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振虎教授认为原发性痛经是因寒、热、瘀等病理因素致胞宫痉挛,形成病变筋结,从而引起疼痛。岐黄针疗法由陈教授以经筋理论为基础创立,具有取穴少、操作时间短、操作手法轻快等优势。陈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以活血行气、疏筋止痛为主要治则,运用岐黄针疗法,单取腰阳关穴,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2.
岐黄针疗法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振虎教授创立的,它源于《灵枢》九针、五刺法及经筋理论,是一种取穴精要、操作便捷、疗效显著的针刺疗法,特别对于颈肩腰腿痛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操作及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局部温热感,甚至有温热感循经传导的现象,参考历代对于“烧山火”手法的解析,提出岐黄针疗法“输刺”和“合谷刺”的复合操作手法也可能达到针下热感,从一定意义上讲岐黄针的复合刺法也是对“烧山火”手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岐黄针疗法是陈振虎教授在长期针灸临床工作中对传统针灸的继承与创新,针具与手法皆具自身特色,在临床应用中也具有完整的“理-法-方(穴)-术”体系。陈振虎教授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时注重经筋辨证,认为其病位在经筋,与肉、筋和骨失调相关。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注重“点-线-面”相结合,以经筋为“线”,以分筋取穴或脏腑气血相关的穴位为“点”,再根据病位深浅为“面”选取五刺法达到筋肉骨同调。岐黄针疗法可以减轻膝部的疼痛、改善运动障碍,临床中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陈振虎发明岐黄针的源流、岐黄针的结构以及岐黄针的操作手法;分析了陈振虎临证应用岐黄针的选穴依据及治疗机制;总结陈振虎应用岐黄针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眩晕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属于临床难治病,尚无特效疗法。陈振虎教授认为帕金森病病机是阴阳失衡,筋脉失养,形成筋结。治疗宜解结。陈教授以岐黄针疗法治疗本病,强调守神,重视揣穴,主取四肢关节处的腧穴,主用关刺、输刺和合谷刺三种刺法,旨在理筋解结,通行气血,调燮阴阳。其临床经验对治疗帕金森病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卒中后高发病率和高致残性的功能障碍,尚无特效疗法。基于经络脏腑理论,PSCI的病机可责之脏腑气血失调为本、邪壅脑络为标,治疗当首辨经络以通经开窍,再辨脏腑以调和心脑肾。岐黄针疗法是以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为诊疗思路,使用专属针具和五刺法对腧穴进行针刺以防治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临证使用岐黄针,运用五刺法之输刺、合谷刺使气至病所,并重视一针多经和针养结合,治疗PSCI疗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岐黄针组,每组各32例。岐黄针组给予岐黄针疗法治疗,常规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每周3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以及Mc Gill疼痛量表(MPQ)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岐黄针组失访1例,常规针刺组失访2例,均因受疫情影响而脱落。最终岐黄针组31例、常规针刺组30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1周后,岐黄针组有效率为90.3%(28/31),常规针刺组为 56.7%(17/30),岐黄针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 3 个月后随访,岐黄针组有效率为 87.1%(27/31),常规针刺组为36.7%(11/30),岐黄针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3)治疗1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随访,2组患者的NPQ评分、MPQ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岐黄针组在改善NPQ评分、MPQ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常规针刺组出现2例晕针,岐黄针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岐黄针疗法"具有取穴精少(一般1~3个穴位)、见效快、疗程短、安全、操作简便及易推广等独特优势,在颈肩腰腿痛等痛证、神经感觉异常等疾病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研究分析4个典型病案(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障碍、神经根型颈椎病、肱骨外上髁炎及急性腰扭伤),总结"岐黄针疗法"的诊疗思路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岐黄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为VCIND提供更丰富的治疗手段。方法:纳入合格受试者共90例,随机分为岐黄针组、针刺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取脑功能认知障碍康复训练,2次/周,30 min/次,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普通针刺,岐黄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岐黄针疗法,选取百会、厥阴俞、印堂与肾俞4个穴位,均为2次/周,4周后比较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MoCA、MMSE及ADL评分均较前升高,中医证候积分、hs-CRP浓度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及针刺组比较,岐黄针组在改善MoCA、MMSE、AD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抑制炎症反应方面效果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有效率为100%(30/30),高于针刺组的90%(27/30)及对照组的83.33%(25/30)。结论:岐黄针联合脑功能认知障碍康复训练可...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针灸》2020,(3):295-298
总结金亚蓓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诊疗思路及针灸特色。金亚蓓教授认为,围绝经期失眠总属阴阳失调,心肾不交,并与肝郁、脾虚密切相关。将辨证论治与易医理论相结合,运用脐针疗法于脐部取穴落脏,补虚泻实;辅以体针调治月经,两者合之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提供了一种新的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