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四象医学是以辨象论治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医学,掌握准确的辨象方法是四象诊断的关键。传统的辨象方法已沿用至今,被诸多朝医学家认可,但仍有其缺陷与不足。笔者认为,将评分制应用于四象医学的辨象方法中,可提高辨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确立朝医辨象的评分标准,逐步完善朝医辨象论治理论体系是发展朝医学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延边大学在校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评分制与传统的辨象方法得出的辨象结果,进一步探讨四象医学的辨象标准,为今后四象医学的辨象诊断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朝医四象医学的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朝医学中的四象医学,是独特的体质医学。这一学说来源于1894年朝鲜的东武李济马先生著有《东医寿世保元》一书,从而创立了四象医学学说。继承这一学说的著作有《东医四象新编》、《东医四象诊疗医典》等。《东医寿世保元》的注释本有两种:1973年韩国洪淳用、李乙浩编注的《四象医学原论》和1976年朴彦编注的《东医四象大典》。韩国设有四象医学学会,该学会发行《四象医学会志》。目前在延边地区出版的有《四家医学论》和《四象医学》(朝文)。延边医学院金凤寿教授研究四象医学多年,在其《李济马与东医寿世保元-介绍朝鲜医学遗产》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通过对四象医学生理论、病理论的理解,根据明知其人和明知其证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四象人的诊断方法进行简明的介绍。在鉴别四象人时根据明知其人和明知其证,对身的要素中的气像、体形、容貌语气,以及心的要素中的恒心、性质材干、心欲进行区分,并且把证区分为体质证(素证)和体质病证(病证),强调对于四象人的诊断不仅在于如何区分四象类型而更应重视素证和病证。  相似文献   

4.
李济马四象体观根据人的体质特征分为太阳人、太阴人、少阳人、少阴人。重点就李济马四象体质观的含义,李济马的四象体质观,李济马四象体质观与中医学的比较,李济马四象体质观的辨证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朝医“四象学说”溯源及其学术内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朝医“四象学说”溯源及其学术内容吉林省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133001)朴莲荀“四象学说”是19世纪中叶由朝医大家李济马首创,至今160年间为朝医理论和临床所奉行的圭皋。李济马(1837~1891),号东武,朝鲜咸兴人。他自幼聪明好学,12岁已精读经...  相似文献   

6.
朝医四象医学理论体系有天人性命整体观,阴阳、“四维之四象”理论结构,四象人辨象学说,“精、气、神、血”与肺脾肝肾四脏及其党与的关系,“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创立四象病理学说,创立辨象施治原则,创立了以四象养性为主要内容的预防医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朝医“四象医学”渊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鲜医学家李济马先生是“四象医学”的创始人 ,他于1894年著述了《东医寿世保元》 ,系统阐述以体质为主的辨象辨证施治的“四象医学”理论体系。它是一门把体质、气质、社会心理学等融为一体的 ,以四象人学说为特色的独特的、完整的、具有体质医学特点的民族医药学体系。研究它 ,对掌握四象体质特征在辨象辨证施治、分析病证、诊断立法、判断转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究其渊源 ,试述如下 :“四象”一词来源于《易经》 ,“四象医学”以四维之四象为理论基础 ,把周易与儒学导入朝医学 ,认为太极分阴阳 ,阴阳分四象 :四方在东西南北 ,头有耳目…  相似文献   

8.
朝医四象医学是朝鲜族固有文化及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中医学的理论并结合本民族的防病治病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的"天、人、性、命"整体观为理论指导,以"四维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内容,以辨象论治为主要特征的独特医学体系。朝医四象医学,既是一种体质学说,又是一种证型学说。辨象之中又包括寒热分型,即四象人热多型和寒多型。朝医四象人当中,热多型体质者,易感受温热邪气。四象人体质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不同的四象体质对某些病因和疾病有特殊的易感性。温病是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温病属常见病,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起病急骤、传变较快,且多数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朝医四象人体质与温热病的发生、诊断辨证、治疗及预防保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群体质分类是体质医学诊断的要点,东武李济马先生在著<东医寿世保元>中创四象医学而有所发展.体质医学也是四象医学的精华,为了考察和发现人群体质分类规律,我们调查组在图们市月清乡人群进行了随机抽样80例的39项调查.统计分析中≤者占大多数,<占少数.  相似文献   

