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是高等中医教育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通过加强素质教育,完善临床带教管理制度,深化临床教学改革,创新临床教学模式,严格考核制度来实现中医临床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加强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中医临床教学需要科学制定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制订并严格执行临床教学管理文件,以制度化促进临床教学管理规范;落实临床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带教行为、实施临床质量、临床教学质量双检测;加强教学质量评估的检测功能,提高临床科室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临床带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果临床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毕业生临床实践考试成绩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3.
毕业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个转变,是医学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学习阶段;同时也是医学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学生的毕业实习却仍是临床教学的一个难点,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药院校每位临床带教老师和学校的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拟对中医临床教学的问题与改革进行探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和发展高等中医教育的过程中,临床教学一直被视为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环节,受到学校、主管部门以至整个中医界的关注和重视。临床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临床教学模式,尽快实行“床边教学”,使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素质,密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拓展学生的临床视野,提高学生的临床施治能力。同时注重临床师资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确保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天仁  聂宏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90-2192
中医临床教学质量是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点和关键,对教学过程实行动态的全程的质量管理.并形成有效的监控、检测机制,是保证临床教学的科学、规范和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从完善临床教学管理体制,规范工作流程;制定完善的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师资队伍;设立“导师制”与“督导制”,建立教学质量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对保障中医临床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保证临床教学质量,是培养合格的医疗人才的基础之一,积极探索有利于临床教学质量提高的各种措施,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努力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有利于教师发挥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活动是中医学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建设的改革关系到高素质临床中医医生的培育,中医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中医学更好发展的实现。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及其附属临床教学基地从强化学生管理、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学活动多维度对中医学临床教学基地进行了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中医专业针灸方向学生调查问卷并进行结果分析,明确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临床教学应“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严抓临床“三基”训练;完善针灸专业客观结构临床技能考试;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以及从规范、提高教师带教水平等方面做好临床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医学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是临床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作者认为可以从改变临床实习目的,采用病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PBL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临床模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医院是培养医学临床人才的基地,担负着临床教学任务,所以健全临床教学管理体制和激励制度,不断改进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和措施,坚持自我完善、强化教学,以全面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学在线考试系统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转科学习的60名实习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习层次的不同,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和规培生组,每组20名。3组实习医生通过医学在线考试系统进行入科考试,临床专家对该学生考试情况进行点评,提出培养建议,制定临床带教方案,实习结束后进行出科考试。比较3组实习生各自的出、入科考试成绩。结果研究生组的入科考试平均分和及格率在3组中最高,本科生组入科考试平均分和及格率在3组中最低。各组出科考试平均分均>70分,各组及格率均≥85%。本科生组、研究生组及规培生组的出科成绩均高于本组的入科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入科考试中引入医学在线考试系统,临床专家能对该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点评,提出培养建议,制定临床带教方案,提高出科考试成绩,值得在临床实习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和竞争加剧,造就一批能够站在医药科技前沿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研究生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将成为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论》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来说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校级课题的设置、名师大讲堂的引入、数据库建设、社会实践的设置、奖学金评定及考试方式改革等六个方面,分析探讨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思路,以期为今后的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临床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际研究生临床教学监控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提出从“以临床模拟训练为平台,以考核为手段,严把输入、输出质量关”、“建立有效的研究生临床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和“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研究生临床教学质量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等3个方面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探索了中医药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进行实习分阶段临床技能多站考试的改革探索,并与传统的临床基本技能考试(即出科考试)对比研究。方法按照不同实习阶段,实行六站式考试。结果出科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实习分阶段临床技能多站考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临床基本技能考试。  相似文献   

15.
李文君 《中医教育》2008,27(6):7-10
作为国家理科基础,我们中医基础学科从以下4方面做了有益探索:①人才培养注重夯实人文底蕴、坚持中医特色、打造厚实基础、培养创新能力;②教学理念更新;③实践教学强化实验创新、人文社会实践、临床实习、毕业实习、课外科技活动:④改革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双轨合一"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缺乏完整统一的内容和要求,本文以中医学主干学科《针灸学》为例,制定了亚专科层面统一的教学培养方案细则,在方案中明确了教学管理构建,创新了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我们将以制定单一亚专科层面的规范化培训教学培养方案为基础,再逐步形成多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以期培养合格优秀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方法:针对以往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存在教学手段陈旧、教学内容层次单一、教学与临床和市场需求不符、教学与科研脱节、理论与实践分离等问题,实行更新教学手段加强科学教学,补充教材内容自编实训指导,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实训考核方法,教学与科研、临床、市场需求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结果:培养了医学生中医针灸推拿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临床实际操作技术、以及参与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结论: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了中医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生活美容、减肥美体的社会需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室基本技术和中医学综合实验指导课程的教学情况,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修完本课程的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力求探讨一种更符合中医药院校研究生需求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问卷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师教学、考核、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较为满意,并对课程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这为该课程的发展、改革和探索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讨式教学是近年来在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和尝试。结合近年米的改革与实践,阐述了中医药院校在构建自然辨证法教学新模式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一对一”系统教学法应用在中医妇科研究生的专业培养过程中,拟评价在中医妇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使用“一对一”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2016、2017级妇科研究生共60名为主要研究对象,临床科室为妇科,将60名随机等分为2组,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跟随导师临床学习和“一对一”系统教学法分别进行培养,将二者的主观评价(调查问卷)及客观评价(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一对一”系统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结论“一对一”系统教学法对于中医妇科研究生专科培养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化学习,提高了中医妇科研究生临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证实“一对一”系统教学法是一种能够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值得进一步实施与推广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