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小勇  武学萍  范虹  刘超峰  雷鹏 《陕西中医》2010,31(8):1043-1044
雷忠义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内科各种疑难杂病。在血瘀证的辨证治疗方面亦有独到的经验,认为"久病致瘀,新病未必无瘀","瘀血致病当分急慢","瘀血致瘀","瘀久生毒","缺血之处必有瘀血";重视甲床色泽变化及舌下脉络,瘀血辨证,但见主证便是,不必悉具;重视血瘀证的病因诊断,强调辨证论治与辨因论治相结合,善用虫类药及引经药。  相似文献   

2.
余秋平  刘阳  仝小林 《中医杂志》2012,53(19):1621-1625
张仲景对活血化瘀方药的选择具有灵活性与原则性,常根据瘀血形成的病因,瘀血的轻重、新久,部位的深浅,血分的虚实等不同,因势利导,选用具有不同作用特点的活血化瘀方药,做到攻而不伤.血瘀证的治疗,对血虚夹瘀证,或者血瘀不重,仅表现为血分瘀滞者,多选用当归、川芎、白芍等养血活血药;对于一般的血瘀证,多选用大黄、桃仁、红花之类活血逐瘀药;而针对久病血瘀入络而络脉瘀闭者,则多选用水蛭、虻虫、土鳖虫等虫类药,以活血通络开闭.只有恰当配伍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活血祛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血瘀证”有人称为“瘀血证”,实际上两者有所区别。瘀血是指瘀斑、瘀块、瘀点等皮下出血 ,紫癜、血肿等离经之血 ,是有形的出血性病理变化。而血瘀是广义的 ,除包括离经之血外 ,尚包括脏腑经络人体各部位的血液停滞 ,瘀塞不通 ,血脉不通 ,血不循经等广泛的病理性改变。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虽然其本在于心气不足 ,但标证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证。心绞痛病机系由气滞、气虚所引起的瘀血 ,不通则痛 ,临床上广泛应用活血化瘀药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冠心病人除常表现有心痛、舌质紫暗、瘀斑瘀点等传统血瘀证候外 ,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 ,血瘀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病不同血瘀证舌色及舌下络脉的瘀血程度。方法:用RGB值定量分析及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结果: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较淡红舌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青紫舌与各血瘀证的舌质RGB值的观察表明: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舌下络脉主干充盈度相比较,湿热瘀滞证多见饱满隆起弯曲,占91.4%;各组主干充盈度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舌下络脉多见双支干、多支干,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占60%,气虚血瘀证多见双支干,占64.7%;各组主干形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瘀程度越重,蓝色分量B值越高,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说明青紫舌的瘀血程度大于其他瘀血舌;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饱满隆起弯曲,说明湿热瘀滞证的瘀滞程度大于其他血瘀证的瘀血舌,说明肝病瘀血舌象舌下络脉主干形态和主干充盈度的临床观察可作为肝病不同血瘀证微观证型分类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钱子高  钱毅 《光明中医》2000,15(2):42-43
活血祛瘀药是为血瘀证而设。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以治疗瘀积肿痛,外伤瘀肿,瘀阻经络之半身不遂,瘀血内停之胸腺诸痛等证。血瘀证多由寒凝、气滞、血虚、气虚、外伤等所致。临床用药也有同有异。笔者现将活血祛瘀药的临证配伍规律作一浅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 "水瘀"形成的机理,包括 "因水而致瘀"和 "因瘀而致水",认为水停血瘀是瘀血的一个特殊病证,即 "水瘀证"。并应用水瘀理论分析水肿病因病机和活血利水治疗水肿的体会。"水瘀证"有助于深入研究瘀血与水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瘀血及水肿证的辨证治疗,有助于临床进一步应用和发挥。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记载活血类方2个与逐瘀类方7个,认为血瘀与瘀血有别,方证也不尽相同。活血类方证以头面部症状为主要表现,逐瘀类方证以身痛等症为主要表现;在治疗上认为血瘀证治以缓攻,瘀血证可增加活血类药,并配伍引药以增强活血逐瘀之力。明确王氏对血瘀证与瘀血证认识的不同,为精准辨治此类病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肺部疾病多见气病与津液病,但肺瘀血证也是客观存在的。本文针对临床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的问题,提出肺脏易瘀的观点,并根据肺瘀血证的临床表现,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成果,将之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瘀阻肺、热壅血瘀、阴虚肺热、阳虚血瘀、久病络瘀等7型辨证论治,强调了活血化瘀法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凡以通畅血脉、消除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这类药物具有通畅血脉、调经止痛、消肿疗伤、活血消痈等功效。活血化瘀药的应用对象是血瘀证,根据其作用的强弱,而有和血行血、活血散瘀及破血逐瘀之别。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故临床上血瘀证可见于由各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水瘀"形成的机理,包括"因水而致瘀"和"因瘀而致水",认为水停血瘀是瘀血的一个特殊病证,即"水瘀证"。并应用水瘀理论分析老年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病因病机和活血利水治疗老年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体会。"水瘀证"有助于深入研究瘀血与水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瘀血及水肿证的辨证治疗,有助于临床进一步应用和发挥。  相似文献   