10.
朝医四象医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20年来“四象医学”研究概况的综述,展现了四象医学目前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四象医学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1.
采用BOPPPS模型对中医四诊实训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帮带"传统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为导向,促进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医思维能力、良好的医学道德以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独特制药技术。在"课程思政"这一体系中,中药炮制学是联系中医学和中药学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建立具有中药炮制专业特点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以中药炮制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中药文化自信,弘扬时代正气。在前期研究实践基础上,结合中药炮制学课程既传统又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挖掘具有中药炮制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融入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各环节,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五行名义的四时象理内涵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灵魂,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但是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及哲学内涵至今还存在许多争论。文章从五行名称的象理内涵,以及五行内涵的应用发挥角度,探讨了与四时时令气候、物候的深刻内在相关性,提出五行最初可能源于古代天文历法指导下的四季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该实验探究五倍子中鞣质类成分对利福平体内过程的影响。体外实验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考察利福平在p H 1. 3,6. 8,人工胃液环境和人工肠液环境中的溶解性以及在上述环境加入五倍子鞣质对利福平溶解性的影响。体内实验研究大鼠分别灌胃利福平以及利福平和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大鼠体内过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利福平在人工胃液环境中随时间不断析出,6 h后近85%利福平已析出。在人工肠液环境中溶解性良好。加入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2种环境中的浓度均有较显著下降,且在人工肠液中,利福平的浓度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在人工胃液中则保持原来的下降趋势。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与单用利福平组相比,利福平与五倍子鞣质合用组的AUC0-t和Cmax显著降低,MRT0-t显著变慢,Tmax增加1倍,生物利用度为31. 65%。实验提示,利福平在酸性环境溶解性差;利福平与鞣质合用后生物利用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利福平与鞣质的络合减小利福平在肠道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其在肠道的吸收。所以,利福平与含鞣质丰富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不宜同时服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王素梅分期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认为肺脾两虚为本病基本病机,将本病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四个阶段以及风邪犯肺证、余邪未尽证、卫表不固证、脾肺两虚证四个证型论治,风邪犯肺者祛风解表宣肺,给予银翘散加减;余邪未尽者清热养阴,给予沙参麦冬汤加减;卫表不固者固表止汗,给予玉屏风散加减,脾肺两虚者补益肺脾,给予补肺膏方。  相似文献   

16.
中药新药研发的核心问题是临床实际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强调中药新药研发的目的是提出出有实实在在疗效的,可以解决临床难题的新药,方法:通过揭示和分析目前新药研发存在的片面追求数量和研究过程繁复的实际问题,指明新药研发的方向和方法,结果与结论:中药研发当务之急是要推出国内外一致认可的,确有临床疗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17.
应用UHPLC-LTQ-Orbitrap技术对丹参素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SD大鼠灌胃给药丹参素CMC-Na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和尿液,应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结果比对,最终鉴定了丹参素以及21个丹参素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同时分析了丹参素主要的体内代谢反应,如脱水、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去羟基化以及相关的复合反应等。该文应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阐明了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今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世臣  董玲 《中国中药杂志》2018,(22):4365-4369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千百年来护佑着中华民族的健康。中药炮制是中药从天然产物去粗取精、水火历练、成就药性的重要过程,炮制后的中药饮片才能成为临床有效的重要物质基础。历代本草中关于炮制的内涵和规范不断完善,并从唐代起进入了法典体系,其立法演变的过程与中医药的命运发展息息相关。在中医药事业全面振兴发展的时代,在中药产业向4.0迈进的今天,以中药质量标准化建设为核心的标准和规范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在药典体系下的健全和充实,才是提升整个产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9.
耳鸣为肾虚证,以虚为主,又兼夹实邪,多脏同患致病。阮士怡教授治耳鸣不局限于肾虚,既注重肾、肝、心三脏精血亏虚之本虚,同时辨证不忘胆火、痰热、瘀血等之标实,标本兼顾,心、肾、肝、胆脏腑同调,多以滋补心、肝、肾之阴治本,兼顾清热化痰逐瘀治标,辨证施治、多脏同调,临床多获佳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和演变的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9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太原市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脑出血患者494例,研究证候要素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494例脑出血患者中,最为常见的证候要素为痰,其次为血瘀、风、火,气滞出现最少;两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多的为痰瘀,其次为痰热、风痰;3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多的为风、痰、瘀,其次为火、痰、瘀。在病情进展过程中,痰、瘀始终居前两位。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易出现火证、气虚证。吸烟、饮酒患者更易出现火证和痰证。结论痰、瘀是出血性中风最为突出的证候要素,贯穿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