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康复学者Bobath通过临床经验的总结指出,中风后患者肢体的运动能力的恢复一般需要经历固定的三个阶段:迟缓期;痉挛时期;相对恢复时期。根据针灸经络理论及Signe Brunnstrom提出的中风偏瘫后机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六个阶段的特殊病理过程,灵活采用针刺、放血、点穴推拿以及火针等治疗方法对不同分期的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常常把传统的中医针刺与现代康复技术积极的结合在一起,对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近五年此类文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相关理论及辨证论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风后肢体瘫痪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会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由于拮抗肌及牵张反射亢进,随意运动受到抑制,阻碍运动恢复及获得正常运动范围,使精确的技能运动及协调性运动难以恢复.肌张力增高或痉挛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不但会引起患肢的疼痛,并且可以造成患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及变形,导致关节活动度受限和康复训练的困难,影响中风病患者活动能力的恢复.因此,早期抗痉挛治疗在中风偏瘫的康复中非常重要.笔者现就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死亡率随之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中风偏瘫后出现的肢体痉挛现象是中风后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痉挛时会引起相应的异常运动模式和(或)关节的僵硬畸形,严重阻碍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肢痉挛对提高偏瘫肢体运动的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近年来针灸治疗在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现将近10年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特点的疾病,痉挛性偏瘫为脑卒中后恢复过程中的必然过程,其出现代表肢体肌力的恢复,若停留在此阶段,会影响患者进一步的功能恢复,甚至导致肢体挛缩,功能完全丧失。针刺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中风偏瘫的重要方法,但研究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根据近10年来文献,现将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机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偏瘫是中风三大主症之一,也是中风高致残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大约50~70%的存活者因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障碍而致残[1]。中医针灸对中风偏瘫的疗效独特、确切,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尤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残障为目的的研究最为突出。近年来,随着康复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Brunnstrom分期理论的提出,一种新的针刺疗法应运而生。实践证明,Brunnstrom六阶段理论更符合中风偏瘫恢复的一般规律,把针刺治疗与肢体康复分期相结合,在不同时期取用不同穴位,越来越受到针灸同仁的重视[2]。1 Brunnstrom六阶段理论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中风偏瘫是高级中枢丧失其对随意性运动的控制能力,导致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被释放[3]。Brunnstrom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提出了著名的恢复六阶段理论[4]。他认为,偏瘫的恢复是一个包含肌张力和运动模式不断演变的连续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分成6个阶段,依次为:阶段Ⅰ为大约起病数日到2周,呈完全性软瘫,属于断联休克期;阶段Ⅱ为起病2周以后,此时肌张力逐渐增高,出现联合反应和肌肉的轻度痉挛;阶段Ⅲ为痉挛进一步加剧,肌张力增高达到极值,出现共...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康复的分期针刺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即现代医学所称的脑血管意外,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尽管目前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存活的患者中仍因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存在而致残,尤其是中风病所致的偏侧肢体瘫痪。据统计,发病后1星期内经急救存活的患者中,有73%~86%出现偏瘫或单瘫,71%~73%有行动困难,47%不能独自坐立[1]。因此,中风后偏瘫肢体的恢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中风偏瘫的恢复过程与中医学的认识目前研究表明中风偏瘫是运动系统失去了其高位中枢的调控,使原始的、被抑制的、受到调节的皮层以下中枢的运动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是指以大脑皮层为主的高级中枢丧失了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调控作用,从而产生由低级中枢控制下的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1]。中风偏瘫(apoplec-tic hem iplegia)明显的痉挛出现约在发病后3周,痉挛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2],多由于误治或失治等原因使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8.
赖耀铭  庄礼兴  王芳 《新中医》2012,(6):177-178
中风是人类3大致死疾病之一,又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在我国患病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也是治疗中最棘手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为脑卒中后恢复中的必然过程,明显的痉挛约在发病后3周出现,痉挛一般持续3月左右,  相似文献   

9.
透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运用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病后,其中运动障碍偏瘫发生率最高,中风偏瘫病人出现肢体痉挛是恢复的过程之一,而痉挛性偏瘫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到痉挛期后,肌张力的进一步增高限制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如何有效抑制痉挛、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因此解除痉挛,尽快帮助病人度过痉挛期成为中风病康复的重点和难点,中医针灸在缓解痉挛、促进自主运动的出现方面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基于临床实践和科研思考,现将透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方法运用研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冰 《河北中医》2005,27(12):932-933
中风所导致的后遗症为大脑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为运动障碍即偏瘫。偏瘫是高级中枢丧失其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是当前中风康复医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肌力的提高与恢复是治疗偏瘫必不可少的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