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整理刘完素等古代名家对阳郁论治思想的论述,阐明阳郁易致疾病及发病病机,参考王琦教授以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为基础的体质分类方法,依据刘完素阳郁论治的思想,将具有一定证候特点的体质命名为"阳郁体质",希望能够与有相似症状的湿热体质、阴虚体质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3.
病性证素"阳郁"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阳郁"病性在《伤寒论》原文中的体现,"阳郁"病性成因与治疗,"阳郁"病性在临床中的应用三方面探讨了应将其列为病性证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盗汗即睡中出汗醒时则止 ,是汗证中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也许因为出汗的时间多发生于夜间 ,以及在盗汗的部分病人中兼见阴虚的症状 ,故派生出中医“阴虚盗汗”这一基础理论。经过多年临床观察 ,我认为这一理论失之偏颇 ,有碍临床疗效的提高。就盗汗言并非皆阴虚 ,正如《景岳全书·汗证》中说 :“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盗汗必属阴虚也。”盗汗有内伤杂病与外感时病不同性质之分。《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归纳成四种症型 :心血不足 ,阴虚内热 ,脾虚湿阻 ,邪阻半表半里。临床上以虚证为多。从病人就诊的实际状况来看 ,无论自汗、盗汗 ,当汗出…  相似文献   

5.
血瘀与阴虚相关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正> 潮热是热证之一,特点是:发热如潮水,发有定时,或定时加重,即体温每天按时升高或自觉面热、五心烦热,因而得名。因其发热原因、机理不同而有:阴虚潮热、湿温潮热、日晡潮热之分。此仅就阴虚潮热与阴虚盗汗的机理予以小议。阴虚潮热,是因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阴不足所导致的每天午后或夜间即有体温升高或自觉面热,面部潮红,五心烦热等症状的一种热证。其发生机制是:人体阴不足时,不能与阳相匹配(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相对平衡),体内阳相对偏盛,阳性热故现热象。但阳非真正亢盛,所以,此热多是  相似文献   

7.
对清末名医郑钦安论阳虚、阴虚作了考析。认为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以畏寒肢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扶阳抑阴是郑氏创立火神学派的核心理论。诊治疴痼疾时,应及时合理使用温阳法,可望很好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两个方面对阴虚质的成因进行论析。在先天禀赋方面,父母体质的阴阳偏颇会影响子代的体质,孕母在孕育养胎过程中饮食不当或过用温热,也会使子代形成阴虚体质;在后天获得方面,饮食厚味、房劳不节、情志过激、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疾病影响及医过,均可导致阴虚体质的形成。对阴虚质成因的了解,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调整阴虚体质的偏颇,防止相应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认为 :“阴虚” ,即营养人体所需的精血津液等物质的缺乏 ,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干咳无痰 ,口咽干燥 ,大便燥结等症关。“湿停”即人体水液代谢失常所致的湿浊停聚 ,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咳喘痰多 ,口淡不渴 ,大便溏泻等症状。从二者的临床症状看 ,一则以津气干燥为特征 ,一则以湿盛秽浊为特点。所以 ,有学者认为 :二者在症状表现上既然燥湿各异 ,那么在临床上阴虚与湿停是相互对立 ,水火不容的 ,不会同时发病 ,故不可相提并论。由于这一认识必然导致在治疗上将滋阴与祛湿二者完全对立起来 ,以致贻误病情 ,屡见不鲜。所以 ,为澄清认识 ,正确…  相似文献   

10.
11.
中医学与阴阳五行学说(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维耀 《天津中医药》2004,21(6):482-485
科学结构学是科学学的分支,目的在于探讨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模式。中医学基本构架是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起主导作用,成为经典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由于长期的量变积累,出现了自然哲学概念与中医学概念的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2.
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地位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血管内皮细胞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以探索中医学中的未知也是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特性与中医学中几个概念相关性的比较,分析了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肾气不足证与肾阴亏虚证的患者双手六部脉进行脉象描记与分析,揭示其脉象信息特征,探索证候与脉象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40例肾气不足证和35例肾阴亏虚证的患者,与25例正常组作对照,利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根据中医寸口诊法三部九候的基本要求,同时检测并记录受试者两手寸、关、尺六部脉象的变化,并采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中医脉象信息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结果:通过症状量表辨证判定与脉象信息判定的对照分析,得出实验组脉诊仪正确辨证诊断的符合率为68%,而正常人群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88%,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脉象变异程度及多部异常改变与患者病程的长短、病情轻重及其预后关系密切。结论:根据传统中医脉诊理论,通过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及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分析方法,可以观察相关证候的脉象信息特征;揭示了脉象、证候之间的相关性,对中医客观化诊断及辨证论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现代临床一线用药如盐酸舍曲林、西肽普兰、米氮平等的抗抑郁疗效肯定,然而患者依赖性大,不良反应明显。中医学于抑郁症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中医体质学对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目前大多数医者治疗抑郁症等情感类疾病时,尚未考虑体质因素或仅考虑到常见的气郁体质。而笔者在临床跟诊时注意到,许多抑郁症患者明显兼夹阳虚体质,导师王琦教授将疾病与阳虚体质、证候因素综合考虑,取得了较好疗效。文章系统梳理了阳虚体质与抑郁症相关的古今文献,阐明两者的关系;并结合临床验案详细解析王琦教授诊治抑郁症"三辨诊疗模式"(辨体-辨病-辨证)和用药,希冀为临床医师治疗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类疾病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5.
症状和体征是西医治疗的主导因素。西医通过检查和剖析,以确定身体内部哪些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尝试从外部引入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来代偿机体的某些功能。中医却注重探求身体功能异常的原因,根据患者体质和具体病情选用不同的方药治疗,做到辨证论治,进而促进身体恢复到其自然状态。在医疗领域中,西医和中医的理论体系就都有各自独特的地位。有人认为,西医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对外伤的护理和急性病症的治疗,而在慢性病的治疗和养生保健领域,中药就显示出其过人之处。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应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毛庆秋  黄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877-880
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药理研究文献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证明,中药可以通过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海马神经元及神经营养因子等因素起到治疗抑郁症作用,提示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滋阴平肝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刘维洁  高寒琦  郭军会 《河北中医》2011,33(6):829-830,836
目的 观察自拟滋阴平肝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0例予自拟滋阴平肝降压汤治疗,对照组79例予硝苯地平片口服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08%,2组总有效率比...  相似文献   

18.
中医阴阳学说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生物信息系统的活性物质如cAMP和cGMP,TXA2和PGI2为对生物功能调节中,正好相反的分子生物学效应,论述了中医阴阳理论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病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属中医情志疾病,其发病多因情志失调导致气血郁滞、痰瘀气阻、脏腑功能失常。通过归纳分析,阐明抑郁症病因、病机、病位的辨证,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6.75%,治疗组有效率为95.1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下降,组间比较,t=16.30、6.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效果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