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发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和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每组30例。康复组患儿只接受Bobath康复手法训练,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患儿在采用热补针法治疗的同时结合Bobath康复手法训练。体针治疗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取穴神门、华佗夹脊、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绝骨、足三里、三阴交、承山、太冲、太溪,其中在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承山等穴施热补针法,不留针,每日治疗1次;头针取穴百会、四神聪、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运动区,不提插捻转,留针60min,隔日治疗1次。均3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PDMS-2)对脑瘫患儿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21/30)和60.00%(18/30),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显著优于康复组(P0.05)。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评分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视觉-运动整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抓握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实物操作评分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显著升高(P0.05);针刺结合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评分与康复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热补针法结合现代Bobath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40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19例,针刺结合康复组21例,康复组患儿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患儿采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治疗体针取百会、哑门、曲池、环跳、三阴交等穴,施热补针法,不留针;头针取智三针、脑三针、运动区、平衡区等穴,不提插捻转,留针1 h。均隔日1次,3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和脑瘫患儿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与针刺结合康复组显效、无效和有效率分别为12(63.16%),18(85.71%);7(36.84%),3(14.29%);63.16%和85.71%,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GMFM评分和脑瘫综合功能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GMFM评分和脑瘫综合功能评分均有显著增加(P<0.01);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单纯康复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提高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小儿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包括指导家长回家后长期坚持感统训练及Vojta与Bobath运动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针刺治疗,留针45 min,期间可行针3次,平补平泻,1次/d,每周治疗3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效果。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价患儿的运动功能,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Bobath康复训练疗法对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刀结合Bobath康复训练)和对照组(Bobath康复训练),每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正规Bobath康复训练,每周6次,连续3个月。治疗组在Bobath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针刀治疗,针刀每月治疗1次,共3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均采用GMFM量表及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积分和综合功能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组GMFM积分和综合功能积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能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组、康复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采用热补针法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灸穴取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施热补针法,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对偏瘫患者进行评估。结果:针刺结合康复组有效率为87.5%(35/40),优于康复组的67.5%(27/4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评分、M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其改善程度针刺结合康复组优于康复组(P0.01,P0.05)。结论: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早期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肾通督针法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通督针法。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MFM、ADL、抓握能区与视觉-运动统合能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GMFM、ADL、抓握能区与视觉-运动统合能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通督针法结合Bobath疗法治疗脑瘫患儿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降低患儿的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揿针按压、康复训练配合针刺与单纯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核心肌群稳定性的影响,探寻改善脑瘫患儿核心肌群稳定性的较佳疗法。方法:选取2~4岁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揿针康复组、针刺康复组与康复组,每组40例。康复组予运动疗法以及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每日1次;在与康复组相同康复训练基础上,针刺康复组配合针刺疗法(每天1次),揿针康复组配合揿针按压(每天更换1次),取穴均为腰阳关、命门、L2~L5夹脊穴,治疗4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患儿竖脊肌表面肌电积分值(i EMG)、均方根值(RMS)和平均功率频率(MPF),Berg平衡量表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FMF)中B区(坐位能区)、C区(爬与跪能区)、D区(站立位能区)和E区(行走与跑跳能区)分值的变化。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揿针康复组及针刺康复组治疗后竖脊肌i EMG值、RMS值,以及揿针康复组MPF值均显著增高(均P0.05);治疗后揿针康复组竖脊肌表面肌电图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针刺康复组RMS值高于康复组(P0.05)。(2)3组患儿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均P0.05),且揿针康复组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3)3组患儿治疗后B区和C区,以及揿针康复组和针刺康复组D区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揿针康复组和针刺康复组的B区、C区及D区分值均高于康复组(均P0.05),揿针康复组B区及C区分值亦高于针刺康复组(均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基础上,揿针按压疗法可更好地改善患儿核心肌群稳定性,提高患儿平衡及运动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收治9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20~40mg/d,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取针灸配合康复训练,两组连续8周,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区、综合功能评定、肢体痉挛程度评分,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跪和爬、站立、卧位结合翻身、走跑及攀登及坐位评分和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6%,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0.21%(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衡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78例脑瘫患儿,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9例,根据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