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宝元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中医外科主任,兼任中华肛肠病学会常务理事、天津中医药学会综合组常务委员等.陈教授早年师从天津中医外科名家胡慧明教授,对治疗外科疾病有较深的造诣.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应用中医外科"煨脓长肉"外治法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再朋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外科工作五十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外科各种疑难杂症,对窦道的治疗经验尤为丰富,本主要介绍他对窦道的认识和治疗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王文春主任医师是甘肃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外科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于2010年入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王老先学西医后学中医,早年拜朱仁康老先生为师,融合中西医的精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得中医外科真谛,对中医治疗皮肤及痔瘘疮疡等疾病有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郑勇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9):378-379
唐汉钧教授为中医外科名家,对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余有幸侍诊于旁,时有感悟,现将唐师治疗乳痈的临证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东岳教授是我国中医外科著名专家,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外科医教研工作半个世纪,熟读经典,擅长治疗外科疑难疾病,崇尚脾胃学说,对便秘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疗效确切。本人有幸师从学习,受益颇多,现就张老治疗便秘的学术思想及经验作以粗浅总结,望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6.
顾柏华(1916-1993),上海浦东人,顾氏外科奠基人,我国著名中医外科学家。顾氏出身于中医世家,为上少近代名中医顾筱岩先生之子,自幼随父学医,又深造于私立上海中医学院,于1952年在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工作,曾历任曙光医院、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外科教研组主任,上海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等职。顾氏一生从事中医外科临床50余年,研究和创造了不少疗效独特的经验方治疗方法,顾氏虽忙于临床,但他更注重著书立说,在六、七十年代他先后主编了《全国中医学院中医外科统一教材》、《中医外科临床手册》、《顾柏化外科经验选》以及在中医外科学术界颇具影响的近100万字的《实用中医外科学》,为丰富中医外科的临床实践和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顾氏治学严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多年来顾氏先后指导培养了原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上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陆德铭等多位高材生,为培育中医外科人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倪毓生主任医师为江苏省名中医,继承了外科"正宗派"学术思想,有丰富的诊治中医外科疾病的经验,理法方药严谨精炼,其临床常用"药对"反映了其立法、组方、配伍思路。故选取其6组"药对"分析其配伍,总结其经验指导临床,方便灵活选用,以取良效。  相似文献   

8.
正陈鳌石主任中医师(下称陈师),原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从小跟随外祖父赵飞翰学习传统医学,打下扎实的基础[1],之后又跟随其父亲陈庚元学习中医外科。1956年到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深造,后在福建省人民医院工作。从1958年筹建福建中医学院之初即开始任教中医外科,一边教学一边临证,在治疗中医外科相关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9.
吾师刘爱民先生,现任武汉市中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疮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及武汉市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地区中医外科之名医,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近 40年,在治疗乳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强调"气"在本病治疗中的重要性.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中医外科历史辉煌,燕京外科作为中医外科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国医大师比例、医疗技术水平、外治药物数量、人才培养力度都曾在全国居首,体现了其学术地位及实力,但时至今日其发展却遭遇瓶颈.本文总结北京地区中医外科工作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其理论、临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造成当下局面的原因,提出总结整理燕京外科学术流派理论、设立中医外科特色技术研究专项、研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药、形成国际先进的中医外科诊疗经验、分层次培养中医外科人才、形成一流诊疗团队等建议,以期振兴北京地区中医外科事业,促进中医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中医外科历史辉煌,燕京外科作为中医外科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国医大师比例、医疗技术水平、外治药物数量、人才培养力度都曾在全国居首,体现了其学术地位及实力,但时至今日其发展却遭遇瓶颈。本文总结北京地区中医外科工作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其理论、临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造成当下局面的原因,提出总结整理燕京外科学术流派理论、设立中医外科特色技术研究专项、研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药、形成国际先进的中医外科诊疗经验、分层次培养中医外科人才、形成一流诊疗团队等建议,以期振兴北京地区中医外科事业,促进中医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外科学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和外科医家数千年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和成就,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对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汉钧救治外科疑难重症的经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0032)阙华发指导:唐汉钧关键词:唐汉钧,外科疑难重症唐汉钧,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师承名中医顾伯华教授。笔者随侍于侧,发现唐师善治外科疑难重症,兹将其治疗血栓...  相似文献   

14.
已故名老中医赵炳南先生是我国中医皮外科泰斗,是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在广泛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实践,在诊治皮外科疾病的理法方药中有许多创新,其中清热除湿汤就是赵老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的基本经验方.现将赵老的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韩颐  秦学贤 《北京中医》2011,(2):105-107
秦学贤从医近50年,在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明显,尤其是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把中医外科特有的消、托、补法贯穿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并且对伤口的处理有独特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韩颐 《北京中医药》2011,30(2):105-107
秦学贤从医近50年,在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明显,尤其是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把中医外科特有的消、托、补法贯穿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并且对伤口的处理有独特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已故顾伯华教授生前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名老中医。顾老幼承其父顾筱岩之学,对中医外科有很高的造诣,尤其对乳腺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读其著作,窥其博学之一斑,现就顾老自创方药乳癖灵Ⅰ号,Ⅱ号,Ⅲ号方[1]治疗乳癖经验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外科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出发,探讨了风药在中医外科应用的理论依据,提出风药有助于去除邪毒、解除气血凝滞和经络阻塞,恢复脏腑正常功能,从而提高疗效;进一步探讨了风药在疮疡、皮肤病、肛肠疾病、周围血管病等中医外科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和应用风药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煨脓长肉”法系中医外科外治法中的独特经验,它不强调换药创面的彻底清洁消毒,换药疮面的脓性分泌物越多,愈合越快,我院中医外科遵照此法,从1998年开始试用许来斌医师家传秘方改进方——正阳膏治疗各类中医外科溃疡,疗效显著,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在漫长的实践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三大学派,即正宗学派、全生学派、心得学派,其学术特点各树一帜,在外科医学史上极有影响[1].以清代高秉钧为代表的心得学派,对中医外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促进了中医外科学术的繁荣.《谦益斋外科医案》[2]为清代高秉钧之医案著作,其学术经验及学术特点至今仍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