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桔汤及甘桔二药配伍运用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现行版《中医方剂大辞典》方考、收载 ,甘桔汤由甘草、桔梗二药组成的仅三首方 ,方源最早见于《医方大成》卷七引《局方》 ,实为《伤寒论》“桔梗汤”之异名。《伤寒论》311条 :“少阴病 ,二三日 ,咽痛者 ,可与甘草汤。不瘥者 ,与桔梗汤”。桔梗汤 ,后世名甘桔汤 ,为治疗咽喉痛的基本方 ,治疗咽喉痛诸方大多由此方加味而成。因而甘桔汤衍化的多味方达二十四方 ,方源最早为《易简方》 ,实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荆芥汤”之异名。此类方剂扩展了甘桔汤的功效主治 ,多有宣肺祛痰 ,利咽宽胸 ,解毒排脓之功。主治风热客于少阴 ,咽喉肿痛 ;…  相似文献   

2.
在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所载方剂中,用芍药者约达54首。(包括两书重叠应用者)。然芍药有赤、白两种,而仲景方中所用究竟是哪一种?兹试述如下: 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约成书于公元三世纪初(东汉末年),而赤芍药和白芍药之名,始见于《本草经集注》。此书为梁·陶弘景所撰,约成书于五世纪末,  相似文献   

3.
开窍方剂是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等作用,治疗神昏窍闭病证的方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开之发之”,这是开窍方剂的立论根据。汉·张仲景《伤寒论》对热结阳明之神昏谵语论述甚详,所立寒凉攻下之剂,对后世影响颇大,然于开窍之剂,则未曾涉及。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外台秘要》载用紫雪、吃力伽丸(苏合香丸)、还魂散等有效方剂。宋金元时期,《和剂局方》搜集如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明·赵开美《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方论》为底本,以明代经余居刊本《外台秘要》为校本进行校勘。根据《外台秘要》,可知《金匮要略》方剂在药物、剂量、煎服法、主治、加减、名实、制方人等7个方面的原貌,深感《外台秘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方剂文献学价值。作者在校勘中发现《外台秘要》所引的《仲景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又一个古传本,其卷数当在十八卷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 《伤寒论证治类诠》(以下简称《证治类诠》)是任应秋教授所著。该书立足辨证施治,将《伤寒论》原文全部拆散,而从症状、治法、方剂、药物四方面进行论述,是现代研究《伤寒论》的佳本之一。本文作如下评述,意在抛砖引玉。编次新不落旧穴俗套《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是最早的一部临床治疗学,它创立了中医独特的诊疗体系——辨证论治,故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研究,至今留下几百个注本。任氏的《证治类诠》是引用51种《伤寒论》  相似文献   

6.
<正> 厥,作为一种病证,最早见于《内经》。论述比较完备者当推《内经·厥论篇》,该篇将厥证分为寒厥、热厥两大类。至东汉末年,张仲景编撰的《伤寒论》论厥证宗《内经》之旨,对厥证之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又有着独到的见解。两家之论仁智互见,使初学者莫知所从。为理清思绪,仅撮《伤寒论》厥证与《内经·厥论第》寒、热厥之异同而参以已见,遂成此文。  相似文献   

7.
《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己注,约撰于金·皇统三年(1144年)。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文注解本。《伤寒论》经王叔和整理,宋·林亿等人校正,并于元祐三年(1065年)及治平二年(1088年)两次由官方刊行,成无己即据此版本作了全文注释。成氏对仲景书精研密谛,  相似文献   

8.
一、《伤寒论》六经与《素问·热论》六经有何不同? 六经是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伤寒论》六经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完整起来的。但两者不尽相同. (一) 《素问·热论》的六经,只作为分证纲领,而《伤寒论》所述的六经,既作辨证纲领,又为论治准则。 (二) 《素问·热论》的六经,是以经络言,详论经络受邪所生的热性病。而《伤寒论》的六经,  相似文献   

9.
浅谈经方方元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方”一词首见于西汉·刘向父子编撰的《七略·方技略》,后被东汉·班固收载于《汉书·艺文志》一书中,原指利用药物治疗疾病的经验方剂,现在则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这种概念的演化也侧面反映出《伤寒》、《金匮》方历经时间与实践的检验,地位日益稳固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以伤寒而名书者,因“大邪中表”《金匮·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太阳属寒水,主一身之表,风寒外袭,首犯太阳,可表现津液失布。故伤寒易招致水病,此寒水并称之理。所谓“寒伤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同气相求也。《伤寒论》中张仲景非常重视治水调津液运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清·吴瑭《温病条辨·杂说》)汗由津液所化,且与血同…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一讲里,主要谈谈什么是《伤寒论》、《伤寒论》的主要成就和《伤寒论》六经辨证概念。一、什么是《伤寒论》(一)伤寒的涵义1.广义: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素问·热论》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难》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表明广义伤寒是感受外邪所导致的疾病。这里的“寒”字可  相似文献   