依据神经发育学的规律按抬头、翻身、坐、爬、跪、立、行的大运动项目进行训练,治疗组采用平衡疗法,对照组采用的Bobath和Vojta法,所有病例在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对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对二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评分均值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的康复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平衡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康复的治疗效果较Bobath和Vojta法更好,且操作简单、实用、患儿易于接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补肾健脑针法结合推拿按摩在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入组后采用Bobath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补肾健脑针法结合推拿按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参照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和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经治疗后针对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93.00%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u=5.4544,P=0.0000。观察组患者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及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脑针法结合推拿按摩对改善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具有良好治疗作用,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促进患儿脑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背部留罐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先给予温针灸治疗,取穴为攒竹、阳白、丝竹空、四白、听会、翳风、地仓、颊车、迎香、合谷,听会穴予以温针灸,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然后再给予背部拔罐,部位选取足太阳膀胱经上双侧肺俞、脾俞、肾俞,留罐10 min,前5 d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10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2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39/40)。结论:从寒论治面瘫,予以温针灸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火罐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治疗双下肢淋巴水肿患者1例。采用针刺中脘、水分、水道、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太冲、太溪穴,配以TDP局部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淋巴液的回流,从而有效减轻双下肢水肿。疗程短,效果显著,无痛苦,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治疗腓神经麻痹的有效疗法.方法:24例腓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穴取患侧八风、太冲、阳陵泉、悬钟等,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经1~4个疗程的治疗,24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针刺治疗腓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200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取双侧丝竹空、合谷、太冲、外关、阳陵泉、中渚,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1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痊愈128例,占64.0%;显效49例,占24.5%;好转19例,占9.5%;无效4例,占2.0%。结论:平肝行气,辨证取穴治疗面肌痉挛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尼古丁依赖戒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尼古丁依赖戒断后抑郁症患者7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针刺组(38例)和西药组(36例)。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印堂、三阴交、太冲、内关、合谷,西药组给予口服氟西汀治疗,每日1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治疗前后HAMD评分变化及疗效。结果:针刺组和西药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针刺组有效率为89.5%(34/38),西药组有效率为91.7%(33/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治疗尼古丁依赖戒断后抑郁症疗效与口服氟西汀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言语治疗对脑卒中和脑外伤后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1例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言语治疗同时配合针刺颈项部廉泉、金津、玉液、风池、翳风和完骨为主,对照组(31例) 只给予言语治疗,治疗9周后评价言语和声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单词清晰度和篇章正答率均明显提高(均P<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针灸对于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后病人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评价针灸在辅助治疗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下腰痛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已行髓核摘除并椎间植入的患者69人分为两组,针灸组35人术后常规治疗并采用针灸辅助功能恢复,电针刺激肾俞、大肠俞、八醪、秩边、委中,华佗夹脊穴等穴位,并电刺激秩边、委中两穴位,委中予以拔罐,15天一疗程,平均7.36疗程;对照组34人只行常规康复治疗,以JOA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平均临床恢复率,针灸组分别为49.93%,90.31%,95.08%;对照组分别为26.24%,63.42%,71.36%。两组统计分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对于行髓核摘除并Cage椎间植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术后功能恢复有确实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通络豁痰针刺法在刚果金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刚果(金)金沙萨中刚友谊医院就诊的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刺组在每日静脉点滴脉络宁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取穴四神聪、中脘、丰隆、内关等,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药物组采用每日静脉点滴脉络宁注射液20 mL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1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 %(28/30),优于药物组的80.0 %(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豁痰针刺法治疗脑中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飞经走气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飞经走气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2例,两组均穴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外关,分别运用飞经走气针刺手法和常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以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为观察指标评价两组疗效。结果:飞经走气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1.3%(26/32),飞经走气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积分、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ADL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均P<0.05),以上指标飞经走气组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优于常规针刺,能更好地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栩  王晓琼 《世界针灸杂志》2014,24(1):63-64,67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乌干达失眠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失眠患者给予头针治疗,选择额中线、额旁1线、顶中线、顶旁1线,隔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62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2%。结论:头针治疗对乌干达失眠病人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