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刺风池、天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董宇翔  张萌  孙晓峰 《中国针灸》2005,25(12):841-843
目的:评价针刺风池、天柱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针刺治疗对改善症状及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的疗效,并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孙健  单秋华  陈新勇 《中国针灸》2005,25(9):633-635
目的:探讨针刺经穴(风池、天柱)、夹脊(C4~C6)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20例VBI患者分3次分别观察针刺经穴组、夹脊组、配伍组3个穴组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ys)的影响.结果:3组针刺后椎-基底动脉的vsys较针刺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P<0.01),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或C4~C6夹脊组或两者同用,均可使VBI患者椎-基底动脉的vsys值升高,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但从即刻改善程度来说,两者之间未发现协同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药物组,每组50例。针刺1组以针刺项八穴治疗,针刺2组以针刺百会、风池、天柱等穴治疗,药物组以口服西比灵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TCD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刺1组优良率为82.0%,针刺2组为62.0%,药物组为52.0%,针刺1组优良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检查结果显示针刺1组对两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刺项八穴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4.
Wang GM  Li LX  Wen FY  Song YQ  Tong RG 《中国针灸》2011,31(3):216-218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 B1)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紊乱的干预作用,为穴位特异性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00例VBI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分出低流速型血管(43条)、高流速型血管(79条);对照组为正常人群50例,计椎动脉100条,观察针刺太冲穴前后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的变化.结果:针刺太冲后低流速型椎动脉Vs明显增高,针刺5~10min、出针后半小时与针刺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流速型推动脉Vs明显降低,针刺5~10min、出针后半小时与针刺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太冲穴以双相调节的方式有效地改善椎动脉的供血,纠正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紊乱.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和BAE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VBI患者分为针刺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 w后检查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针刺对VBI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VBI患者双侧推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CD异常率为75.0%;BAEP异常率为70.0%,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均有改善,TCD异常率为47.5%;治疗后BAEP异常率为45.0%,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常规组相比,针刺组Ⅴ波峰潜伏期、Ⅲ-Ⅴ和Ⅰ-Ⅴ峰间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VBI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将VBI患者依照经颅多普勒检测表现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低流速型和高流速型。系统观察了针刺风池、天柱及C4.6夹脊对两种不同类型VBI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针刺风池、天柱、C4.6夹脊穴既可使椎-基底动脉异常减慢(低流速型)的血流速度升高,又可使异常加快(高流速型)的血流速度减慢,即可针对椎-基底动脉的不同病理状态调节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使之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7.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傲霜 《中医杂志》2000,41(6):345-346
为了观察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治疗组选取颈夹脊穴进行温针灸,两个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刺、口服颈复康冲剂治疗,统计3组疗效并作Ridit分析与u检验,同时对3组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TCD)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疗效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温针灸颈夹脊穴疗效最佳。3组治疗前后的TCD检查平均峰流速(Vm)均有改变,其中温针灸颈夹脊穴的改变最明显(VA、BA均P<0.01)。证明温针灸颈夹脊穴能有效扩张血管,缓解椎—基底动脉的痉挛,降低其血流速度,从而减轻乃至消除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大椎刺络拔罐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洒玉萍 《河北中医》2007,29(1):46-4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导致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半部等灌流区的机能障碍.2004-2006年,笔者采用皮肤针叩刺大椎穴后拔罐为主,结合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VBI 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针灸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用穴位为颈夹脊穴、风池、后顶、大椎等。所选用的穴位都以近部取穴为主,尤其以颈部夹脊穴为多。以阵发性眩晕或头痛为主要特征,针刺可以调节血管运动平衡,兴奋动脉壁细胞上的B受体,使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对血流速度增高型,由于针刺对血管壁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血管痉挛解除,管径扩张而致血流速度减缓。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的疗效,与药物尤其是西药相比,其优势在于见效快,疗程短,复发率低,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观察针刺加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86例VBI患者经用TCD检测分出低流速型(56例)、高流速型(30例),随机分成川芎嗪组(26例、14例)和针刺加川芎嗪组(30例、16例),治疗10天为1个疗程,运用TCD观察两种疗法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的变化及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针刺加川芎嗪组治疗低流速型和高流速型VBI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8.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的Vs低流速型明显增高,高流速型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加川芎嗪组疗效优于川芎嗪组,并可以双向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1.
陈琴  陈邦国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59-660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风池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0例采用针刺曲池、风池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西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曲池、风池穴治疗高血压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治疗抑郁症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60例)采用以中脘、四关穴(太冲、合谷)为主穴,百会、四神聪等为配穴,同时配以呼吸补泻手法的治疗方法.西药组(60例)口服盐酸氟西汀,每天20 mg.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两组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基本无不良反应,西药组表现为恶心、厌食、腹泻等.结论:针刺中脘、四关穴为主配合呼吸补泻手法治疗抑郁症与服用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缺血性中风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悬钟,以治疗前后TCD脑血管血流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两组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加强(P<0·05,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吕颖霞  单秋华 《中国针灸》2006,26(11):796-798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法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苍龟探穴法针刺患侧天柱穴,先直刺,再依次向同侧的风池、风府及下方的颈夹脊、同侧枕骨粗隆方向透刺。对照组34例取患侧风池、天柱、率谷、头维、相应颈夹脊、后溪、阿是穴。行常规针刺手法。两组均每日针1次,6次为一疗程。结果:两组疗效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从针刺镇痛的起效时段上看,前者的即刻、第2次、第3次后的愈显率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法可以达到常规针刺的疗效,而且较常规针刺起效快。  相似文献   

15.
李云飞  马朝阳 《光明中医》2016,(16):2376-2377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对于脑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于针刺前后分别进行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前后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针刺前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的改善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TCD观察针刺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组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组,经穴组取大椎、风池、天柱,夹脊组取相应的夹脊穴,并通过经颅多普勒对针刺前后的血流速度进行观察.结果:针刺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状态有明显的即刻效应及近期疗效,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导致的即刻效应有差异.结论:针刺颈部不同的穴位组均能以双向调节的方式有效地改善椎动脉的供血强度,纠正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眼外肌不全麻痹的较佳疗法.方法:将90例眼外肌不全麻痹慧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取水沟、风池、翳风、翳明、太阳、睛明、攒竹等穴针刺;西药组采取Vit B1、Vit B12肌肉注射,口服三磷酸腺苷(ATP)治疗;针药组采取针刺组及西药组的治法.比较3组疗效.结果:针药组痊愈率为66.7%,显著高于针刺组的26.7%与西药组的26.7%(均P<0.01).结论:针刺配合西药治疗眼外肌不全麻痹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针刺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