12.
柴胡剂即以柴胡为主药的方剂,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列载此类方剂的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汤,四逆散等.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抑者散之”,“急者缓之”,此即柴胡剂组成的理论基础.不论外感或杂病,当邪在半表半里之间,以及寒热不调,肝脾失和等,既不可发汗、吐、下,又非纯清、纯  相似文献   

13.
认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所指出的医经医学和经方医学是中医学的两大源头,而《伤寒卒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则是经方医学的代表著作。经方具有三定律:一是方剂是复杂成分药物;二是方剂的复杂成分在体内运动、变化和发挥作用符合药理学的基本规律,并有其特点;三是方剂的运用有一定指征。这三定律可以作为新时期经方医学的理论基础。最后指出经方的剂量和煎服法有严格的规定,可通过测试进行现代计量描述  相似文献   

14.
1 血瘀致病的各类血瘀致病最早源于《内经》,有血瘀腰痛(《素问· 生气通天论》)、血瘀痹证(《素问·痹论)》)、血瘀成痈(《素问·痈疽》)、血瘀(《素问·举痛论)》)、血瘀腹痛(《素问·举痛论》)等;气血病的治疗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气虚者擎之。”《素问·针解》则针对经脉中的血瘀明确提出:“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汉·张仲景,创立了“瘀血”病名,创制了许多活血化瘀的方剂,如桃仁承气汤、抵当汤、鳖甲煎丸、大黄度虫丸、大黄牡丹皮汤等。初步奠定了血瘀证辨证论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桂枝汤是《伤寒论》群方之冠。鉴于《伤寒论》乃是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之鼻祖,兹结合桂枝汤浅谈方剂的一般意义,钦望教正。一、方剂主辅佐使配伍的意义方剂的组成,应遵循主(君)辅(臣)佐使配伍的原则,体现“方从法立,以法统方”的精神。方剂的主药是不可缺少的,占主要的成分,居主导地位;辅药协从辅助主药,以加强其治疗作用;而佐使药仅是使方剂发挥全面有效作用的必要补充和合理配合部分,按处方之实际需要而定。所以,《素问·至真重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说明了方剂并不是所  相似文献   

16.
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所载方剂中,运用半夏者共计47首。其中《伤寒论》中17首,《金匮要略》中30首。方剂以半夏为君或命名者,约21首(包括两书重叠运用者),其中《伤寒论》中5首,《金匮要略》中16首。兹就其有代表性的方剂,分六个方面试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第四期《中日伤寒论研究专辑》译载了日本胜田正泰氏题作《东洞到希哲》的文章,该文在“对《药征·半夏·辨误》的批判”一节中,强调“半夏对妊妇仍以慎用为宜。”我想谈谈个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古今方中用半夏治疗妊娠恶阻者不乏其例以半夏治疗恶阻,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干姜、人参、半夏)。此后,唐代孙恩邈《千金要方·卷二》所载治疗恶阻的半夏茯苓汤(半  相似文献   

18.
由张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方(缺1方),《金匮要略》载方226方,共计339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经方一词最早见于后汉班固《汉书&#183;艺文志》。明喻昌所云:“两书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  相似文献   

19.
(题后所列戮字为用敷·页兹) 张仲量学说研究 试论张仲景对牡蟋的运用(彭绍荣等)…6.8拭沦《伤寒论乡的护阴观(杨进)………1.二 仲景用发小议(韩克起)…………………6.14从仲景运用大黄组方看诸种因素对方剂功 二周易》与国医 用的综合影响(沈潭)………………1.4 八卦与六经—一兼与李克绍先生商榷《伤寒论》结构浅识(屠执中等)……,··二.7(张斌)”………’·”…··’…··’··’…·’·1.12仲景用酒小议(周宜强)…………………1.11 对“八卦与六经”一文中有关商榷的张仲景对大黄的应用(江克明)…………2.l 答复(李克绍)…………。…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部分 邱明义·浅谈《伤寒论》中下利的辨证论治·中医杂志1979年第5期 陈大舜·《伤寒论》退黄六法·中医杂志1979年第6期 曲昆·浅谈《伤寒论》猪苓汤证·中医杂志1979年第8期 袁山·附子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中医杂志1979年第11期 天津中医医院儿科·吴茱萸汤的应用经·中医杂志1979年第2期 吴文清·小些胡苓桂术甘汤治疗心悸和脉不正的经验·辽宁中医1979年第2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