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采样分析研究了黄芪不同生长期植株的生长量及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结果:黄芪出苗后100~163 d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88.22%。黄芪各器官氮、磷、钾的含量表现为茎叶>根系,黄芪茎叶和根系中的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为氮>钾>磷。在黄芪整个生育期,黄芪对氮的积累强度最大,钾次之,磷最小。黄芪营养旺盛生长后期,氮、磷、钾的累积强度降低,至收获期,根系氮、钾的累积强度有所升高,磷的累积强度基本稳定。黄芪根系对氮、磷、钾相对吸收强度最大值比茎叶出现的早,茎叶对氮、磷、钾的吸收强度最大时期在出苗后100~132 d,氮、磷、钾积累强度曲线出现一个高峰。结论:黄芪出苗后100~163 d是黄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快的时期。出苗后100~132 d是黄芪茎叶氮、磷、钾吸收强度最大时期,且氮吸收高峰期早于钾、磷;这时每天形成1 kg的干物质所需要的养分量最多,是黄芪的氮、磷、钾营养临界期;每生产100 kg黄芪需要从土壤和肥料中吸收2.32 kg 氮;0.323 kg P2O5;1.62 kg K2O。  相似文献   

2.
杨美权  刘大会  邵爱娟  陈美兰  金航  杨野 《中草药》2013,44(19):2745-2752
目的 研究黄花蒿植株干物质累积规律,以及对氮、磷、钾、钙和镁营养吸收与分配规律,并为制定黄花蒿科学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黄花蒿不同生育期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植株不同功能构件的干物质量及氮、磷、钾、钙和镁的量。结果 移栽后前40 d为黄花蒿幼龄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叶片;移栽40~100 d为营养生长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叶片及枝;移栽100~180 d为生殖生长期,其中100~140 d为生殖生长前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枝及花蕾,140~180 d为生殖生长后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枝和种子。黄花蒿幼龄期营养元素累积量最低;营养生长期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开始增加,主要分配于叶片和枝;生殖生长前期仍主要分配于叶片,但开始向花蕾转移;生殖生长后期主要分配于种子。黄花蒿干物质总量与营养元素吸收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生育期氮、钾、镁、钙、磷总累积量比约为4.21∶4.17∶0.74∶0.63∶0.24。结论 黄花蒿幼龄期应少施肥,以减少养分流失;移栽40~140 d,黄花蒿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应及时追肥以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尤以氮、钾和镁肥为主;磷、钙和镁在100~120 d需求较大,应尽早施入及在现蕾期喷施速效钙镁磷肥,以保证花蕾的分化和种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云木香不同时期干物质及氮、磷、钾、钙、镁营养素积累与分配规律,为云木香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移栽后第1年生的云木香为研究对象,缓苗后每隔25 d田间取样1次,分别测定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的量。结果:云木香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趋势,根部呈直线上升,生育前期主要以茎、叶的干物质积累为主。缓苗后50 d为返青期,养分吸收量较少。75~125 d为快速生长期,是根的快速生长膨大期,在125 d时氮、磷、钾元素的吸收量最大,分别为1395.90、205.03、1311.33 mg/株;150 d时钙、镁吸收量最大,为682.54、155.88 mg/株。云木香对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表现为氮>钾>钙>磷>镁,干物质积累和各营养元素吸收呈正相关。结论:云木香返青期应少施肥;快速生长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肥料利用最大效率期,施肥以氮、钾和钙肥为主,肥料使用应少量多次;钾肥早施;中后期主要施用速效钙、镁、磷肥。  相似文献   

4.
