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归-桃仁药对配伍特点及其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当归-桃仁药对不同配比的应用特点及其效应物质基础。方法:基于自建的中医方剂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挖掘归纳出当归-桃仁药对在方剂中的配伍特点;采用HPLC法分析当归-桃仁药对共煎液与单煎液不同配比中苦杏仁苷、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的含量变化;采用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评价配伍效应及其作用特点。结果:挖掘归纳出当归-桃仁药对在方剂中的配伍特点及其出现频度;实验结果表明当归-桃仁配伍有利于苦杏仁苷、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等效应成分的溶出;桃仁当归配伍比同等生药量的桃仁单味药材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增加,DPPH清除率增加;当归桃仁配伍比同等生药量的当归单味药材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增加,说明两者配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论:当归-桃仁药对具有合理性,有利于两味药中芳香酸类化合物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及苷类化合物苦杏仁苷的溶出;配伍后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增加和DPPH清除率增加,但各配伍比例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HPLC法研究当归-红花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和探讨当归-红花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两味中药配伍应用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柱(4.6 mm×150 mm,5 μm),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pH=2.45,2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温度:5℃;检测波长分别为320 nm、403 nm.测定追踪当归-红花共煎液与单煎液中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变化.结果 阿魏酸回归方程为Y=3.837 2X+0.0219(r=0.999 8),在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68~101.13%,RSD小于3.2%;羟基红花黄色素A回归方程为Y=1.364 7X-0.371 4(r=0.999 9),在5.0~10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7~102.97%,RSD小于2.8%;当归红花共煎液中阿魏酸含量比当归单煎液中平均升高142.64%,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比红花单煎液中平均升高145.37%.结论 当归-红花共煎液中阿魏酸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高于各单煎液中含量,两者配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该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为评价提取物中阿魏酸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择泽泻、吴茱萸2味药为研究对象,以HPLC为主要研究工具,研究了不同比例配伍的泽泻-吴茱萸共煎液与单煎混合液化学成分的异同,重点关注因2味药共煎煮而产生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现象,总结了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材配伍不同比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丹参-赤芍配伍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丹参、赤芍药对为研究对象,以HPLC等色谱为研究工具,研究了不同比例配伍的丹参-赤芍共煎液与单煎混合液化学成分的异同,重点关注因两味药共煎煮而产生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现象,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离和鉴定了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总结了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材配伍不同比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丹参-赤芍配伍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丹参、赤芍药对为研究对象,以HPLC等色谱为研究工具,研究了不同比例配伍的丹参-赤芍共煎液与单煎混合液化学成分的异同,重点关注因两味药共煎煮而产生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现象,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离和鉴定了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总结了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材配伍不同比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浩  姜海霞  周琳  姜标 《中成药》2007,29(1):104-106
目的:研究和探讨两味药共煎煮后产生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现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离和鉴定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总结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材共煎煮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红花、甘草两味药为药对研究对象,以HPLC为主要研究工具,追踪了红花-甘草共煎液与单煎混合液化学成分的异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离和鉴定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结果:红花与甘草配伍后出现化学成分含量明显变化的有两个成分,经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确定这两个化学成分的结构分别为:甘草查耳酮A(Licochalcone A)和甘草查耳酮B(Licochalcone B)。结论:红花与甘草配伍后共煎煮的化学成分不同于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在配伍后共煎煮过程中发生了化学成分的变化,各成分由此产生不同于单味药化学成分简单加和的相互比例和各自的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HPLC-PDA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策略对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配比的活性物质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建立丹参与红花的化学物质库,并经过对照品峰的紫外信息,建立了4类活性物质的紫外信号网络,并通过网络将丹参-红花中的成分进行快速鉴别与归类,进而通过对称配比设计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丹参-红花配伍的水、50%甲醇水和甲醇煎液中,通过"化学模糊识别"策略分别鉴定出47、57和43个成分。3种不同制法中,丹参酮类成分在甲醇提取液中的相对溶出度最高,其他3类成分在50%甲醇水提取液中的相对溶出度最高。相同制法、不同配比中,所测成分总的相对溶出度的优化范围皆为5∶1~5∶2,总的相对溶出度的最高比例皆为5∶2。结论丹参-红花不同配比与不同制法的化学成分的配伍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且存在优化配比,为丹参-红花药对临床配伍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为药对现代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舒咽处方药材合煎和单煎对方中主要特征指纹峰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单煎及合煎样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甲醇-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80 min,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分煎合并后的指纹图谱色谱峰基本是单味药材色谱峰的叠加。合煎液的色谱峰可在单味药材中找到相应的色谱峰。结论:本处方可用免煎颗粒代替处方进行临床给药,方便快捷,适合携带。  相似文献   

9.
黄药子配伍当归合煎液与单煎混合液主要成分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黄药子配伍当归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比较黄药子配伍当归合煎液与单煎混合液中阿魏酸和黄独乙素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PDA方法,对黄药子配伍当归合煎液与单煎混合液中的上述2个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0.1%乙酸水与纯色谱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30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这2个化合物在测定的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r>0.9995),方法的回收率在93.7%~102.8%之间.黄药子配伍当归合煎液中阿魏酸的含量高于单煎混合液,而黄独乙素在黄药子配伍当归合煎液中的含量低于单煎混合液.结论:黄药子配伍当归合煎可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降低有毒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439-1442
目的:初步探讨丹参,当归及不同配比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丹参、当归及不同比例配比物的还原性,以及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分别得到不同浓度丹参、当归及配比提取物的总还原性和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抑制率。结论:丹参、当归配比后体外抗氧化能力优于单味药材,最佳配比为1:3。  相似文献   

11.
