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针灸疗法“热”遍全球,国内外都广泛采用,但它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在国外,笔者近年应邀赴多国讲学期间发现,施术者多为西医,由于理论体系不同.加上对中医学缺乏系统学习,故临床施治多局限于局部取穴,或多针围刺,这就减低了针灸应有的疗效,也直接影响针灸学科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陈汉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37年11月生于福建闽侯。1957年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学习,1963年毕业,随后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和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从事针灸临床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3.
郭君双 《中国针灸》2006,26(10):745-748
马继兴先生(1925-)是我国著名的医史家及中医文献学奠基人,是针灸学领域中的辛勤耕耘者。60多年来在针灸学领域中成就卓著,在腧穴学、经络学研究中多有建树。出版《简明针灸正骨》《针灸疗法刺激点解剖位置参考图》彩色教学挂图、《针灸铜人与铜人穴法》《敦煌古医籍考释》《出土亡佚古医籍研究》等著作对针灸史及针灸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涛 《中国针灸》2007,27(4):299-302
程莘农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是新中国第一批具有学历的针灸学员和针灸教师,是中国针灸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新中国针灸国际培训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担任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及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医生、教师、管理者数十载,其所编著的《中国针灸学》是风靡海内外的国际针灸教材,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他担任过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主持过多项有关针灸经络的学术研究,为新中国的针灸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人,能书善写,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相似文献   

5.
针刀治疗的实质是经皮微创软组织松解术.传统针灸学当中具备经皮微创软组织松解术,但在近现代逐渐被边缘化,因此针刀医学的发展是对针灸学的复古.与传统针灸学相比,针刀医学对经筋学说进行了现代解释,吸收了解剖学和病理学理论以及无菌和麻醉技术,并对传统针具进行了改进,因此钎刀医学又是对针灸学的创新.同时针刀医学的发展弥补了针灸学研究的不足,将在客观上促进针灸学的学科分化和学科交叉,是针灸学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五行学说在针灸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而形成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五行学说深刻的影响,它同阴阳学说一样,已成为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中医针灸学术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灸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指在针灸教学全过程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特别是结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有目的 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基于创新创业型教学模式,我们开展了相应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临床医师+技师型人才、临床医师+研究型人才、临床医师+对外交流型人才等的创新创业培养平台建设.这种培养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挖掘学生潜能,赋予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打好事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生物学在针灸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概述系统生物学的概念、内涵和发展历史,分析系统生物学与针灸学研究的关系。结果系统生物学在针灸学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包括针灸在靶器官及相关器官产生效应的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针灸穴效、时效、量效关系的研究,针灸效应生物模式分析,基于针灸研究的科学发现等。结论将系统生物学与针灸学研究相结合,不仅是针灸学研究新的切入点,也是系统生物学研究新的出发点,对当代针灸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科学影响。  相似文献   

9.
灸法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艾灸,作为与汤药、针刺并列的三大中医药疗法之一,如今已呈现出萎缩趋势。灸法在临床上的逐步萎缩必然有其产生原因,只有在全面研究古代医籍有关艾灸疗法的记载,明确艾灸治疗的病种,在继承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技术与方法对灸法的疗效机理和影响灸法取效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阐释艾灸疗法的物质基础,才能为灸法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撑,推动灸法的创新与应用。本文从灸法传承、现状思考、深化灸法研究及灸法的创新和展望等方面论述了灸法的继承和创新的意义和方法,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灸法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任继学 《天津中医药》2005,22(3):180-185
中医学之创新,应该象其他知识创新一样,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医学宝贵遗产进行系统整理,找出突破口。文章阐述了:1)中医学所述“禀赋”之实质;2)解剖模式和实验模式均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模式;3)中医学之“病”与“证候”;4)关于中医学“道”之内涵;5)传统中医学理论与现代临床。  相似文献   

11.
学科发展的源泉来自创新,创新建立在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实事求是基础之上,针灸学的发展也当如此.针灸临床是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需要通过研究将经验上升到科学高度.临床研究的目标不仅仅是证明自己方法的多么有效,而是发展临床.  相似文献   

12.
王执中对针灸学的重大贡献325200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胡焕华王执中,我国南宋时针灸学家,字叔权,东嘉人(东嘉,唐改永嘉县为东嘉州,应为浙江温州瑞安人)。约生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卒于嘉泰、开禧之际(1201~1205年)。南宋乾道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平衡针灸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平衡针灸学的研究100026北京军区二九二医院王文远平衡针灸学是笔者经过20余年的潜心研究,近千次的针感体验,几十万例病人的临床验证,数千家医院的技术推广,证明了是一种取穴少、病人痛苦小、见效快、疗效好、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突破了传统的局部取穴与...  相似文献   

14.
方兴未艾的循证针灸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海清 《山西中医》2003,19(5):38-39
以循证医学的背景、概念为基础,提出应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来指导针灸学——形成循证针灸学,对改革传统针灸学的教学,改进科研方法,提高临床医生的业务素质,为针灸临床的诊断、治疗、预防等医学决策逐步走向科学化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广仁 《山西中医》2000,16(5):9-11
讨论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指出在继承性研究中,要科学地评价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既承认精气、阴阳、五行等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建构的重大影响,又不能把中医学说成是古代哲学的衍生物;纠正偏颇或错误认识,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继承性研究的主要目标应是明确中医学固有理论和概念的内涵,为中医学理论的深化研究奠定基础。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应以整体观察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蒙医药学是祖国医学和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而总结积累的自然科学和蒙古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蒙古民族的珍贵遗产,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在系统理论奠基与发展过程中,灵活地吸收了古代汉医(中医学)、天竺阿育吠陀医学、大食医学、藏医学、回回医学等兄弟民族和其他地区的医学内容精华,经过历代先贤的不懈努力和不断丰富更新,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她不仅为蒙古民族的繁衍昌盛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丰富了世界医药学宝库。然而,蒙医药的继承创新,是时代赋予蒙医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作为蒙医药传承者的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做好的一项事业。本文尝试从蒙医药文化、研读古籍经典著作、理论与临床科研、悟性培养与师承学习等几个方面探讨蒙医药的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17.
18.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如何实现该任务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文章主要围绕《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技术、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等方面阐释如何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使《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平台.  相似文献   

19.
马岩璠 《中国针灸》2001,21(7):421-424
系统地记述了石学敏教授的学术思想。在中医理论上,弘扬针灸,倡导正统,首次对14经脉361个穴位的功效主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完善了腧穴学的理论体系;阐发经旨,明辨病候,科学地对十二经脉的病候体系进行了破译和阐发,确立了治疗大法和针灸处方,发展了经络学理论。在临床上,倡用“醒神”、“调神”法治疗急危重症、;推崇泻血、祛邪扶正;选穴精当,讲究配伍;以神统针,注重感传,针药合用,力求实效;坚持中西医结合,用夏变夷,融西贯中。  相似文献   

20.
Zhang JB 《中国针灸》2010,30(12):1041-1044
杨长森教授从事现代针灸医、教、研50余年,对现代针灸学术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包括有构建和完善针灸临床辫证论治模式、创新性地编撰<针灸学讲义><针灸治疗学>等教材、纵贯古今系统解读针刺补泻手法、承前启后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并且坚持和强调在临床实践中研究针灸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