菊花对氮、磷、钾、钙和镁营养吸收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菊花植株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对氮、磷、钾、钙和镁营养吸收与分配规律,以期为制定菊花科学施肥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菊花不同生育期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质量,及其氮、磷、钾、钙和镁的含量.结果:菊花生育期内植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氮、磷、钾、钙和镁营养吸收与累积而线性增加.不同生育期,植株对各营养吸收与分配不同.营养生长期各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植株的叶中,随着植株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各营养将逐渐向蕾、花及根部分配与转移.其中,花芽分化期既是菊花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也是其氮、磷、钾营养的最大效率期.生产上,每生产100 kg菊花药材需要吸收带走4.13 kg氮,0.37 kg磷,5.03 kg钾,3.03 kg钙,0.81 kg镁,各营养间吸收比例为N-P-K-ca-Mg1:0.09:1.22:0.73:0.20.结论:花芽分化期是菊花植株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生产上要注意这一生育期植株矿质营养和水分的供应,以促进植株花芽分化和干物质累积.在施肥时,磷、钾肥要提早施用,而氮肥宜分次施用,并需适当补充钙、镁肥.  相似文献   

5.
李贺敏  李潮海 《中草药》2007,38(10):1561-1566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白花蛇舌草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规律。方法定期取样研究干物质积累规律,采用常规测定方法测定植株氮、磷、钾的量。结果白花蛇舌草苗期对氮、磷、钾吸收较少,分枝开花期和结果期吸收量快速增加,成熟期氮、磷吸收减少,钾出现"负吸收"。白花蛇舌草植株对氮素吸收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比率为1.00:0.16:0.54。苗期和分枝开花期氮、磷、钾主要积累在叶和茎中,其中氮素以叶中分配最多,磷和钾则主要分配在茎中;结果期和成熟期氮、磷、钾多分配在花果和茎中,氮和磷花果中最多,钾则茎中最高。结论白花蛇舌草在苗期对肥料要求不多,可适当少施。分枝开花期和结果期吸收量骤增,要加大施肥用量,结果期对磷肥和钾肥要求较多,应适当补施磷肥和钾肥以满足此期果实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夏枯草氮、磷、钾吸收分配特征及其干物质积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夏枯草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吸收分配特性,以期为夏枯草科学施肥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夏枯草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采样,测定全株与各器官生物量及其氮、磷、钾含量.结果:夏枯草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呈线性增加趋势,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4月中旬至5月上旬植株干物质阶段积累率最高,达63.71%.3月下旬至4月中旬植株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中;5月上甸至5月下旬茎中于物质分配率最高;至6月中旬,果穗干物质分配率最大.4月中旬前,植株对氮磷钾吸收积累量较少,各营养元素主要集中于叶片;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均占整个生长期最大,分别为72.35%,59.82%,87.41%,此期营养元素主要集中于茎中;转入生殖生长期(即5月上甸后),果穗中营养元素积累量及分配率逐渐增大,并于6月中旬均达最高值.整个生长期以拔节期至现蕾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夏枯草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期,同时也是氮、磷、钾最大效率期.结论:拔节期至现蕾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夏枯草植株生长发育最关键时期,期间需注意田间水肥调控,以促进植株顶端现蕾与干物质积累.