干国平  王中红  昝俊峰 《中成药》2004,26(2):113-115
目的:建立和完善杞蓉药酒(当归、补骨脂、制何首乌、枸杞子、红花等)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了当归、补骨脂、制何首乌、枸杞子、红花5味药,采用HPLC法测定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结果:补骨脂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RSD为2.18%,n=5;异补骨脂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RSD=1.67%,n=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与三维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当归-红花(GH)补血效应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注射乙酰苯肼+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血虚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当归-红花不同配比(1∶0,4∶1,2∶1,3∶2,1∶1,2∶3,1∶2,1∶4,0∶1)组,按剂量0.01 m L·g~(-1)灌胃给药,连续7 d,观察小鼠血常规和脏器指数(胸腺、脾脏)的变化,建立当归和红花配伍后的三维响应曲面模型。结果:单用当归剂量为7.8 g·kg~(-1)·d~(-1)时,补血效果最好,总效应值5.50;单用红花剂量为0.52 g·kg~(-1)·d~(-1)时,补血效果最好,总效应值4.57。当归和红花配伍后,当归剂量在0.5~1.2 g·kg~(-1)·d~(-1)和红花剂量在0~0.5 g·kg~(-1)·d~(-1)时,表现为协同作用,在大部分剂量配比范围内(约50%)表现为相加作用,其次为拮抗作用。结论:当归和红花配伍后补血效应的协同作用范围较窄,强度也不是很明显,并在一定量比时还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凤启 《新中医》2004,36(8):44-45
目的:观察硬肿消散膏外敷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将89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9例。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与常规护理,治疗组加用硬肿消散膏(由熟附子、黄芪、肉桂、丁香、草乌、川乌、乳香、没药、当归、丹参、红花、川芎、地锦草等组成)外敷。结果:治疗组显效4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硬肿消散膏外敷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伤湿解痛喷涂剂系由红花、当归、冰片、细辛、防己等8味中药制成的外用制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95例,治愈53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93.7%。药效学实验显示,该制剂可明显提高小鼠足部接触热灼刺激的痛阈值(P<0.05),显著减少小鼠因醋酸刺激的扭体次数(P<0.01),对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芪归花宁心冲剂(QNG黄芪,当归,红花等)对犬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用电磁流量计分别测量冠脉血流量及心输出量,用载波放大器测定左室内压,用血氧分析仪测量血氧含量。结果:芪归花宁心冲剂可增加心输出量(CO)、冠脉血流量,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总外周阻力及冠脉阻力,且使心肌耗氧指数下降。结论:芪归花宁心冲剂可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冠脉阻力,对心脏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归-红花药对活血功效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阐明当归-红花药对活血效应相互作用的范围、性质与程度。方法采用冰水浴与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给予不同配比(1∶0、4∶1、2∶1、3∶2、1∶1、2∶3、1∶2、1∶4、0∶1)不同剂量当归-红花药对后,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各指标进行整合,然后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整合效应结果进行分析,应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量效曲线的各个参数,建立三维响应曲面模型,应用Matlab软件构建响应曲面的三维图形。结果发现当归-红花药对配比在0.8∶1~1.1∶1以及在当归剂量为0~5 g,红花8~11 g这个区域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相互作用值:-0.2~-0.8);在当归剂量为0~0.2 g,红花为0.2~1 g表现为拮抗作用,但拮抗作用不明显,相互作用值为0.2左右,而其他比例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结论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可定量研究中药配伍药物相互作用,为药对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种活血化瘀药对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20种活血化瘀中药对小鼠肠系膜实验性微循环障碍改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花、莪术、刘寄奴、元胡、五灵脂的作用最好;其次为川芎、益母草、丹皮、没药、山楂、苏木;再次为当归、乳香;最后是丹参、大黄、桃仁,郁金、三棱、赤芍。而鸡血藤却有促进微循环障碍发展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塞脉片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树云  陈美兰 《中成药》1993,15(9):10-12
通塞脉片系由当归、牛膝等中药制成的片剂,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样品中的当归、牛膝等进行定性鉴别,并对样品中的齐墩果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方法简便,专属性及重现性较好,可作为通塞脉片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9.
复方益母草膏治疗痛经药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毅敏  周连发  王士贤 《中成药》2004,26(4):311-314
目的:研究复方益母草膏(益母草、川芎、当归、红花)治疗痛经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复方益母草膏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影响,观察复方益母草膏对催产素所引起的离体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及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复方益母草膏可以明显扩张小鼠耳廓微动脉和微静脉的管径,加快血流的速度;对催产素引起的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具有抑制作用;整体实验也证明对小鼠有减少扭体的次数,治疗痛经的作用.结论:复方益母草膏具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抑制催产素引起的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痛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