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2014,(2)
目的优化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的煎煮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煎煮方法所得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的量;采用ICP-AES,测定金属元素的量。结果麻黄先煎与麻黄石膏先煎均利于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溶出,而且麻黄石膏先煎有利于金属元素的溶出。结论麻黄石膏先煎是麻杏石甘汤最合理的煎煮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5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麻杏石甘汤整方及缺石膏麻杏石甘汤两种汤剂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选用Agilent ZORBAX SB-Aq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睛-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于207 nm波长处测定麻黄碱、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237 nm处测定甘草苷和甘草酸,流速1 mL·min-1。结果:麻杏石甘汤整方/缺石膏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分别为197.80/183.08,64.32/54.57,448.05/368.79,56.81/50.34,119.76/143.92 mg·L-1,两组中各成分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石膏可影响麻杏石甘汤中其他药味成分含量,增加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含量,降低甘草酸含量。  相似文献   

3.
麻杏石甘汤煮散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选麻杏石甘汤煮散的煎煮工艺。方法:以麻杏石甘汤中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的最佳煎煮粒度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测定麻杏石甘汤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铵的含量,以浸膏得率和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的考察,优选最佳煎煮工艺,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结果:最佳煎煮工艺是加16倍水,煎煮1次,煎煮20 min。结论:优选的煎煮工艺简单快速,稳定可行,适合临床上使用,且为煮散的后续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HPLC分离及测定方法;方法HPLC条件YMCODSC184μm×150mm,流动相H2OCH3CNSDSH3PO4(650∶350∶5∶1),柱温50℃,检测波长210nm,流速1.5mL/min;结果在该分离条件下,可以将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分离,并可以同时进行测定;结论建立了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在麻黄药材以及麻杏石甘汤中的HPLC色谱分离及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任晓婷  徐炎  孙丽平 《吉林中医药》2020,40(8):1106-1109
麻杏石甘汤为《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本文对近3年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对麻杏石甘汤的煎煮工艺、有效成分、量效关系等进行了详细阐述,麻杏石甘汤中包含多种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等,四药最佳配伍比例为1:1:4:1(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麻黄先煎可提高汤液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并阐述了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示在麻杏石甘汤的研究方向上应侧重于复方有效成分、治疗机制及标准汤剂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麻黄及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方法:电泳缓冲液为50 mmol·L~(-1)硼砂/20 mmol·L~(-1)苏氨酸缓冲溶液(1 mol·L~(-1) NaOH溶液调pH至9.27);紫外检测波长210 nm,分离电压15 kV;以苯巴比妥为内标物,采用压力进样(10 cm×20 s),柱温室温.结果: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3~213,8.4~84 mg·L~(-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0.999 5,检测限分别为1.45,1.48 mg·L~(-1),定量限分别为4.81,4.93 mg·L~(-1).将该法用于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8.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经济、灵敏度高,麻黄及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可获得满意的分离,可作为麻黄和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均匀设计优选麻杏石甘汤的半仿生提取法工艺条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为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灸甘草)的剂改优选提取工艺。方法:以麻黄碱、甘草次酸、钙离子,氢氰酸、干浸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选其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法)的工艺条件。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麻黄碱、甘草次酸的含量;用滴定法测定钙离子、氢氰酸的含量;用重量法测定干浸膏得率。结果:确定其工艺条件为:3煎用水pH值依次为:2.0,6.5,9.0;煎煮时间依次为:2.0,1.0,0.5h。结论:麻杏石甘汤优选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麻黄与甘草酸碱对药在麻杏石甘汤中配伍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提取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麻黄,甘草单味药提取液,麻黄甘草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麻黄碱和甘草酸提取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样品液中麻黄碱变化不明显,全方中甘草酸提取量较单味药及对药提取药液降低.结论:酸碱对药麻黄、甘草在配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基本不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麻杏石甘汤中其他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混料均匀设计法,固定麻杏石甘汤中的麻黄量,将其他药材(甘草、杏仁、石膏)作为可变因素,以麻黄碱的测定量作为考察指标,应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学习、预测.结果 BP神经网络模型对麻杏石甘汤方中麻黄碱含量的预测值可用.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麻黄碱含量随着炙甘草用量(1.099 8~8.513 7 g)的增大而增大,炙甘草用量超过8.513 7 g后,方中麻黄碱含量稳定在5.767 0 mg/g;麻黄碱含量随着石膏用量(1.692 6~6.000 0 g)的增大而增大;石膏用量超过6.000 0 g后,方中麻黄碱含量分别稳定在5.767 0 mg/g;麻黄碱含量随着石膏用量(1.692 6~6.000 0g)的增大而增大,石膏用量超过6.000 0 g后,方中麻黄碱含量分别稳定在5.767 0 mg,/g.  相似文献   

10.
麻杏石甘汤麻黄碱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麻杏石甘汤中不同组方配伍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混料均匀设计对麻杏石甘汤进行拆方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处理,对回归方程的各项系数进行偏相关检验;并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回归方程Y=4.367 193 47+7.752 707 437X2+1.255 719 704 1X3有意义(r=0.856 64,P=0.018 9),通过回归方程和偏相关检验,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麻黄碱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苦杏仁和石膏,其中苦杏仁的影响为极显著、石膏的影响为显著。结论: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的苦杏仁以及石膏共同作用,影响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麻黄碱的含量,其量效关系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