组,丹参组培养时另添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0μg/mL,采用流式细胞术、倒置显微镜、MTT法、Boyden小室等分别观察各组EPCs数量、集落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6.13±0.84)vs(24.53±3.67),P<0.01〕,且其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也显著降低,培养时添加复方丹参注射液使丹参组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较高胆固醇组显著提高,但低于对照组,其中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虽仍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下降,功能受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丹参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丹参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另接受2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束后各取空腹外周血20 mL贴壁选择法行EPCs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倒置显微镜、MTT法、Boyden小室等分别观察其对EPCs数量、集落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提高其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显著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韩建萍  梁宗锁 《中草药》2005,36(5):756-759
目的研究氮、磷肥对丹参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氮对丹参素及丹参酮ⅡA的积累表现了负面的效应,随施氮量的增加,丹参素及丹参酮ⅡA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磷肥对于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积累表现正效应。施用磷肥可以缓解施氮造成的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下降。丹参酮Ⅱ。和丹参素的积累高峰值均出现在150d左右。结论施氮有利于丹参产量的增加,施磷有利于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胶囊升缺血后肢大鼠外周循环中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数量的变化及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喂食补肾生血胶囊,1周后细胞培养观察外周血EPC数量变化,4周后检测缺血组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药物组大鼠外周血培养的EP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组织微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组织VEGF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补肾生血胶囊通过动员骨髓EPC的迁移、分化.促进局部血管新生.达到改善缺血组织供血目的。  相似文献   

7.
丹参的微波提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用微波提取丹参优化工艺。[方法]以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和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为指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对丹参的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与传统工艺比较。[结果]丹参以6倍量95%乙醇、微波功率320W提取30min,药渣再以12倍量水,320W微波提取两次对丹参酮ⅡA,丹参素和原儿茶醛三种指标成分的提取量,相当于或优于现行法的提取量。[结论]用微波提取丹参酮ⅡA较易,而对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相对所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长年限对丹参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对山东白花丹参及紫花丹参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白花及紫花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新酮)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迷迭香酸)含量。结果:1年生白花丹参5种脂溶性成分总含量为6.18mg·g-1,2年生总含量为3.63mg·g-1,而1年生紫花丹参5种脂溶性成分总含量为7.08mg·g-1,2年生总含量为7.06mg·g-1;1—2年生白花丹参中水溶性成分总量分别为44.44mg·g-1和43.19mg·g-1,紫花丹参分别为38.89mg·g-1和49.12mg·g-1。结论:比较丹参活性成分总含量,白花丹参以1年生质量为佳,紫花以2年生综合品质为佳;相同砂质土壤栽培条件下的紫花丹参质量高于相同年限的白花丹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内皮祖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黄芪干预组(黄芪甲苷浓度分别为5、25和75μg/mL),各自干预24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黏附能力测定试验、Matrigel体外成血管试验及Transwell小室法观察黄芪甲苷对EPCs增殖、黏附、成血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各剂量干预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黏附细胞数、血管数、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结论:黄芪甲苷可显著提高内皮祖细胞多种细胞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 (分别为 0.1,0.5,1,3mmol·L-1)培养一定的时间 (6,12,24 ,48h)。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被认为是正在分化的EPC ,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观察EP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葛根素显著增加外周血EPC数量 ,并且EPC数量随葛根素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 ,3mmol·L-1浓度葛根素作用 24h对EPC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较对照组增加了 1倍 ,P<0.01)。葛根素也显著改善了外周血EPC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增殖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论 :结果提示葛根素可增加EPC的数量且伴随着EPC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其语言深奥典雅,风格隽秀,是中医古籍中运用修辞的典范。其修辞现象既是文字运用的一大特色,又是翻译的难点所在。故基于比喻、摹声、讳饰、谐韵等辞格角度,探讨如何依据题旨情境,在英译中实现本体与喻体、声象与物象、词形与韵律的有机结合,从而一方面清楚表达语义和逻辑关系,创建合理的结构形态和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展示中医内涵与文化意蕴,在译语中构建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情感意境,实现“形与意”“情与理”的符号转换,具有良好的学理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40种蛇类动物骨骼的鉴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道了40种蛇类动物(主要是药用蛇)的骨骼鉴别检索表,可供去皮蛇类药材鉴别时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亚健康研究中有关概念、范畴、病因病机等存在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身的看法与体会,认为亚健康属于中医学"病"的范畴,与中医学"未病"中的"欲病"状态更为接近,亚健康与心身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亚健康状态重在"调理",病机以气虚、气郁为主,病位主要在心、肝、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