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16,(4):291-293
崩漏为妇科"血证"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多责之虚、热、瘀。气血亏虚,则统摄无力,冲任不固;甚则气虚下陷,血随气下;火扰血海,或破血妄行,或热灼伤脉络,致使冲任不固,发为崩漏;瘀血阻滞冲任胞宫,血不归经,发为崩漏,故其病因多责之气虚、血热、出血致瘀。治疗上应时时不忘调气止血,固护冲任,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血热者清之,血瘀者化之,以迅速止血为目的;血止后,可通过益气健脾、补养肝肾等法,来充养气血,以期达到血旺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四种中医证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139例ITP患者,辨证分为气不摄血证(77例)、血热妄行证(16例)、阴虚内热证(34例)、瘀血内阻证(12例)四组,检测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分析证型间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四组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1)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热妄行证阴虚内热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气不摄血证数值低于血热妄行证、高于瘀血内阻证,血热妄行证数值均高于阴虚内热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阴虚内热证数值高于瘀血内阻证、低于血热妄行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中性粒细胞比例:瘀血内阻证数值最高。气不摄血证数值高于阴虚内热证,血热妄行证、阴虚内热证数值均低于瘀血内阻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红蛋白浓度:阴虚内热证数值最低。阴虚内热证数值低于气不摄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可为ITP患者的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4,(8):1030-1032
本文介绍了本院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思路,认为起因多因火、因气、因血。治疗需治火、治气、治血。常用的选药特点清解热邪需辨虚实、调肝理气不可攻伐过度、健脾补虚需补而不滞、补肾滋阴以化生肝血、止血不留瘀,消瘀而不动血。辨证论治分型分别为血热妄行证、肝胆火旺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  相似文献   

4.
血证总的病机是血不归经.陈士铎在《石室秘录·血治法》中提出顺气归经法,认为血证本于火,气随火逆,血随气妄行.一味地止血,反易冲突,应顺其性而归其经.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逆、气虚、气郁皆可引起血不归经,故治血当先理气,气顺血自和.顺气归经法新颖独特,临床很少提及,现结合《辨证录·血症门》及《辨证录·妇人科》中相关条文对...  相似文献   

5.
血证是指血不循经,自九窍排出体外,或渗溢于体表肌肤的一类出血性疾病。历代医家多认为此证以火热迫血妄行为主。其实火热郁结亦可致血滞血瘀而为血证。这类出血与单纯的血热妄行和血瘀络损均不相同,治疗当予凉血化瘀。因此可以认为瘀热型血证是血证的一个特殊证型。从临床实际来看,多见于伤寒、急性重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的DIC及肺结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扩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出血。我们运用南京中医学院研制的止血合剂、止血针(水牛角片、生地、山栀、丹皮、赤芍、制大黄、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3,(2):211-213
目的:总结杨宗善主任对肾炎血尿的病因病机见解和具体治疗方法。方法:依据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并结合名老中医杨宗善主任的临床心得、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结论:血尿多因于热和气虚,热分客热和内热,热可损伤肾与膀胱之血络,而致"血热妄行",治疗多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气虚导致气不摄血,而致血行脉外,治以益气止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的临床疗效。[方法]三型分别予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滋阴清热、宁络止血;健脾养血、益气摄血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78.5%,血热妄行组有效率89%,阴虚火旺型有效率71%,气不摄血型有效率75%,其中血热妄行组临床疗效最好,阴虚火旺型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证型的骨髓细胞学特征。方法:收集111例ITP患者,中医辨证分为:瘀血内阻证、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及阴虚内热证4个证组,统计各证组患者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产板型巨核细胞、裸核型巨核细胞及成熟淋巴细胞的数据,分析不同证型患者巨核细胞和成熟淋巴细胞的特征。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证型间颗粒巨核细胞(X1)、产板巨核细胞(X2)、裸核巨核细胞(X3)、成熟淋巴细胞(X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Logit(P)=-13.002+0.097X1 +0.407X2 +0.147X3+0.137X4。进一步经SLD两两组间比较分析,产板型巨核细胞在瘀血内阻与气不摄血、血热妄行组与瘀血内阻、血热妄行与气不摄血、血热妄行与阴虚内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核型巨核细胞在血热妄行组与瘀血内阻、血热妄行与气不摄血、血热妄行与阴虚内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熟淋巴细胞在瘀血内阻与阴虚内热、血热妄行与瘀血内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中颗粒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裸核巨核细胞可作为ITP临床辩证分型的客观化依据。ITP患者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化瘀生新”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缪希雍,字仲淳,明代江苏常熟县人。医学造诣深邃,临证经验丰富。关于吐血一证,缪氏立“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之三要法。此论对后世治疗血证有较大的影响。笔者谨按吐血三要法,试探析其义。宜行血不宜止血行血与止血是血证的两大治则。所谓行血,系指活血散血而言;所谓止血,系指固涩堵止而言。杨仁斋指出:“血随气行,气逆而上奔,则血不循于经络而涌吐矣”。缪氏从气逆血升是吐血的主要病机立论,认为:“直行血,不宜止血。血不行经络者,气  相似文献   

10.
血证是指一切出血的症状而言。究其病因病理,主要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气逆与火盛(其病在阳):气逆多因肝阳上亢,即《内经》所谓“怒则气逆,甚则呕血”。肝气上冲影响胃气而逆上,冲脉隶于阳明,且冲为血海,阳明之气逆上冲,引动血海不甲,血随气上而离经妄行造成出血。2.血热与血阏(其病在阴):阳乘于阴,邪气入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