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倡治外必本于内、引温病理论于疡科中、创中医外科三陷变局学说、提五脏蕴毒原因及证候、论疡科绝症证治、不循疡科书旧例及长于外治尤为刀法7个方面总结探讨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中的学术思想,希望对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的同仁有所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朱筱良是吴门中医外科名家,自幼师承家学,精通内、外科,尤擅外科。朱氏临床诊治外疡科疾病首辨阴阳,视阴阳为八纲辨证的总纲;另承高氏"心得派",重视三焦辨证,将三焦辨证引入外科疮疡的辨证中;同时强调凡痈疽诸证,无论已溃、未溃,均以顾胃气为重;提出疡证不论阴证或阳证,重在早治,以消为贵。其发明了"疔方" "四妙加味方" "三黄洗剂"等多个制剂,其中"三黄洗剂"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湿为阴邪,其病因为身处湿地,汗出当风,淋雨涉水,以及过食生冷瓜果肥腻之品,都可感受湿邪。湿邪多有兼证,兼寒则为寒湿;兼风则为风湿;湿郁化火则为湿热;与暑相合则为暑湿,在脾胃脏腑则为里湿。由于湿邪重浊趋下,凝滞缠绵的特点,其辨证重点为舌苔滑腻,脉缓或濡。薛生白曰:“湿热之证,脉无完体。”所以,治湿有重苔不重脉之说。全身主要症状有身重,眩晕或头胀,汗出不透,肢体面目浮肿,以下肢为重,胸闷,脘腹痞满,不饥,小便不利,大便溏,排便不畅等。治宜淡渗利湿为主,湿为阴邪,来源于水,故通利小便为治湿之首选。治疗时,又当分辨兼湿,兼热,在表在里…  相似文献   

4.
“托”法是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的三大内治原则之一。如何活用托法,紧扣证候病机变化,改变正邪对比,促进病情向愈,是提高治疗慢性感染创面疗效的关键。我们通过临床实践,针对创面的主要病理变化,辨证施治,把“托”法的指导思想应用于创面外治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外治用药的准确性和效率,促进了创面愈合。“托”法,即“托里透脓”之法。《外科启玄》说:“托者,起也,上也。”补益气血,扶助正气,使正气能托毒外出则为托里;引毒外出,使邪有出路则为透脓。慢性感染创面乃属中医“外疡”之中后期,病情复杂,是临床难治之症,非内外兼治不能治愈。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5.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治血四法论治膀胱癌血尿的经验。胡教授认为膀胱癌血尿主要病机可概括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不摄血、血溢脉外,湿、热、瘀、虚是其病理因素,临证借鉴清代唐容川《血证论》中治血四法的学术思想,临床主张辨因止血,急则治其标;消瘀止血,血止不留瘀;宁血调气,从脏腑论治;培补脾肾,邪祛后扶正。临床创制经验方滋阴止血汤,随证加减,屡获佳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代巴蜀杰出的中医外科学家吴介诚先生有关外科疡证的辨识、外科外用药物的应用研究及对部分外科慢性疾病的辨治经验进行总结,旨在继承老中医经验,推动中医外科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旭高(1798-1862),江苏无锡人,著有《西溪书屋夜话录》、《环溪草堂医案》、《外科证治秘要》等.王氏习医先以疡科行,尽传其舅父高锦庭之学,其论治肠风脏毒,可谓要言不烦,便于师法. 1 病因病机 肠风脏毒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痔疮、痔漏、结肠炎乃至直肠癌等具有大便下血属风热或湿热邪毒,壅遏肠道,损伤脉络者.肠风脏毒的病因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用医案,是从王旭高先生的门人顾灿卿所编篡之《王旭高外疡医案》(未刊本)中摘出。因该案鲜为人知,而诊治思想又值后世效法,故有撰文之动机,以供同道欣赏。“杨源丰之如夫人,悲哀恼怒则伤肝,肝阴伤则虚阳上亢,燔及三阳总会之所,而疡生也,证名脑疽。  相似文献   

9.
就临证所见之疮疡,可归纳为十法,并就其内治法作一简介。 (一)疮疡初起,局部红、热、肿、痛、每多寒热交作。是属外感之邪,蕴积化热,郁而成为肿疡。治以清热解毒,为阳实之证的大法。盖热除则病势衰,毒解则肿疡得消。由于本证来势骤急;易于成脓,求其内消,  相似文献   

10.
高尚璞 《新中医》2001,33(10):10-11
唐汉钧教授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主张正本清源以治疗中医外科血瘀证。外伤染毒之蛇头疔,治以解毒化瘀并举;气滞血瘀之乳癖,则理气与散瘀兼顾;乳腺癌术后水肿,多以气虚为本、血瘀湿阻为标,治当补气化瘀;对于肝阳上亢、血随气逆之眼病,则治以潜阳降逆、化瘀导下。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疾病"一词在今天是个常用的双音词,其意义人人皆知.但在古代文献中,"疾"和"病"往往单独使用,其意义也稍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13.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中有“府吏免寻、李延共止”一句。其中“兒”乃今“倪”字,为姓。作为姓氏,兒、倪关系复杂,源远流长。本文从姓氏学角度剖析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明 《科学养生》2009,(1):56-56
“三鹿奶粉”造就了一堆结石婴儿,这才让很多人知道有个东西叫三聚氰胺。据报载,这种东西早些年曾引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关注,起因是一些宠物主人发现宠物进食某种食物后就死亡了,于是将该商家告到法院。经过周密调查与化验,罪魁祸首就是三聚氰胺。出于某种原因,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对外宣布,该物微毒,  相似文献   

15.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9.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20.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