每生产100 kg夏枯草果穗,需吸收1.62 kg N,0.36 kg P2O5,2.88 kg K2O,各养分间吸收比例N-P2O5-K2O为1:0.22:1.77.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款冬花氮磷钾吸收特性。方法:测定不同生育时期的款冬花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结合干物质积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60~80d是叶片生长旺盛时期,80~100d是根茎部位生长旺盛时期,两者养分的累积速率都是氮〉钾〉磷;100~160d是植株养分需求的高峰时期,氮磷钾累积量均在全生育期的60%左右;180~220d之间,花蕾氮磷钾累积速率最大;整个生育期养分总累积量为钾〉氮〉磷,氮:磷:钾为4.00:1:4.29,需要氮41.693kg/667m^2,P20510.414kg/667m^2,K2044.709kg/667m^2,即每生产1kg干花,需消耗氮0.836kg,P2050.209kg,K200.897kg。结论:6月上旬和7月下旬应追肥一次以满足植株营养形态建成需求。9月中下旬宜追肥一次,以提高花的产量。每次追肥都应该氮磷钾兼施,尤其应保证钾肥的供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款冬花氮磷钾吸收特性。方法:测定不同生育时期的款冬花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结合干物质积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60~80d是叶片生长旺盛时期,80~100d是根茎部位生长旺盛时期,两者养分的累积速率都是氮>钾>磷;100~160d是植株养分需求的高峰时期,氮磷钾累积量均在全生育期的60%左右;180~220d之间,花蕾氮磷钾累积速率最大;整个生育期养分总累积量为钾>氮>磷,氮∶磷∶钾为4.00∶1 ∶4.29,需要氮41.693kg/667m2,P2O5 10.414kg/667m2,K2O4 4.709kg/667m2,即每生产1kg干花,需消耗氮0.836kg,P2O5 0.209kg,K2O 0.897kg。结论:6月上旬和7月下旬应追肥一次以满足植株营养形态建成需求。9月中下旬宜追肥一次,以提高花的产量。每次追肥都应该氮磷钾兼施,尤其应保证钾肥的供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不同生长期氮、磷、钾的吸收规律及其种植的平衡施肥问题。方法采用定期采样,分析不同生长期黄芪植株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生长量,推算种植过程的科学施肥量。结果黄芪植株地上部物质积累主要在7月份之前,此时氮磷钾最高含量分别可达2.193%、0.286%、2.206%;其根部物质积累主要在7月份以后,其氮磷钾含量不断增长。结论黄芪植株生长每年的需氮约1.813 g、需磷0.23 g、需钾1.391 g,6、7月份要多施磷肥。  相似文献   

10.
川白芷生长发育、养分及有效成分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郡雯  吴卫  侯凯  翟娟园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1):2812-2817
目的:研究川白芷生长指标、养分及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期采样并测定相关形态指标、氮、磷、钾及根部有效成分含量与积累量等。结果:秋播川白芷营养生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苗期、地上部分旺盛生长期和根旺盛生长期。随着生长发育,川白芷株高及地上部分干重先增大后减小,根长、根粗、干重逐渐增加;不同时期川白芷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总体而言,植株对氮、钾吸收量较高,磷较低,其累积量表现为氮钾磷,地上部分氮磷钾积累量逐渐减少,根部氮磷钾积累量逐渐增加,养分从地上部分逐渐向根部转运;根部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积累量逐渐增加。此外,地上部分磷、钾积累量与欧前胡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异欧前胡素含量则与根部氮磷钾的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从4月下旬起,川白芷进入根部旺盛时期,根部成为生长中心,其干物质、氮、磷、钾及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积累量迅速增加,此时应注意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  相似文献   

11.
