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燕东  刘绍能 《北京中医》2011,(7):510-511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原主治蛔厥。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根据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机特点,结合乌梅丸的药物配伍,对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运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据此将乌梅丸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不错的疗效,尤其当证属上热下寒、土木相克时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肖君 《江苏中医药》2012,44(12):66-67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为厥阴病之主方.消化系统疾病,病种繁多,病位涉及众多脏腑,病机复杂多变,寒热错杂是其重要的病理变化.乌梅丸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有散有收,对于证属寒热错杂的消化系统疾病,常有良效.  相似文献   

3.
<正>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是厥阴病的主方,其特点为寒热并用、清上温下,主治“蛔厥”。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适用疾病和病机进行了深化,扩大了乌梅丸的应用。清代伤寒学家柯韵伯首次提出“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专剂矣”。现代中医将乌梅丸加减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也用于妇科疾病,皮肤病及肿瘤的治疗[1-4]。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为仲景治“蛔厥”主方。《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38条[1]言:“蛔厥者,乌梅丸之,又主久利。”根据后世医家的临证经验及相关文献报道,乌梅丸的应用从不应囿于“蛔厥”之症,本方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临证凡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特点的见症,皆可使用乌梅丸化裁治疗。伤寒大家刘渡舟曾云乌梅丸可谓疑难杂证诊治之钥。导师凌江红教授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内科杂病,近年来更是应用乌梅丸治疗多种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疗效显著,兹总结其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杂病》,原方主治蛔厥与久利,现代《中医方剂学》将其列在驱虫剂中。但从目前大量的临床报道来看,乌梅丸被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寄生虫、慢性胃炎等,同时本方还被应用于呼吸、妇科、内分泌等系统多种疾病治疗。简要回顾中医经方乌梅丸近年来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林兴栋教授临床运用乌梅丸的经验。认为以乌梅丸加减辨治肝阴阳不足、肝风内作、夹寒夹热型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佳;分析厥阴病内涵、乌梅丸方解、方证相应特色,同时指出乌梅丸运用注意事项。并举验案4则。  相似文献   

7.
乌梅丸作为《伤寒论》厥阴病主方,主要用于厥阴病枢机不利,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的寒热错杂证。临床在把握主证基础上,灵活将乌梅丸用于眼科疑难疾病,疗效甚笃。  相似文献   

8.
甘草泻心汤和乌梅丸治疗胃痞、顽固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多见,二者病机均为上热下寒、上实下虚之虚实夹杂证。临床根据其病机治疗其他疑难杂症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张蕊  王作顺 《河南中医》2014,34(2):210-211
乌梅丸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方主治蛔厥证,又主久利。主治病机特点:一是寒温并用,邪正兼顾;二是以辛热、辛温和甘温的药物为重点;三是入脾胃(大肠)经的药物为主。消化系统病机特点:易寒易热,寒热互结。乌梅丸加减具有补泻兼施、温清并用、气血并调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克隆病、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0.
乌梅丸为《伤寒杂病论》厥阴病脉证治篇经典方,随着"经方热",乌梅丸在临床中大量应用以及现在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乌梅丸可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临床发现符合乌梅丸寒热错杂病机,厥阴病特点的患者,均可考虑用乌梅丸,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同时发现乌梅丸可作为"精神调节剂"治疗因肝气不舒或者阳气馁弱致使肝用不及而出现肝气郁结的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