11.
采用冰水浴游泳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法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采用UPLC-Q-TOF/MS方法分析正常大鼠、急性血瘀大鼠和给药佛手散干预急性血瘀大鼠尿液之间的内源性代谢物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选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合质谱信息和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将鉴定到的生物标志物输入MetPA数据库中构建代谢通路。研究急性血瘀大鼠给药佛手散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变化,寻找可能的生物标志物,探讨佛手散的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结果在急性血瘀大鼠尿液中发现并鉴定了11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主要和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鞘脂类代谢3条代谢通路相关。而佛手散可调节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体内紊乱的代谢通路并使其向正常状态转归。该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组学在中药整体性药效评价、作用机制的阐明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肿瘤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阐述肿瘤血瘀证与纤维蛋白原 (Fng)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肿瘤血瘀证的实质及活血化瘀治则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 77例原发性肺癌患者Fng含量 ,其中肺癌组 (未转移者 ) 5 0例 ,转移组 2 7例和健康人对照组 2 0例 ,并按中医辨证标准予以分型。结果 肺癌组、转移组较对照组Fn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 ,且转移组与肺癌组也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中医辨证分型中具有血瘀证特征者 ,Fng含量增高尤其突出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加剧肿瘤血瘀证 ,而肿瘤血瘀证的实质是血液凝固—纤溶—血小板功能紊乱。活血化瘀贯穿于中医治疗肿瘤的始终 ,在此基础上 ,根据辨证和病程辅以其它治则。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 1995年 1~ 12月资料完整的4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 ,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 ,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 :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使血流通畅 ,聚积减少 ,血管再通 ,供血增加 ,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 ,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论张仲景妇科血瘀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发现,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妇科血瘀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其治疗进行了较为完备的论述,从而建立了中医妇科血瘀学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血瘀证和活血化瘀药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探索活血化瘀药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促进和血管生成正常化作用,为活血化瘀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方法检索相关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方面的大量文献,并对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结果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的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滞、痰凝、血瘀、毒邪等凝聚而成。在治疗上,临床应注意不同活血化瘀药的选择应用,应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及不同的病期等情况灵活应用,以及与扶正培土、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祛湿化痰等方法的配合应用。结论血瘀是常见病因病机,贯穿肿瘤发生发展各个阶段,而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探讨活血化瘀在恶性肿瘤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认为恶性肿瘤之病理变化与血瘀状态及瘀血产物密切相关,临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当与病机相应,重成瘀之因;与病程相应,明瘀成之时;与病位相应,知生瘀之处;与病理产物相应,晓瘀生之度。活血方药之用,以扶正为先,以正本清源为治;化瘀治法之用,中病即止,时时养血,以防瘀血再生。  相似文献   

17.
左旭锐  肖照岑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1-97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血瘀体质是中医体质分类中一种基本类型,女子以血为主,更容易形成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女性除一些常见特征外,多伴有月经不调,更易患血瘀证,其血瘀体质成因与女性生理特点、机体衰老、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外界因素、生活习惯等有关。因此应针对女性血瘀体质的成因,制定调理方案,促使女性血瘀体质向平和体质转变,可有效防治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消渴痹证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导师临床经验,认为湿瘀贯穿于消渴痹证始终。从内外湿邪交互影响、瘀血阻滞经脉两方面,分析湿瘀致病的特点及表现,指出湿与瘀均是消渴病的致病因素,由此进一步探讨消渴痹证的发生发展,总结出湿瘀互结的病机变化,湿瘀既是消渴痹证的病理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湿与瘀相互搏结形成消渴痹证。故临床治疗中应兼顾湿瘀两方面因素,以散寒除湿、化瘀通络,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为治法,将祛湿和活血化瘀相结合,湿瘀并治,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消渴痹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黄桂灌肠剂活血化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黄桂灌肠剂抑制家兔“血瘀”及抗大鼠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用黄桂灌肠剂分别给新西兰家兔、SD大鼠灌肠 ,观察其对全血黏度变化及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灌肠剂能明显降低“血瘀”家兔的全血黏度 ,能明显减轻大鼠血栓湿重。结论 黄桂灌肠剂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