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冉  王婷婷  李开铃  尚锐峰  宋杰  张景勍 《中草药》2020,51(6):1412-1426
近期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西医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在考察和试验中。中国多地用中医药治疗COVID-19临床治愈率较高,且治疗经济性较好。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在调节免疫力的同时具有抗病毒作用,在治疗COVID-19中应用较多。筛选200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明确报道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11种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甘草、广藿香、金银花、黄芩、连翘、厚朴、柴胡、板蓝根、大黄、黄芪、鱼腥草),总结了其有效成分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特性,以及在临床方剂和中成药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更好地用于COVID-19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半夏曲中4种优势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各样本的黄色素含量,为揭示半夏曲炮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半夏曲中筛选出的4株优势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丝衣霉菌Byssochlamys spectabili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它们的最适宜生长温度、pH值,利用糖类的产酸能力以及产淀粉酶、蛋白酶、黄色素的能力,同时测定半夏曲炮制过程中5个不同时间点样本的黄色素含量。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宛氏拟青霉、丝衣霉菌、黑曲霉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29℃、29~31℃、39℃,最适pH值分别为7.0、7.0、7.5、7.0。4种菌均具有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宛氏拟青霉、丝衣霉菌具有产黄色素能力。5个不同时间点样品的黄色素质量分数分别为69.875、69.875、71.750、119.500、137.875μg/g。结论 4种优势微生物在半夏曲炮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芦根及其混淆品(芦竹根、南荻根和芒根)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比较,确定芦根及其3种混淆品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禾本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厚伟  窦彦玲  赵金龙  孙燕 《中草药》2023,54(17):5742-5747
目的 分离和鉴定能够耐受牛胆汁的牛黄转化细菌,并应用到体外培育牛黄的制备。方法 从形成牛黄的牛胆囊胆汁中分离到可在牛胆汁中长期存活且具有较强牛黄转化能力的菌株(NDZNM-01),观测其外部形态、理化性状、分类学地位、牛胆汁耐受力,以及牛黄转化活力。结果 根据对NDZNM-01菌株外部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柠檬酸杆菌属细菌。进一步根据其16S rDNA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其他3种柠檬酸杆菌属的细菌聚在一个分支上,但形成单系,属于新发现的菌株。应用菌株NDZNM-01发酵新鲜牛胆汁,其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了2.35倍,胆酸含量增加了2.13倍。结论 综合对NDZNM-01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分子鉴定结果,NDZNM-01属于一种能够耐受牛胆汁的柠檬酸杆菌属的肠道细菌,具有高效转化牛胆汁为牛黄的活力。该牛黄转化细菌最终命名为Citrobacter bovis NDZNM-01 Wang Houwei,菌种收藏编号为CGMCC24893。  相似文献   

15.
陶爱恩  杜泽飞  赵飞亚  夏从龙  段宝忠 《中草药》2019,50(10):2467-2473
目的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黄精3种基原植物中多糖的组成和含量差异,为黄精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和柱前衍生化-HPLC(PMP-HPLC)法比较3种基原黄精中多糖的差异;采用紫外光谱法(UV)测定总多糖含量。结果 3种基原黄精多糖的IR平均光谱和二阶导数图谱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聚类分析(HCA)分析均可将3种基原的黄精加以区分;PMP-HPLC图谱显示3种基原黄精中多糖的单糖组成存在差异,共有成分为D-甘露糖、D-核糖、L-鼠李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D-葡萄糖、D-木糖、D-阿拉伯糖和L-岩藻糖;结果表明,所测样品多糖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为黄精类药材的多糖组成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川牛膝和伪品头花杯苋、杂牛膝及其掺伪品进行快速鉴别。方法:采用性状特征结合泡沫试验对川牛膝、伪品、掺伪品进行鉴别,其中性状特征方面,对形状、大小、质地、色泽、气、味6个方面进行观察及鼻嗅口尝,泡沫试验方面,以产生的泡沫体积为判断指标,对取样量、加水量、振摇时间、粉末粒度、水温、重复性、掺伪比例及其稳定性8个方面进行考察和验证。结果:性状特征方面,川牛膝及其伪品头花杯苋、杂牛膝在形状、大小、色泽、质地、气、味上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伪品存有色红、味苦麻的专属性鉴别要点。泡沫试验方面,优选的泡沫试验参数为,称取待测样品粉末(过3号筛)0. 3 g,置具塞刻度试管中,加水10 m L,密闭,用力上下振摇1 min,静置5 min,所得方法能鉴别出川牛膝、伪品和掺伪5%以上的掺伪品。川牛膝、伪品和不同比例的掺伪品产生的泡沫体积在5~30 min内无变化,9 h内略有下降,但幅度很小,且掺伪比例越高,产生泡沫的体积越大且稳定性越好。对8批川牛膝和8批伪品验证得出,川牛膝产生泡沫体积均2 m L,伪品均13 m L,5%掺伪品均 5 m L,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综合性状特征结合泡沫试验,得出川牛膝真伪及掺伪的5个专属性鉴别要点。结论:通过5个专属性鉴别要点,性状特征结合泡沫试验能有效的将川牛膝和伪品头花杯苋、杂牛膝及其掺伪品鉴别区分,且具有准确、简易、时耗短、可行性强等特点,为川牛膝真伪及掺伪鉴别提供新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尚  陈秧  彭彩云  王炜 《中草药》2019,50(15):3642-3647
