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常伴随显性或隐性误吸,严重者可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尽早对脑卒中患者开展误吸风险床旁筛查与评估,有利于对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干预、治疗,对预防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就脑卒中患者误吸风险常见床旁筛查与评估工具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陈妙  周荣  朱文宗  陈茹  黄祖秀  林书阳 《新中医》2023,55(8):185-189
目的:观察耳穴磁疗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等药物治疗,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吞咽训练和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加予耳穴磁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量表、渗漏-误吸评分量表(PAS)、吞咽障碍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非经口管饲拔管率及误吸、误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VFSS评分、DO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FSS评分、DO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率高于对照组(P<0.05),误吸、误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磁疗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及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吞咽造影检查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诊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吞咽造影联合吞咽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每天治疗一次,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会厌移动时间、Rosenbek误吸程度评级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洼田饮水试验、会厌移动时间、Rosenbek误吸程度评级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在吞咽造影检查下,康复训练较传统吞咽康复训练更具针对性、疗效更显著,且吞咽造影检查能帮助医者及治疗师更好地评判吞咽障碍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透刺吞咽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透刺吞咽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洼田饮水试验、经口摄食功能评估(FOIS)、吞咽造影检查(VFSS)、VGF量表评估,于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洼田饮水试验、经口摄食功能评估(FOIS)、咽期吞咽时间、VGF量表评估中均有所改善,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且治疗组由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透刺吞咽针法对于改善中风后咽期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缩短咽期吞咽时间,恢复患者摄食饮水能力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5.
刘晓红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39-1340
脑卒中是内科常见、多发病。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即刻明显减弱,加上患侧吞咽肌群肌力减退,造成吞咽困难,容易呛咳或误吸。为了减少呛咳:误吸,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以及保证病人营养的供给,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我们对发生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了饮食指导,有效地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舌三针及人迎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因误吸而致呼吸道阻塞、吸入性肺炎,或因进食不足出现营养不良、脱水等各种并发症,进而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和生活质量下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冷热交替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吞咽功能训练、摄食训练),试验组采用冷热交替球囊导管进行经口扩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温球囊导管进行经口扩张治疗,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视频吞咽造影(VFSS)评分、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扩张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SSA评分、VFSS评分、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扩张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球囊导管扩张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导致的吞咽障碍,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与常温球囊扩张治疗相比,冷热交替球囊扩张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和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吞咽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的分组方法,将80例鼻咽癌患者分为观察组(早期吞咽训练,n=40)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40),比较两组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GU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治疗效果及误吸、肺炎等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GUSS评分、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误吸、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误吸、肺炎等并发症,提高其吞咽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常规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观察针刺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咽部运动、感觉功能及渗透-误吸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廉泉、风府、翳风行针刺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治疗5d,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应用纤维喉镜观察两组患者咽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渗透-误吸情况,评定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咽部运动、感觉功能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渗透-误吸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73.3%(22/3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针刺可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咽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渗透-误吸情况。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c,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常与皮质吞咽中枢损伤、下行传导纤维以及锥体外系受损有关。吞咽功能的减退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和免疫力减退等病理状态,严重时可因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病后康复造成巨大影响。针灸已被广泛应用于PSD的治疗,对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神经通路的重建以及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针刺治疗PSD的临床研究进行查阅筛选,发现针刺方法丰富多样,包括了电针、头针、眼针、穴位注射、常规针刺以及各种特色针法。针刺选穴以颈项部腧穴为主,常用穴位包括廉泉、风池、金津、玉液和翳风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