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2008,25(6):441-444
用中医药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控制过度炎症反应.微观证治学.脏腑、神经、激素、免疫和代谢调节病机链.分析过度炎症反应.从过度炎症反应分始动、放大和损伤3个阶段,提供了证治方药.创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微观证治学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般治疗时核因子-kB活化及IL-6合成的情况及黄芩苷对他们的影响。方法:用中性粒细胞核因子-kB活性测定法、血清免疫因子IL-6放射免疫浓度测定法测定3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般治疗组、3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加用黄芩苷组及30例正常人组中性粒细胞核因子-kB活性、血清免疫因子IL-6放射免疫浓度。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般治疗时核因子-kB活化及IL-6合成增加。黄芩苷可抑制他们的变化。结论:黄芩苷是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般治疗时核因子-κB活化及IL_6合成的情况及黄芩甙对他们的影响。方法:用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测定法、血清免疫因子IL-6放射免疫浓度测定法测定3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般治疗组、3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加用黄芩甙组及30例正常人组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活性、血清免疫因子IL-6放射免疫浓度。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般治疗时核因子-κB活化及IL-6合成增加。黄芩甙可抑制他们的变化。结论:黄芩甙是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早期诊治情况。方法:选取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和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3天内全身炎症反应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给予早期合理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通腑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桦杨  罗翌 《四川中医》2008,26(8):24-26
指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性及现代医学治疗的局限性,通过分析中、西医发病机理及通腑法的功效和药理学特点,探讨通腑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肺卫失宣(肺卫证)的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卫证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肺卫失宣,与毒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早期阶段极为相似,肺是它们共同的受累靶器官之一.推测肺卫证的物质基础可能与现代医学肺的非呼吸功能如肺水代谢功能、肺表面活性物质等肺内微环境改变有关.通过对比研究肺卫证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肺内微环境的改变,探讨肺卫证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相关性,从而揭示肺卫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指机体由于各种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等感染与非感染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统称。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MODS与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关系密切,因而早期防治SIRS对预防MODS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8.
伤寒六经病变本质探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任 《河南中医》2009,29(3):221-223
通过对伤寒六经病变本质特点的分析,认为伤寒六经病变本质即六类综合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本质分别是局限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重型乙型肝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护肝、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入液静滴,对照组26例仅予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d;比较两组治疗后生命体征、生化指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的变化及病情转归。结果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生命体征、生化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部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重型乙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正>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是继发于炎症、创伤、感染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之后所出现的以全身持续高代谢、高动力循环状态及过度炎症反应为临床特征,伴有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释放失控的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综合征,若未能有效控制,最终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笔者结合多年来临床经验,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其语言深奥典雅,风格隽秀,是中医古籍中运用修辞的典范。其修辞现象既是文字运用的一大特色,又是翻译的难点所在。故基于比喻、摹声、讳饰、谐韵等辞格角度,探讨如何依据题旨情境,在英译中实现本体与喻体、声象与物象、词形与韵律的有机结合,从而一方面清楚表达语义和逻辑关系,创建合理的结构形态和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展示中医内涵与文化意蕴,在译语中构建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情感意境,实现“形与意”“情与理”的符号转换,具有良好的学理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8.
王龙  马莉  韩锋  高静 《天津中医药》2011,28(2):161-163
[目的]利用正交实验优选齐墩果酸分散片的最佳处方。[方法]以齐墩果酸溶出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配比进行筛选。[结果]优化处方为:交联聚维酮(PVPP)∶羧甲基淀粉钠(CMS-NA)∶乳糖∶微晶纤维素(MCC)∶微粉硅胶∶PEG-6000=4∶3∶30∶15∶1∶1。优化后齐墩果酸分散片溶出度为89%,较普通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符合分散片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胃火炽盛证各证候指标在证候诊断指标与评价指标中的权重,为制定中医胃火炽盛证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德尔菲(Delphi)法的方法与步骤,对胃火炽盛证的证候指标进行筛选,编制成胃火炽盛证的专家咨询问卷,以无记名的形式向全国20位专家征求意见,并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与回收两轮专家问卷。每轮回收有效问卷2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89,两轮的诊断指标专家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498与0.422;评价指标的专家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442与0.446,确定了胃火炽盛证诊断指标与评价指标中证候指标的组成及权重。结论:通过德尔菲法确定的胃火炽盛证的证候诊断与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可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医胃火炽盛证的证候诊断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