目的首次建立止血调经颗粒甲醇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其中芍药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赛默飞Ultimate TM U30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Thermo Acclaim TM 120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μL。结果止血调经颗粒甲醇提取物指纹图谱共标记了11个共有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5;其中,指纹峰分别来自黄芪(1、5、7、10号峰)、党参(1号峰)、续断(2、3号峰)、白芍(4号峰)、当归(6号峰)、茜草(6、8、11号峰)和仙鹤草(9号峰),确定3个已知成分,分别为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芍药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 062.00、84.08μg/g。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用于止血调经颗粒的快速鉴别,为该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陈黎明  陈洁  张晓丹 《中草药》2023,54(8):2596-2606
目的 建立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快速筛查460份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43份)中常用的50种农药残留。方法 通过对比《中国药典》2020版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优选中药中50种农药残留的适配性前处理方法。中药样品经乙腈溶剂提取,以Qu ECh ERS法处理,采用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460份检测样品中共检出农药残留66份,总检出率为14.3%,检出禁用农药6份,检出率为1.3%,43份中药饮片中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1.6%,未检出禁用农药。农残的检出是季节性分布集中出现在第3、4季度,农贸市场和种植地的农残检出率明显高于医院和药店,并且存在农残超标情况。中药中根类和叶类受污染最重,中药材全草类中农药残留最多,检出率为20.4%,其次为叶类18.3%和根茎类16.3%,中药饮片中农残最高为叶类,检出率为15.4%,全草类检出率为11.1%、根茎类检出率为6.2%,全草类、根茎类和叶类存在样品中检出多种农药残留的现象。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快速筛查中药中农药残留,为保障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雷蕾  万果果  耿小玉  陈建都  潘正 《中草药》2024,55(6):2113-2122
由于生长因子类生物制剂药物在治疗伤口愈合中的局限性,从传统中药中挖掘缓解炎症反应、促血管生成、重塑上皮组织、加速伤口愈合的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治疗慢性伤口有积极意义。除传统的活血止血类药物如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三七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姜黄Curcumae Longae Rhizoma、乳香Olibanum等及其活性成分外,清热药如积雪草Centellae Herba、黄连Coptidis Rhizoma,补益药中黄芪Astragali Radix、淫羊藿Epimedii Folium等及其活性成分,复方托里消毒散、生肌化瘀汤等在伤口愈合各阶段都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通过对活血止血类、清热类、补益类药物及其活性成分和复方治疗伤口愈合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了解中药药效物质在治疗慢性伤口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匡海学  李斌  曹琦  苏阳  辛萍  杨素清 《中草药》2014,45(19):2834-2838
目的 对西瓜霜中的发酵菌种进行分离、鉴定,探讨西瓜霜发酵炮制的内涵,为西瓜霜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模拟传统工艺生产西瓜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以西瓜为培养基,发酵制备西瓜霜,分别用PDA、CZA及Sabourand等培养基,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西瓜霜发酵液中的微生物。采用形态学鉴定及DNA的ITS序列对比法鉴定分离出的菌种。结果 西瓜霜炮制发酵中共分离鉴定出6种真菌,分别为镰孢霉属Fusarium的WF-1,青霉属Penicillium的WF-2,毛霉属Mucor的WF-3,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的WF-4、WF-5、WF-6。结论 西瓜霜的制备是以西瓜为培养基,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尤其是高盐条件下,通过耐高盐自然真菌发酵炮制而成,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渗析制成的芒硝的细小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